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安啟
摘 要:預習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前奏,是實現高效學習的關鍵基礎,預習環節在學習小學語文知識過程中更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影響到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效果,還影響到他們學習習慣的形成。鑒于此,筆者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為切入點,針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著重分析和探究,同時制定一系列合理化教學對策,希望對眾多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問題;對策
對于小學四年級學生來說語文知識的學習相當關鍵,不過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特殊時期,他們通常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過缺乏學習主動性、注意力更是難以長時間的集中。為此,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需意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帶領學生解決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為課堂學習提供優質服務。
一、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究
首先,預習態度,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不少學生也認識到課前預習是對課堂學習有所幫助的,不過由于缺乏自律并沒有將預習落到實處,態度不夠積極,特別是在遇到困難時更是直接忽略,有的甚至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后續預習質量。其次,預習方法,小學四年級學生受年齡特點和學習經驗的影響,雖然他們的求知欲較強,但是在預習語文課文時并不知道具體該怎么做,如果再缺乏教師的明確指導,學生的預習方法可能存在問題或曲折,導致預習效果一般反而浪費時間和精力。再次,預習習慣,在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中習慣較為重要,只有學生將課前預習當作一種自然的學習習慣,才能夠真正發揮預習的作用。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不少小學四年級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并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二、解決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中問題的有效對策
1.明確課前預習目標,指明學生預習方向。
在小學四年級語文課程教學中,要想有效解決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需明確課前預習目標,為學生指明預習方向,只要有了目標他們預習起來才會更加積極、高效和有計劃。預習目標作為學生預習的努力方向,教師在設置預習任務時需給予重點關注,這樣他們能夠依據預習目標知道自己的具體預習任務。為此,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可將預習目標以電子屏或小黑板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也可要求他們把預習目標寫在新課課文上。而且教師可利用分小點的方式清晰明了的展示預習目標,讓學生有步驟、有計劃的預習。
比如,在《牧場之國》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這樣設置預習目標:自主學習和認識本課中的8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課文中的新詞;通順流利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加字、不缺少字、不將句子讀破;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蘭牧場的田園風光,體會動物與人、與環境和諧統一的美好意境;領悟本文在寫景方面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優美的語言。如此,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目標明確、努力方向清晰,將會有針對性的認真閱讀課文,初步掌握課文中運用擬人、比喻等生動形象的描寫手法,知道自己需要完成哪些預習任務,能夠有效調動他們的預習動力和熱情,為了能夠在課堂上有良好表現,將會認真仔細的做好預習工作、實現預習目標。
2.合理設置預習內容,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預習是對新知識的提前熟悉和學習,建立初步認知,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解決預習問題可從合理布置預習內容著手,設置的預習內容應貼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合理即為預習目標不能過高或過低,內容不能過多或過少。如果預習目標過低或過少,學生不需要特別努力就能夠輕松完成影響進步;過高的話他們通過努力難以實現,極易喪失自信和預習積極性;預習內容過多會讓學生感到負擔過大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將會應付了事翻轉影響預習效果。只有預習內容合理,才能夠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例如,在學習《兩個鐵球同時著地》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依據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這樣設置預習內容:認識課文中的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嘗試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述出本文講述的是一個什么故事?初步了解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過程;搜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任務圖片和生平資料。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人差異,教師在設置預習內容時應區別對待,對于基礎較差可適當降低預習要求,以理解課文為主;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可認真探究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實驗原理,恰當的提高預習要求。預習內容與學生能力相匹配,才能夠幫助他們不斷樹立自信,并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在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環節,教師需正確認識到預習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問題來制定科學合理的對策做到有的放矢。所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可采用明確預習目標、合理設置預習內容等對策,全面提高預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林華強.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起點——語文預習[J].新課程學習(上),2013,07:37-39.
[2]高志學.解決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問題,從有效預習開始[J].中國培訓,2015,20:259.
[3]王芳.科學預習,高效學習——淺談小學語文預習策略[J].好家長,2015,3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