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軍
【摘要】圖式是認知領域中的一個概念,現在被應用到其它的知識及實踐領域。本文通過對圖式的產生、發展及現階段在體育教學中應用情況加以闡述,用圖式進行體育教學可以豐富體育教學方法,把圖式及其作用引入到現階段的體育的田徑教學,希望能為田徑的理論的豐富及實踐的多樣化貢獻力量。
【關鍵詞】圖式;體育教學;田徑
圖式是認知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外在事物在頭腦中的一種存儲方式,同時也是我們對待事物外在行為的內部因素,利用好圖式對我們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有所幫助。
一、圖式的緣由及發展
圖式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認識學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圖式看作是“潛藏在人類心靈深處的”一種技術。當代知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把圖式看作是包括動作結構和運算結構在內的從經驗到概念的中介。在他看來,圖式是通過過濾、篩選、整理外界刺激,使之成為有條理的整體性認識,從而建立新的圖式。
在體育中圖式經歷的過程:圖式一詞來源于生理學,最初是指對身體的表象。心理學家巴特萊特將其擴展為處理外部世界的記憶加工模式。
二、圖式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圖式是一個重要的認知心理學概念。它是動作的記憶存儲在人頭腦中的一般概念的資料結構,具有抽象性、整體性和順序性的特點。與其它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一樣,人們對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也是要受頭腦中圖式的影響。圖式影響我們對動作技術的掌握,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們對運動技能進行保持。
圖式對材料具有選擇、抽象和解釋的功能,它能使學習者注意到每個動作的關鍵方面、動作的意義和動作之間的關系,使動作儲存在一個有組織、有系統的框架之中。沒有理解動作的意義,沒有掌握動作之間的關系,就難形成統一的動作系統的內部表征,因而不利于對技能的學習與掌握。
圖式在頭腦中開始是雜亂無章的,經過系統的梳理后,動作技術就容易呈現。在體育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學習掌握具體的動作,更重要的是應讓學生了解動作系統的結構,形成關于運動技能的圖式。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運動技能學習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認知階段、聯結階段和自動化階段。該理論認為行為程序能夠幫助高水平運動員在沒有意識控制的情況下自動化地做出運動反應。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形成圖式需要一個頭腦記憶的過程,同時也需要一個身體肌肉記憶的過程。
圖式認為,個體與技能操作相關的認知結構,它影響著對相關信息的加工過程,決定著人在做信息選擇時相應的內容和傾向偏好。運動技能是個體在中樞神經系統的調控下所進行的有目的有意義的活動,因而需要一個調控的信息。引導個體有意識地將動作的關鍵信息貯存到大腦中去,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監督、調節、完善操作動作,以利于形成正確的動作模型。
個體的圖式會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變化、豐富和發展起來,永遠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最初的動作控制程序建立后,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動作系統獲得了日益增多的相關信息,系統的結構層次會不斷發展、完善,各種操作信息間會建立牢固的聯系,形成一個高水平的信息模型,動作控制程序會達到高度完善的水平。在此精確的控制程序下,個體動作更加準確高效,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個體受無關信息的干擾會減少,可以在不利條件下維持正常操作水平,這也就是動作的自動化,從而形成動作技能。
三、學校田徑的圖式訓練策略
專門用于解決田徑問題的圖式訓練策略要實現三個目的:1、學生完成的動作能體現田徑的特色;2、讓學生形成用問題圖式解決問題或實現解決問題的遷移的具體體驗;3、提供多種情景,盡快形成關于田徑的問題圖式的策略。
新知識的獲得需要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作為基礎,教學是學生在原有知識水平上的提高。田徑的“基本要素”不僅包括知識與技能,還包括動作技能及其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面對復雜的田徑動作時,動作分解和階段完整練習,再加上一定時間練習的教學法不能達到高水平的思維。雖然這種方法實用,但忽略了田徑動作所隱含的自身的特色:如幅度、角度、用力等方面。需要教師提供多種情境的訓練,幫助學生概括刺激材料中隱含的田徑特色規則。教學是思維活動和身心互動的教學,而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賴于教師的循循善誘、精心啟發。因此,啟迪學生思維和直接經驗應是田徑教學的核心。教學中應該設法促使學生反映田徑知識體系思路的問題圖式。由于圖式概括性強,運用面較廣,如能夠從一種情景進行輻射,以此網羅同類操作模式,有利于形成一種體系化的認識。
如一個完整的跳遠練習,其主題的跑跳轉換:第一步要在學生的思維清晰的建立跑的清晰的概念;第二步,主干的分枝由中央圖形向四周放射;第三步,分枝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關鍵詞構成,如登、挺可以作為關鍵詞,運用能形象地說明動作的詞語;第四步,各分枝形成相互聯系的一個節點連接結構。這種圖式結構突破了單一的線性,實現了多維度思維目的。使學生頭腦中的圖式結構更美,更有特性,增大創作性、記憶力,更利于調用信息。
結合以上理論研究了一個圖式訓練變量實驗,即學生練習成套田徑動作是專注于動作還是專注于動作的外在體現或者說專注于形式還是專注于技術內涵。在教學時,教師經常向學生描述完成田徑動作時的身體運動(如正確的姿勢、軀干、腿和手臂的協調一致)。這種內在的或專注于形式的方法會被學生運用到自己的圖式中。當學生的圖式構成專注于欣賞自己動作的結果定義為專注于體驗。結果表明專注于體驗的學生比專注于形式的學生的表現力明顯好。這表明對學生而言,不同的圖式層次產生的結果大相徑庭。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親自去經歷對問題的思考過程,尋找思考的方法,積累問題圖式的經驗,而且還要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以啟發和引導,使他們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把握具體問題的圖式解決規則,從而使潛在的智力得到開發,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形成田徑圖式需要6個月時間;經過圖式訓練形成學生的熟練技能、技巧以及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都是以圖式存在的,具有程序化、自動化、模式化的特點。需要指出的是嚴格的圖式訓練還不足以提高學生的創造技能的能力。創新能力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一些看似與任何一個具體的創編問題圖式無密切聯系的、松散分布在主題外圍的知識。田徑的教學要從力度、幅度等方面,建立以技能掌握為中心的聯系,既有利于具體的了解,又利于加深對問題圖式的整體性印象。
四、結語
學校田徑的教學面臨著種種的沖擊,學校教育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教給學生,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終身學習的興趣,實現其強壯的體魄、堅韌的意志、良好的姿態、高雅的氣質和風度等。即首先要立足于學校體育的基礎,教師必須精通本專業的知識。在素質教育指引下,終身體育指導下,虛心學習各類健身項目的教學特色,建構學校田徑的教學策略;其次要發揮學校體育的長處,有重點地介紹各類健身田徑的特征,建立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全方位地掌握田徑的發展動態,為學生運用田徑知識和技能莫定基礎。最終的目的是實現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毛振明. 體育教學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8)4.
[2] 李鴻江. 田徑[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6)1.
[3] 冷 ?靜. 不同鍛煉者自我圖式大學生的注意偏向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學位論文, 2010.
[4] 皮連生. 教育心理學[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 李 ?雪. 簡述動作技能自動化與訓練[J]. 沈陽工程學院學報, 2011.
[6] 畢道遠. 圖式——在運動技能形成與保持中的作用[J]. 中國體育科技,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