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良
摘 要:本文簡要論述了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方法,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便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興趣
如何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是我們每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通過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初識計算機,讓學生重視操作規程。
在學生初識計算機時,讓學生們意識到認識計算機是一種文化,動態地看待信息技術知識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術教育的良好開端。
計算機是一種精密的設備,需要學生們的規范使用和護理才能保證其正常運行。如何讓學生們正確地使用計算機并對其進行護理呢?這就需將有關計算機的簡單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規程,和其它注意事項向學生認真介紹,并要求作為信息課的基本技能來掌握。
例如:學生亂敲打鍵盤、不顧軟驅指示燈是否亮,隨意插入拔出軟盤、鼠標的亂用、不按正常步驟關閉計算機,造成死機現象時有發生等。
因此,當學生開始上機課之前,我都先要向學生介紹清楚軟驅、鼠標、硬盤、鍵盤等的性能、正確的操作規程及違規操作所造成的危害,這對于使學生正確地使用計算機,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形成嚴肅的學習風氣,迅速提高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2.巧設“導語”,激發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課成功的基礎,因此每節課的開始,教師的“導語”是很關鍵的,是一節課的開場白,既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師應當注重“導語”的設計,使它起到“激趣”的作用。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經常”引發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來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
教師可以用“范例”代替“語言”,讓學生聽美妙的音樂、看用“畫圖工具”畫的圖畫、用word設計的版報、用powerpoint制作的班級通訊錄……用這些生動、形象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整堂課,讓學生感到新奇、有懸念、有學頭、愿意學、喜歡聽。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質疑、求知欲望被激發起來了,作為教師當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中了。
3.恰當運用比喻,提高教學效果。
在課上運用恰當的比喻,可以使教學內容生動活潑,營造一個輕松的教學環境。計算機理論基礎知識枯燥無味,而且涉及到許多計算機術語,學生理解起來很吃力,但如果運用比喻教學,就會使教學內容容易理解和記憶。從根本上說就是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
例如講計算機硬件的組成,我首先提問:人是怎樣處理問題的?然后在黑板上寫出“2+3=?”這道題,你是通過什么知道的呢?我又讀“2加3等于幾?”,你又是怎樣知道的呢?告訴學生:1、通過自己的耳朵、眼睛將信息輸入給大腦;2、通過自己的知識,經過大腦運算;3、通過手寫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樣計算機也是這樣工作的。這時學生就會舉手問計算機的耳朵、眼睛、大腦、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訴學生:計算機是由五個部分組成的,用鍵盤和鼠標把信息輸到計算機內,這兩個部件就是我們說的耳朵和眼睛。大腦就是記憶運算部件,也就是我們看見的那個形狀像箱子一樣的東西,它叫主機。最后的運算結果就通過顯示器(形狀像電視機)和打印機顯示出來,這就是電腦的手和口。經過這么一講,學生明白了,計算機硬件是由:鍵盤、鼠標器、主機、顯示器和打印機五個部分組成的。接著講:主機內部除了有運算器外,還有一個“倉庫”又叫存儲器,一個“心臟”中文名字叫中央處理器,英文縮寫:CPU。形象的類比,把復雜、抽象的機械原理說得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學生一聽就懂,很快就能記住。
4.用好小助手,減輕教師輔導壓力。
大綱規定學生上機時間不少于總學時的70%,這就是說本門課程的學習多半時間是在學生自學中進行的,上好本課程,教師的組織引導起關鍵作用,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可以據學生素質情況進行分組,通常每小組安排有一兩名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輔導這部分素質較好的學生,他們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們再去指導他們小組的同學學習,學生中有部分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同學也可以選出作為班級輔導員,多給學習相互討論的機會與時間,同時多教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自己的個性空間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5.因材施教,學與玩同進課堂。
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習中,會有很多計算機愛好者,他們不滿足課堂所學,對計算機的許多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術,特別是對游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在不同年級開設不同的信息技術課程,中低年級主要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和訓練,高年級主要是信息搜索、加工、處理的能力的培養。有組織、有計劃、有選擇地把一些游戲引入課堂,將會對教學內容的掌握與鞏固產生不可思議的效果。例如,運用windows中自帶的“撲克”和“地雷”游戲訓練鼠標的操作,運用打字游戲練習鍵盤的操作等等。教師要對愛好游戲的學生給予保護和正確引導,避免他們成為游戲的犧牲品。
6.探索求知,強調重難點。
探索式教法就是教師先進行簡單提示或不作講解,只是給學生一個任務,讓其自己完成,在完成過程中探索知識,完成學習任務。中高年級較宜應用這種教學方法,多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給予他們創造一些探索和發現解決問題的條件,多幫助和開導后進生的思路,使探索過程順利的進行下去。
總之,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上面提到的幾點只是我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通過這些方法的運用,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在不斷提高,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很好掌握,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