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萬梅
摘 要:課堂提問是一門教學藝術,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效能,把握好提問的“火候”,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創造欲望和競爭欲望,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體驗式提問 漸進式提問 啟發式提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27-01
數學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核心,通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發現學習等途徑,培養和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課堂提問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經常采用的手段。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促進教師的教學。課堂“提問”的方式多種多樣,運用得好則可以從不同層面打開學生的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可以采用以下提問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 體驗式提問,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
1.1 教師要有體驗式學習的引導意識
現行的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在編排過程中,就十分注重各個教學點的學習體驗。教師要認真去研讀教材,落實好各個體驗的點。如低年級“兩位數加減”教學中,教材一開始并未講先算十位還是先算個位,而是在“進位加”和“退位減”的時候才引出這個問題,讓學生體驗先加十位還是先加個位好,通過比較,得到“先加個位”比較科學。在高年級學“可能性”時,教材引導學生一起來做實驗,通過數據的收集、分析,加深對概率與隨機事件認識。這樣安排在每個教學點都有,教師要有意識地去讀懂、去落實。
1.2 教師要有體驗式學習的引導方法
除了教材提供的一些方法、素材,更多時候需要教師進一步去思索更好的策略。教師要想辦法,把教材想說的話,把自己想說的話,通過引導,讓學生說出來、讓學生去體驗到。
如“分數的產生”,一位優秀教師,他同樣是分蘋果,但是,他把學生說的“半個”、“半個的半個”、“半個的半個的半個”等均納入了板書,還接著問“如果再分一次呢?”學生明顯感覺這樣的表述實在是太麻煩了……這里,教師高明地利用了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去體驗“山重水復疑無路”,從而自然而然產生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想法。
1.3 教師要明確檢驗式學習的目的
體驗式學習,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自我評估的標準。如在低年級學習長度單位過程中、在中高年級學習較大面積單位過程中,都會碰到一些可以有不同結果的問題。旗桿20( )填什么單位合適?大部分學生往往會填“米”,這是一個正確的判斷。筆者在教學時,就問學生,“填‘厘米的小朋友,你們能給我一個說法,讓‘厘米也成為正確答案嗎?”于是,學生就開始思考,什么樣的旗桿大約會是20厘米呢?當他們想運動會上同學們揮舞的小旗時,筆者想,筆者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學生在填寫這些單位時,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比對了,脫離了“憑記憶”和“猜謎語”的狀況,這比記住旗桿長度要一般用“米”好得多。
2 漸進式提問,培養學生邏輯思維
漸進式提問是指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交流中,教師通過預設的問題逐漸向主題靠近,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交流探究,完成從已知領域到未知領域的探索。這種提問方式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環環相扣,能有力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所以教師應根據教材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實際,抓住問題的癥結。如學習小數乘法4.38×1.3時,在小數乘小數法則推導過程中,可這樣提問:(1)這道題乘數和乘數各有幾位小數?(2)怎樣使乘數和乘數都變成整數?這時,積會發生什么變化?(3)要使積保持不變,應如何處理積的小數點的位置?(4)你能根據剛才的計算過程,說說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嗎?這四個問題層層深入,不僅能使學生準確地概括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而且也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3 啟發式提問,養成學生自覺思維
真正具有啟發性的有效提問應是能有效促進師生間互動、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提問時應注重內容和方式兩方面:
(1)從內容上衡量,提問應選準切入點。教師應在教學重點處設問,以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學習質量;應在教學難點處設問,以啟發性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疑難,提高學習效率;應在教學生長點處設問,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提高學習能力。
(2)從方式上衡量,提問應注意藝術性。①教師應掌握利用問題創設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②注意問題的語言技巧,盡量剔除“好不好”、“要不要”等意義不大的提問。③提問題應有梯度,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懂得提問藝術的教師常常這樣提出問題:“這個問題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樣得出結論的?”這都是啟發學生講求思維過程、從思維過程中引出結論的好方法。
4 比較式提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比較式提問,是指教師提問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眾多答案中進行比較、鑒別,選出最優的答案。比較式提問,能使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獲得對事物清晰完整的認識,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培養。用比較式的方法提問,學生能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既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又進行集中思維訓練。根據問題發散,再根據比較集中,不受定勢的影響,在眾多平凡的答案中產生出不平凡的答案。這才是創造性思維的最終目的。
總之,課堂提問是思維訓練的指揮棒,我們數學教師一方面要加強有關課堂提問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另一方面要不斷積累自己成功的課堂教學經驗,加強反思,并深入鉆研教材,了解學生實際,緊緊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優化課堂提問方式。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避免滿堂問帶來的思維訓練不到位的弊端。
參考文獻:
[1] 王桂芹.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J].祖國的花朵,2011.9.
[2] 陳麗麗.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三要[J].小朋友的樂園,2012.8.
[3] 林雪芬.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12.5.
[4] 廖優梅.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分析與反思[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