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摘 要:自古以來,語文就是一種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文化,它蘊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字精髓。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是學習其他所有學科的基礎。本文對如何讓學生感受語文課的魅力,引領學生領略詩意之美,做一具體分析。
關鍵詞:語文之美 節奏美 語言美 結構美 主題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13-01
語文,自古以來就是古人用來表情達意、傳達心情的文字,它包羅萬象,意向眾多。你既可以從古詩詞中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可以感受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既可以看到古人詩意的婉約,又可以欣賞到縱橫開闔的波瀾壯闊。學好語文,可以說就像打開了一扇神奇的大門,使人全身心浸潤在詩詞的天地里。而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學生的發展作用尤其突出??梢赃@樣說,小學生能夠學好語文,就像掌握了一把萬能鑰匙,可以為他們打開一個神秘的世界。作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語文老師們,將如何帶領學生來感悟語文之美,使他們對語文愛得欲罷不能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朗朗上口,促使學生感悟音韻之美
我們在接觸影視作品時,會發現古人讀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吟詩作賦抑揚頓挫,同時搖頭晃腦,眼睛微閉,全身心沉醉其中,這樣的場面不免讓人記憶猶新。記得魯迅在描寫自己的啟蒙老師壽鏡吾老先生讀書時便說: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從這個片段就可以看出,古人讀書是多么投入,以致于全身心浸潤其中,不為外界刺激打擾。所以我們的語文老師在教學生讀書時,不妨效仿古人,尤其是在學習一些古文、文言文時,把潛藏其間的音律美,通過大聲誦讀,給充分抒發出來,例如在教學語文書中節選的古詩詞中,首先通過劃分節奏讓學生明白停頓和重音在哪里,然后可以效仿古人低吟淺唱,讀得抑揚頓挫,感悟詩詞之美。那么在學習現代散文時,教師也可以配上舒緩的樂曲,渲染一種或歡樂、或哀傷、或深遠的意境,當陣陣音樂響起,讀書氛圍這樣被創設出來,學生們自然會潛心其中,隨著音樂去審美,去感悟了,真正感受到了蘊藏在文中的音韻之美,使學生身心受到熏陶。
2 潛心研讀,引領學生感悟文字之美
文字是感情的外顯形式,小學語文的課文,大都通過或者淺顯易懂的文字,講述科學小品;或著設置生動有趣的章節,構造童話故事,或著運用文筆優美的文字,為學生打造散文的魅力世界。但是不管是什么樣的文章,語文教師應該注意教授的方式、方法,引領學生全方位地感悟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
就拿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材來說,書中既有《九寨溝》里描述的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之美;又有《一路花香》文章中所闡述的哲理之美;還有《虎門銷煙》一課所抒發出的愛國熱情;更有《桂花雨》一文所滲透出來的淡淡鄉愁……不管哪一篇文章的文字,都飽含美感,語文老師應該利用課堂,帶領學生通過學習文章,充分感受文字之美,使自己的身心浸潤在語言文字的海洋中,深深沉迷。并且學會學以致用,把自己積累內化的文字轉化為自己的財富,在以后的寫作中學會運用。
3 通觀全文,教會學生分析文章的結構之美
小學語文課本因為面對的主體是低幼年齡段的孩童,所以一般安排的篇幅段落都不長,但是也能看到它們每一篇的構段方式是不一樣的。這時語文老師就應該指導學生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謀篇布局的,并且學習文章的表述方式,把它運用到自己將來的作文寫作中。例如在寫一件完整的事情時,一般會運用按照時間發展的順序來敘述;寫參觀游記時,一般會按照地點轉換順序來寫;好多寫景文章,例如《泉城》又是按照總分總的順序來布段謀篇,這樣首尾呼應的方式,加深了讀者對泉城泉水天下聞名的認識,也會記憶猶深。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通過對于結構的分析,進而帶領學生進一步感受了語文的魅力,并且掌握寫作技巧,為以后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4 由淺入深,進一步帶領學生學習文章主體之美
蘇教版的教材選擇是非??茖W的,入選的文章不僅文字優美,意境豐富,更重要的是每一篇也洋溢著濃濃的思想美感。這樣的編排,可謂用心良苦,這樣就使學生在充分感受了課本語言文字的精妙之后,身心受到啟迪和教育,思想得到凈化和升華。例如,學生在學習了《虎門銷煙》之后,明白了這篇文章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描述銷毀鴉片的過程,同時文末總結全文,深刻總結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后,更能從最后一段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話語中,感受到作為中華兒女的自豪。學生在讀到“它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時,都緊攥拳頭,目光堅定。并且在自由發言階段,都強烈表達了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在指引學生進行感悟主題美階段,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會判斷真、善、美,和假、惡、丑,并且能夠從文章中學習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拾金不昧、樂于助人等優秀的品質,為他們將來的人格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有助于他們優秀品格的打造。
5 結語
魯迅先生曾經就讀書的話題,說過這樣一句話:讀書,要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是的,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只有引領學生做到全身心投入,才能自由徜徉在語文的海洋,真正領略語言文字的音律美、文字美、結構美和主題美,為將來的語文學習筑下堅實的根基,積累下良好的語文素養,并且為培養良好的品質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伍新春.小學語文教育心理學[M].北京出版社,2010.8.
[2] 鐘惠芬.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J].北京教育出版社,2002.11.
[3] 彭華生.語文教學思維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