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莉,張旭,程斌
(華晨汽車工程研究院,遼寧 沈陽 110141)
設計研究
汽車線束輕量化的發展趨勢研究
劉英莉,張旭,程斌
(華晨汽車工程研究院,遼寧 沈陽 110141)
當前,節能減排是汽車行業的重要工作,而輕量化是各汽車生產廠家的重要課題,從線束的總量組成上分析,導線的重量占最大的比例,其次是接插件、線束保護等。現當今,鋁合金導線、銅合金導線、混合芯導線等越來越占主導地位,隨之而來的是小型的接插件及端子,線束保護的輕量化材質替代等。線束的輕量化正與材料科學接軌,多元化的時代即將來臨。
輕量化鋁合金導線;銅合金導線;小型化插件;發泡技術
10.16638/j.cnki.1671-7988.2016.01.001
當前環境污染是關系民生的重大問題。對此國家在汽車行業提出了節能減排的措施及油耗要求。各汽車廠家都致力于降低整車制造成本的同時降低客戶的使用成本(油耗),輕量化已經成為各汽車生產廠家的重要課題,也是各車型能否進一步占領市場的關鍵。線束作為整車的重要零部件,占整車總重量的2%,而且隨著汽車電子設備的逐漸增加而繼續擴大。線束輕量化任務越來越被重視,本文從線束的各組成部件分析入手,對汽車線束的輕量化發展趨勢做了簡要闡述。
汽車線束的重量的組成75~80%是導線、15%是端子及接插件、10%是外包材料及其它。
1.1 導線
傳統汽車的導線都是銅合金導線,線徑的使用由0.35~25mm,每輛汽車的導線使用如果首尾相連約2KM。以一輛B級轎車的重量來估算,導線的重量約25~30KG,汽車每行駛100KM,車輛將消耗近0.1kg的汽油。
導線做為線束重要的組成者,研究如果選用更輕,更可靠的替代產品成為線束輕量化領域的熱門話題。近幾年來,鋁導線、特細導線、合金導線以及混合芯體導線層出不窮,越來越被線束廠家和主機廠所重視。
1.1.1 電源線的輕量化方案
電源線因其承載電流大,線徑粗,端子和導線的拉拔力強,所以利用鋁導線代替銅導線的方案被越來越被線束生產廠家所接受。因為鋁導線其導線特性和銅比較相近,重量比銅更輕。所以鋁導線的使用前些年已經普遍應用于2.5mm~50mm的銅合金導線的替代上。此方案比較成熟,輕量化方面取得顯著效果。
1.1.2 信號線的輕量化方案
雖然銅和鋁的導線性能上比較相近,但是其拉伸強度鋁的性能遠不如銅。小線徑的輕量化方案,生產廠家采取的方案百花齊放。
(1)0.75mm鋁導線的應用
有部分廠家沒有放棄鋁導線的使用,繼續研究其合金的拉伸強度是否可以彌補其純鋁導線的不足。例如以某導線生產廠家的鋁導線開發為例。為滿足0.75mm的鋁導線可代替0.5mm的銅導線為目標,設定鋁合金導線的導電率目標滿足58%IACS,拉伸強度目標滿足110MPa。雖然純鋁的導電率能達到62%IACS,但是其拉伸強度只有70MPa。那么就需要在鋁導線內增加第二種金屬,最優的是Fe,但是分析Fe的比例后發現滿足導電率的要求后加工性能下降。所以繼續增加第三種元素,第三種元素既要滿足加工性能對Fe缺陷的補償即MS要小,又要拉伸強度的固溶量要高,所以Mg恰恰合適。

表1 各元素的Misfit值和最大固溶量
這樣摻有另外兩種金屬的鋁合金就很好的替代了銅合金導線,即在導電率和拉伸強度上滿足了設計要求,也大大降低了導線的重量。但是面臨的問題卻較為棘手。與之配合的端子及端子的壓接成為新的課題。
CuO和Al2O3的導電率10~7s/cm,都是不導電的物質,所以只能通過壓接破壞其氧化膜來保證其導電率。但是壓縮比與保持力也存在矛盾,對于Al合金的導線其合適的壓接區域比Cu合金導線的區域更窄,更加不易于操作。所以廠家改善了端子壓接槽形狀來改善電線保持力和電流連通性能(圖1)。

圖1 壓接條件和阻抗對比
解決了壓接課題,又面臨著防腐問題。鋁的金屬活潑性比銅活潑,所以在與銅端子壓接過程中,接觸位置容易產生接觸腐蝕。在硫化的環境下,金屬鋁很容易溶出。為了解決此問題,圖2接觸位置(包括壓接部到端子后部)利用樹脂材質熱縮密封能有效的解決此問題。

圖2 端子壓接的防腐
(2)銅合金的特細導線
信號線的導線利用率一直很低,0.5mm/0.35mm的銅導線可以承受10A左右的電流(環境溫度24℃),但是信號線內真正流通的電流往往只有幾毫安,這樣資源的浪費成為很多線束生產廠家關注的焦點。0.13mm2、0.08mm2 、0.05mm2導線已經問世,在多家企業應用。
如何降低線徑,使低線徑的導線既能滿足信號傳輸的要求,也能滿足壓接的拉伸強度,端子插入的柱力等是特細銅導線普遍使用和更廣泛推廣的關鍵問題。為了滿足機械性能的要求,在銅導線中增加合金同樣是決此問題的方法。CuSn、CuAg、CuMg和銅包鋼是這幾年來各線束生產廠家青睞的產品。
以0.35mm導線與銅合金0.13mm的導線為例,其電氣性能相差不多,但是重量減少了60%,整體外徑也下降了20%。這些數據顯示了其優秀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但是,并不是意味著0.13mm的銅合金導線可以完全替代0.35mm的銅導線。了解物理的都知道,金屬的承載電流能力隨溫度而變化,而且這種變化隨著電阻的增大而更加明顯。一般來說,110度以下的環境中,0.35mm的銅導線和0.13mm的銅合金導線的性能差異不大,可以再信號線中替換。所以,這就制約了0.13mm導線的使用環境,在駕駛室內可以普遍使用,但是發動機艙內就需要根據所處位置仔細計算使用了。
雖然,0.13mm的銅合金導線由很大的市場前景,但是其機械強度和插入插件的柱力都是未來深入研究的方向。不同于鋁導線的方式,因為其線徑過小,其合金內即使參入新的合金也很難滿足機械性能、電氣性能的同時滿足經濟效益需求。所以有些線束廠家跳出了金屬強度的限制,在導線的外包上尋求解決方案。可喜的是,至今為止很多廠家都需找到了很好的代替資源。
原有導線絕緣層為PVC、XLPE材質,內部含有鹵素等有毒物質。

圖3 PPE與PVC的對比
近幾年世界環保組織對汽車環保提出再回收的標準后,新型無鹵素絕緣層被研發出來 PPE。其成分安全,環保,又特殊的阻燃性特性。被越來越多的廠家應用。由PVC更改為PPE材料。同規格的0.35mm導線,直徑降低了27%,面積降低了47%(圖3)。
如果對銅合金的導線更詳細的分析,可以知道,CuSn的金屬強度特性比較優秀,CuAg的電氣性能比較優秀。這在導線壓接和性能選擇上可以作為不同的參考依據。
(3)混合材質的特細導線
在成本節約和能源控制方面日系企業一直都是實至名歸的第一位。最早在SUMITOMO研發的一款0.13mm2導線為最細的導線,其采取的是用混合材質的方式,采用中心為一種銅材質,外圍為另外一種材質,并且中心和外圍的銅絲線徑也不相同。雖然這種導線也滿足的傳輸的電性能要求,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制作工藝繁瑣,生產成本高,不能超聲波焊接,端子的壓接屬于非常規性壓接,需要特殊設備。因此當時并未得到推廣。但是現在任有很多廠家在此方面繼續研究,在更細的導線上采取此種方案(圖4)。

圖4 混合材質的特細導線
導線與接插件的發展一直都是相輔相成的,隨著導線的特細化發展,接插件的小型化也越來越快。各接插件的生產廠家,都大力開發小型化的接插件。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0.64片寬的端子就已經問世。典型的有TE的MQS端子和SUMITOMO的0.64端子。這種小型端子可以使用在信號傳輸上,可以很大的降低1.5片寬的使用率,直接降低接插件的規格尺寸。
以某公司的20極0.64雙排插件為例,橫截面積低于同類1.5片寬的插件75%,體積是60%。插件的連接主要性能是老化后接觸電壓降和插件的機械強度。為了滿足其性能要求,在接插件的自鎖結構上優化設計。在端子的選材上合金的選擇更加嚴格(圖5)。

圖5 公母端子的拉伸力強度
線束保護有很多形式,包括護板、橡膠件和支架。為了能減低做好輕量化工作,線束的保護上可以開展以下工作:
(1)減少金屬支架的架構,采用高強度的塑料護板替代金屬支架:例如保險絲盒支架和發動機艙布置支架(根據環境溫度選擇)。
(2)減少塑料護板的選擇,利用車身結構、特殊卡丁和固定件替代護板。
(3)減少波紋管的使用,采用耐磨纖維和布基的纖維管代替波紋管。既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減少噪音。
(4)減少橡膠件的使用,在密封要求不高的位置選用發泡,替代橡膠件。
(5)線束的布置上盡量減少內連接,不僅可以降低接插件的重量,也可以減少接插件固定所需的附屬件重量以及車身結構重量。
本課題對汽車線束的總量組成部分的入手,分析了輕量化的方向,及行業也各零部件的輕量化發展趨勢。詳細介紹了導線、接插件、線束保護等幾方面的技術發展方向和技術難點。對于汽車線束輕量化課題的深入研究有重大意義。
[1] 蔣兢兢.小截面導線在汽車線束中的應用[J].汽車與配件,2014, No32,45.
[2] 尹豪邁.張衛東.TE關于汽車線束及連接器之輕量化解決方案[N]. 2014中國汽車學會年會論文集,2014CG-VE086,651.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Wiring Harness Lightweight Research
Liu Yingli, Zhang Xu, Cheng Bin
(Brilliance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Liaoning Shenyang 110141)
At presen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lightweight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the various car manufacturers, from the harness of the total amount of points out, the weight of the conductor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followed by connectors, wiring harness protection, etc. Now today, aluminum alloy wire, copper alloy wire, mixed conductor, such as more and more dominant, followed by small connectors and terminals, wiring harness protection of lightweight materials substitution, etc. Harness the lightweight is working with the materials science community, pluralistic era is coming..
lightweight aluminum alloy wire; copper alloy wire; Miniaturization of the Connector; Foaming technology CLC NO.:U472.5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1-7988(2016)01-01-03
U472.5
A
1671-7988(2016)01-01-03
劉英莉,就職于華晨汽車工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