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承勇
初中階段是人生最朦朧的階段,由初中生身心發展特點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會產生逆反心理,在此期間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處于尚未形成的階段。因此,在此期間進行德育的滲透對于學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當中,對于德育的滲透就顯得尤為的重要,因為他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方向標,對于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起著格外重要的作用。
一、正視目前思想政治課的外部環境中的不利因素
一般情況下,人的身心發展是遺傳、環境和教育幾個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就個體的思想品德形成而言,主要是受環境和教育的影響,青少年也不例外。但一些不利因素的存在直接影響了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社會價值觀念的混亂給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造成了一些消極影響。我國十幾年的改革開放,基本上是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逐步邁進的過程。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使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在新與舊、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的觀念撞擊中,人們原有的信念、利益關系、人際關系受到沖擊,出現了所謂的“信仰危機”。在價值觀念的變化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放任自流的自然主義傾向,面對個人主義、虛無主義的不良影響,沒有進行有效的抵制,更沒有理直氣壯地、旗幟鮮明地強調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面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誤區,沒有進行有說服力的評判、分析和引導。價值觀念的混亂必然導致青少年在道德認識上的下滑或無所適從。其次,社會的文化環境中不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健康發展的因素。影視片中的暴力、兇殺、情色充斥,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嚴重;有些作家不去宣傳革命傳統,描寫改革開放中祖國發生的變化和出現的先進人物,以優秀的作品去鼓舞人、激勵人,而是挖空心思去描寫性解放、性自由;街頭書攤擺放的一些書刊令有識之士不堪入目;有些圖書館、少年宮等或者倒閉,或者改換門庭,各種游藝廳、娛樂場所卻大量涌現。這些現象嚴重地侵蝕著青少年心靈的健康。同時,家庭教育的小環境也不容忽視。有些家長過分地注重孩子們的身體而忘記了他們整個心靈的塑造;對孩子嬌慣、袒護有余,嚴格要求不足;望子成龍心切,重視智力開發而忽視非智力因素培養;不少家長對孩子包辦代替,使孩子們的自我生活能力、勞動的觀念和技能技巧嚴重欠缺。一些家長不是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而是盲目攀比,使孩子們身心負擔加重,當孩子們達不到家長的某種要求時,不是耐心地引導、說服,而是進行打罵,等等。家庭教育發生了傾斜,如不予以扭轉,對孩子們品德的培養是極其不利的。這些不利于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因素,必須正視。
二、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種方法
1.榜樣激情法。
初中思想品德課中介紹了許多經典人物和先進事跡,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榜樣,分析他們所處的歷史背景,講述他們的先進事跡,挖掘他們的崇高思想品德和優秀品質,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達到“見賢思齊”的目的。例如,初一年級思想政治課講《愛國情操使人們產生對祖國強烈的責任感》這一知識點時,教學中就以錢學森為榜樣,講述以他為代表的我國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為了打破50年代中期少數大國的核壟斷,肩負國家的重托,懷著為祖國爭光、為人們爭氣的雄心壯志,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努力,終于在1964年成功地爆炸了我過第一顆原子彈,為我國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一典型事例,讓學生明確愛國不僅僅是對祖國的一種情感,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2.對比激情法。
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有些知識的理論性較強,學生不易理解,可用激情法來對相反事物的相同點或相似事物的不同點進行比較,從而達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例如,初三年級思想政治課講《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這一知識時,針對現在有極少數學生對我國改革開放中暫時遇到一些困難不理解的問題,我用學生所學過的中國近、現代開放20年來所取的輝煌成就這是一具體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這一偉大真理。通過比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3.圖像激情法。
隨著教育現代化步伐的推進,在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可以利用掛圖、幻燈、電影、錄像、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運用鮮明、生動、有趣、直觀的畫面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受到更加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4.語言激情法。
語言是一門藝術,在教學中教師使用語言的音調、節奏,與聽課者的心情及授課效果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需要,恰如其分地運用音量、語調、語速等語言素材,做到抑揚頓挫。有時候甚至可以模擬故事中人物的語言,表現教師內心對某一事件和人物的評價與情感。例如,在講資本主義生產力迅速發展所需要的大量貨幣財富是通過對亞洲、非洲、美洲人民進行血腥的殖民掠奪實現這一悲傷的情境時,聲調應低沉,語調緩慢,在教學中用各種語言色彩來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產生思想共鳴,從而達到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的。
三、運用多元德育評價
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有自己評、互相評、師生評、家長評、場景評、作品評、活動評、語言評價與書面評價相結合的多種評價方式,根據實際,選用與之最為恰切的評價方式。在評價前,我們要經常給予學生幫助、鼓勵,還要制造盡可能多的機會展示他們的能力與特長,稍有成績或進步時,我們要及時肯定、稱贊,挖掘學生的潛能,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達到德育教學的效果。
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果我們每個政治教師都能抓住德育滲透的特點,遵循德育滲透的原則,實施恰當的德育滲透模式,相信必定會取得良好的德育滲透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國華.探尋“德育生活化”的有效切入點[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08,7.
[2]王俊秋.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