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02-01
1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不是簡單的傳授,而是與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相輔相成的統一體,絕對不是單純把文字、句子讀通順那么簡單,小語教學首先要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理解和運用能力。
小語教學,對筆者來說,實際上是一個在實踐中慢慢探索的新課題。因為,筆者是教數學的,改教語文,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母語的基礎),它的困難過程應該可想而知。有積極地工作態度是不夠的,還要有打破常規細心探索的韌勁。盡管改變是困難的,但是,它更多的是喚起了筆者孜孜追求的信心和力量。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努力著,功夫不負有心人,筆者終于收到了好的效益。從此對教小學語文的信心更足了。
改科后的時間里,筆者勤奮研究,反復地實踐,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筆者所教班的學生語文期末檢測成績有了明顯的變化。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我班有三名學生語文成績很差,別說造句,就連簡單的詞語都不知道。可見當時授課是多么的困難,為了學生盡快進入角色,筆者先備好課,再選擇合理的教法。一段時間之后,看到學生有了進步,筆者更有了信心。這就是筆者最大的收獲和驕傲。
2 處理好教學實踐中的關系
2.1 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小學語文教學采用自主高效教學法進行教學,學生學的會輕松自由,在輕松愉快的教學中,一改傳統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更加有趣味性。這種適合學生特點的教法。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需要老師提出一定的要求。應該知道作為小學的學生,所要達到的標準,每一堂課,筆者都要先抓常規,給每一位學生講清楚該怎樣做才是最好的。而且對于語文基礎,筆者總是滲透,然后再讓學生運用工具書去解釋理解。久而久之,學生漸漸喜歡這種授課方法了。有了興趣,學生之間,也開始試著獨自交流了。從開始的簡單詞語,逐漸發展到造句,寫短文,看著學生們的進步,筆者真的很欣慰。
2.2 處理好學與用的關系
我們知道,學的目的是為了用。學與用密不可分。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只能從學生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培養訓練抓起。尤其要注重教學和生活的銜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別無它選。例如:茄子、香菇、烤鵝等等名詞經常出現在二、三年級的教材中,這些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離不開的。因此,筆者就從這里入手,每天都和學生交流,反復練習寫與用。時間一長,學生自然就記住了,并能做到用這些詞語造句。這樣一來,學生們的詞匯量就大了,也就逐漸養成了自覺閱讀的習慣了。語文課上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造用詞造句、寫短文的機會。鼓勵他們盡量發揮自己的表達能力,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有成就感,也為學生學好語文打下了堅實基礎。
2.3 處理好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說,一下子讓孩子們去寫作文,在筆者看來是非常困難的,于是,筆者給學生提供了閱讀時間,讓學生利用晨讀時間,閱讀了大量的文章。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很快。他們在很短的時間里就適應了看圖作文、寫簡單的記人、記事文章。而且與老師的指導緊密配合。
記得,有一次上寫人的作文公開課,我班學生表現得都非常棒。在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時,大多數學生都按自己的觀察角度寫。找人物的不同特點來描述。而且表述通順流暢。從這里看出,處理好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會大大提高教學質量。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全方位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2.4 處理好語文教材和課外閱讀的關系
在小語教學中,筆者先在課堂上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然后讓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去進行課外閱讀。接著給學生創造展示匯報的平臺、給每個人展示的機會。這時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活動中,并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學生敘述遇到困難時,筆者就讓其他學生幫助提示,這樣,在學生共同努力的基礎上,不僅愉悅的完成了展示活動,又比較好地將課內知識方法轉化為了課外的閱讀能力。進一步鍛煉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也提高了筆者教學的信心。在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筆者品嘗到了快樂。
總之,經過多年的小語教學實踐,筆者感覺到了教學過程是艱辛的,教學成果是喜人的,我班學生的能力提升得都比較快,成績令人欣慰。這也是語文教學的成功所在。但愿我們的小語教學在我們語文教師的不斷努力下,取得的佳績,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做出我們的貢獻,讓我們的孩子都成為棟梁之才。
作者簡介:馮玉梅(1969-),大學本科,1998年7月畢業于遼寧大學中文系漢語文專業。2014——2016期間主持了縣級“特殊學生教育案例研究”現已結題并獲獎。是學校的科研骨干力量。研究專長: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