王麗芬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72-01
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尤其是在學會如何學習最重要的時代,自主探究就更加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是創新課堂的建設者,課堂是師生合作探究的“研究室”,學習過程是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富于創造性的活動。因此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研究,嘗試構建一個力圖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數學教學模式——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從以往課堂上“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促進新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實踐等學習方式生成和建立。
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在每個環節上對教師的要求都非常嚴格。首先,設計的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其次,在學法指導上必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合作的力量;第三,在練習的配備上要具有典型性、針對性,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要減少課后作業時間,逐步增加學生的預習時間,要求學生做到“課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課后”“當堂事當堂畢”;第四,要考慮課堂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學習,并找出可能出現的問題。因此,教師應發揮集體備課的力量,以備課組為單位,共同探討,精心設計每一堂課。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課堂應該是和諧、民主、平等的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一種自在感和心理安全感,從而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積極的情感。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欲望,能促使學生對各種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大膽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所以說,創設情境是數學課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針對教學內容,結合自己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教材中學生覺得抽象的、無法理解的、枯燥的知識,通過學生熟知的、喜聞樂見的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欲望,從創設的情境活動中輕松學到知識。
2 在情境中發現問題,闡明問題
在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數學問題可以在數學情境中直接提出,也可以讓學生圍繞教師創設的情境提出問題。問題的產生一定要給教學起到導航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各種數學問題,確定本節課需要解決的知識重點。學生根據各自的水平自主發揮,通過不同層次學生的練習反饋,引出這節課教學中所要解決的難點,從而更出色地完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的激情和欲望便產生出來,同時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
3 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數學課堂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是探究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才能培養出自主解決的能力。在探究活動中,只有當學生的學習有一種“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情況出現時,教師才給予即時點撥,給他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4 學生自主練習,科學應用
雖然新課程追求學生主動、愉快學習,但“四基”不能忽視。因此,在新知識學習之后,為了使學過的知識有效的得到鞏固、科學地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練習,學生可以消化學過的知識并鞏固新的知識點,在練習中逐步形成解題技能技巧,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從中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自主練習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適合自身的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然后讓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見的實際問題。總之,數學的學習都要努力體現出數學的應用性和科學性。
5 教師自我反思,課后延伸
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對自己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的思考與研究,對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回顧,運用課標中的要求不斷地檢驗自己,追求的是教學全過程的合理性。如創設的情境是否合理,如教學計劃中的目標設定是否合理,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合理,目標達成是否合理……同時自主研究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如何“學會學習”,即學習方式的改變,更強調教師如何“學會教學”,即教學方式的改變,進一步理解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角色及行為的轉變。新課程要求下的教師成為學者型教師,而學者型教師除了具有專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外,還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論修養、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敏感的教育問題意識、過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教師不可奢望僅師范教育就可獲得這些特征,而需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究,掌握科學研究的本領。
總之,通過這種模式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形成師生之間合作學習、互動學習、探究學習的風氣。培養習慣的過程是個漫長的過程,學生和老師都要做到持之以恒,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