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偉
摘要:本文根據中國古代音樂史課程性質,結合直觀教學法的特點,在分析目前中國音樂史教學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直觀教學法的模型教材、三維動畫、情景模擬等多種教學手段能有效的運用于中音史課程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并選取各歷史階段一些重要教學內容為例進行案例說明。最后指出該教學法在中音史教學中的注意事項和運用難點,也指出其成果所具有的多重價值。
關鍵詞:中國古代音樂史課程 直觀教學法 案例說明 運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J6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9-0102-03
人文藝術史類課程具有較大比重的理論抽象性內容,而音樂類學生重感性思維,如何直觀的將史學知識有效的呈現給學生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教學法中的直觀性教學為這一理念提供了解決途徑,其方法可包括制作模型教材、運用短視頻資料、三維圖片、情景模擬、板書直觀等,這些可有效縮短學生與純理論知識點的距離感。
不過,直觀性教學法雖在國內外得到重視,但更多的是在中小學得到提倡和運用,高校課程中使用并不普遍,原因無非是大學生上課較中小學生專注性、自覺性更高。但對于多數重實踐的藝術類學生,在學習純理論知識時仍缺乏應有的專注度,而這些理論課程卻是他們提升自身技能與素質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故而直觀性教學法對于藝術類學生來說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筆者所執教的“中國音樂史”課程,就是這樣一門理論課,此課程雖是全國所有音樂類專業的必修課,但目前對于直觀教學法在這門課程中的應用研究卻還鮮見。
一、研究現狀
關于直觀教學法在中國音樂史課程中的運用,未見國外有相關探討文章,甚至國內也尚未見有發表關于直觀教學法運用于此課程的研究。但針對中國音樂史課程的復雜性和偏理論性等問題則已經有前人做了教學改革的探索:如熊岸楓認為中國音樂史中各歷史階段材料相異性極大,教材建設不夠完善,應在教材上有所改革①;蘇毅苗針對中國音樂史課程內容繁多、關系復雜,學生學習、理解和記憶難度大,提出了中國音樂史多媒體數據庫建設的構想并舉證了許多具體教學思路②;王婕則針對學生對大量理論知識不感興趣的問題,從學習積極性方面提出了教改方案③。從全國的中國音樂史教學情況看,確實對于本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并且針對本課程的理論繁復、趣味不足的特點,在教材和教學方法上改革將最為有效,而直觀教學法在二者上皆有涉及并成效可觀。
如上所述,目前直觀教學法多運用于中小學課堂,從中國知網的檢索可以看到,主題為“直觀教學法”加“高校”的有14篇,“中學”有53篇,“小學”有86篇④,這種檢索雖不能與實際結果準確對應,但在比例上也能說明問題。然而,目前并未見有直觀教學法在中國音樂史課程中運用的文章。筆者閱讀了直觀教學法運用的有關文章,將可借鑒者綜述如下。
中國音樂史課屬于歷史課范疇,歷史課的直觀教學探索對中國音樂史教學方法有明顯的啟發性。關于歷史課的直觀教學文章較多,如金春蘭《淺談歷史直觀教學的手段和最佳效果》是一篇較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對已往教學直觀在歷史課堂中的運用進行了反思,試圖梳理教學直觀的功能、手段、效果等方面的關系,值得關注⑤;王光俊《淺議歷史課的直觀教學》一文認為這一方法在史課上的運用主要體現在教師的語言直觀和使用直觀教具兩個方面,如運用歷史地圖、插圖、歷史幻燈片、歷史影片等可有效增強教學的直觀性⑥;柯賢利《淺談史地課的直觀教學》一文則對這些直觀教學法運用的注意事項進行了多方位提點,很有啟發⑦;黃敏潔、鳳光宇兩位學者則圍繞歷史課教學目標分別對情境復現和情境體系進行設計,其中涉及角色扮演、同位對抗、實物媒體、影音媒體等多種教學形式的直觀運用⑧。
除歷史課研究文章外,王蘊錦《藝術直觀教學模式在“中外服裝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陳平《如何運用直觀教學法教學古詩詞》以文學藝術課程為研究對象進行直觀教學法探索,也和中國音樂史課程有相似性,其中的方法也可借鑒⑨。
從以上研究不難看到,對于本課題的直接研究確實缺乏,而本文所說的中國音樂史課程,其性質恰恰非常有益于運用直觀教學法,其中遠古音樂到中古音樂的內容中,音樂本體資料少,而考古相關資料多,可以制作實物模型,其他音樂內容可以進行還原性的研究,運用舞臺、視頻或動畫進行教學,更可以課堂現身演示,這些手段都會給課堂增加豐富而有效的知識內容。但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如此施行教學的并不多,且缺乏理論性的研究做支撐,故本文試在這一方向,做其可行性的分析及初步性的探索。
二、教學法運用設想
直觀教學方法可以包括語言直觀、教具直觀、板書直觀等不同方面,還包括情境復現、模象直觀等實際模擬式的帶入式教學。其方法的重點在于利用直觀教具組織教學,加深知識的理解,達到提高學習的興趣、效率或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⑩。直觀教學法可采用的教學手段多樣,常見的主要手段有觀看圖片、圖表、幻燈、錄像、電影、動畫,展示模型、實地觀摩、創設情境、板書演示、實驗觀察,等等。在當前的中國音樂史課程中,使用幻燈、圖片甚至網絡中獲取的視頻都已不足為奇,事實上這些在各種課程上都普遍使用的手段正慢慢失去其對學生的有效吸引,本文更關注能更加直觀的針對音樂史事內容的直觀手段,如制作教學模型、創設情境、編導音樂史相關節目、實地觀摩等。本文試以中國古代音樂史各階段部分重點史事為例,進行直觀教學法的案例說明。
1.遠古音樂時期
遠古音樂時期最重要的音樂形式是原始樂舞,另外重要的講解內容是原古樂器,這兩個重點如通過直觀教學法的改進能更容易地被學生掌握和記憶。如原始樂舞方面,據筆者經驗,“情境復現”的直觀教學手段效果最佳,具體教學步驟可以是:事先準備好一個原始樂舞視頻(如是學生自己或學長排演過的作品更具吸引力),上課時首先向學生講解原始社會重巫舞及其施行的基本情形,繼而描述古文中描述過的樂器、舞具和場景,讓大家想象表演情境并做一定互動描述,最后讓大家看準備好的樂舞視頻,可繼續討論。這樣在講授了原始樂舞知識點的同時大大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和印象。在講解樂舞時也可使用教學模型,如制作復原的遠古樂器、舞具等,定能更好的發揮加深記憶強度的作用。
2.先秦音樂時期
先秦音樂時期最重要的內容有禮樂和音樂教育等,這兩點內容需要較復雜的設計才能通過直觀教學法來呈現。比如周代禮樂,可以向學生展示鐘、磬這兩種樂器的模型,告知學生鐘磬編制在先秦樂懸(一項重要禮樂內容,以鐘磬等樂器的擺列面數多少區分貴族不同等級)中的核心作用。如果還想讓學生記憶更多,則要將鐘磬金石禮樂和“八佾”樂舞排列都納入直觀教學設計中,可以采用模型展示(鐘磬可用微型版)加學生演練的配合,進行活潑的課堂摸擬,但要兼顧課堂秩序的可控性。
3.漢唐音樂時期
漢唐音樂時期最重要的內容有樂舞(燕樂)及音樂交流等。音樂交流較難完全直觀,可采用板書路線圖的方式增加學生的接受度。漢唐樂舞的設計與遠古時期樂舞的呈現有很大不同,筆者想到較為理想的、歷史還原性較強的直觀呈現方式,是將音樂圖像中的樂舞內容(如漢畫像石中的樂舞圖像、唐代壁畫樂舞圖像等)復原成現實版。較簡便的是由任課教師模擬圖像中的靜態動作,較有親和力,操作方便。二是像遠古樂舞那樣準備一個編創的樂舞視頻,但必須要注意的是,這段編創的樂舞必須是以音樂圖像中的場景復現為依據,動態的動作連接為輔助,忌過多發揮。
4.宋元音樂時期
宋元音樂時期最重要的內容有市民音樂、琴樂等。琴樂最好的直觀教學方式便是現場演奏和講解。市民音樂的興起包括演出場所、雜劇、說唱的發展等,筆者想到的較理想的呈現方式為動畫演示,動畫或三維制作可以將這時期多個重點融合到一個場景的效果,加強學生的整體概念理解。具體設計可以是先呈現一個都城畫面,接著用一個漸變旋轉放大鏡頭達到一個瓦舍全景,繼續旋轉放大到一個勾欄,平移數個勾欄后(如雜技勾欄、象棚等),到達一兩個樂棚各個停留欣賞(表演說唱的、表演雜劇的)。這樣一個三維動畫既制作復雜,也需較大花費,筆者目前也只是設想階段,但可以預想其具極好的運用前景,值得嘗試。
5.明清音樂時期
明清音樂時期最重要的內容有昆曲、京劇的發展,重要理論著述的產生等。這個時期的戲劇流傳者很多,能學唱教學是較為理想的方法。理論著述要直觀呈現則是比較困難的,簡單的方式是直接傳發書本讓學生翻看,但是音樂史中的名著并非每本都易得到。另外一種方式便是根據每本書的不同特色和要點進行現身說法,如《神奇秘譜》,除了介紹朱權這位皇子作者外,其每篇譜子寫有解題是一特色,摘讀幾篇名曲的解題,可加深大家對此書的印象;再如朱載堉的《律學新說》,對十二律的演算可以用板書進行說明,并展示書中的大量數字也是很震憾的。著作的介紹,直觀性的展示是較有限的,但如有條件,直接傳發書本瀏覽是不錯的選擇。
在以上所涉5個時期的重要例述中,已包括樂器、器樂、樂舞、禮樂、戲劇、音樂場所、著述等多種類型的直觀教學法呈現方式,誠然,有些簡單有些復雜,但基本都能突破已往較為平淡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留下較深印象,對知識點也表達的更為具體生動。另外,運用此理念,音樂史課程中很多內容需要制作成實物模型(如樂器)或視頻教材(如樂隊、樂舞),這一方面非常有利于直觀教學法的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可促成“中國音樂史”課程的教材改革,這些模型和視頻可以作為輔助教材,進行全國性的推廣。
三、結語
“中國音樂史”是全國數百個開設音樂專業的高校中都有的課程,且最新有政策要求中小學升學考中藝術分中有一項就是“中西音樂簡史”理論知識考試,中國音樂史的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時隨著中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提高,高校公共選修課中也不斷增設與中國音樂史相關的課程。這一系列的動向都表明了中國音樂史課程在高校課程中的重要地位,故而對這門課程的教學研究關系重大。而如前所述,這門課程的教與學都存在不少問題,筆者相信直觀教學法的介入將對這些問題將帶來很大改觀。
注釋:
①熊岸楓:《對本科中國音樂史教材改寫的一點思考》,《黃河之聲》,2015年第17期。
②蘇毅苗:《高校中國音樂史多媒體數據庫建設淺探》,《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③王婕:《關于<中國音樂史>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和研究》,《考試周刊》,2011年第24期。
④http://epub.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scdb&action=scdbsearch&db_opt=SCDB, 2016年7月18日19點。
⑤金春蘭:《淺談歷史直觀教學的手段和最佳效果》,《歷史教學》,1997年第3期。
⑥王光俊:《淺議歷史課的直觀教學》,《唐山師專學報》,2000年第3期。
⑦柯賢利:《淺談史地課的直觀教學》,《湖北教育》,1996年第3期。
⑧黃敏潔:《歷史課教學情境創設芻議》,《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2009年10期;鳳光宇:《歷史課情境復現教學模式研究》,《歷史教學》,1994年第9期。
⑨王蘊錦:《藝術直觀教學模式在“中外服裝史”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紡織服裝教育》,2012年第6期;陳平:《如何運用直觀教學法教學古詩詞》,《中學教學參考》,2014年第34期。
⑩黃瑞琦主編:《現代行業語詞典》,佛山:南海出版公司,2000年,第448頁;曲偉、韓明安主編:《當代漢語新詞詞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4年,第10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