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
摘要:馬頭墻是徽派建筑構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十分注重形式上的統一性以及和諧流暢的整體美感。經歷過幾百年的風雨飄搖,它依舊保留著一如往昔的風采,它具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不但代表徽派建筑結構的靈魂,也是展示徽文化精髓的重要媒介之一。本文從形式、特征以及寓意等角度出發,對它的實用與美學進行了研究,闡釋出馬頭墻具有的實用功能和美學價值,以便將馬頭墻元素運用到現代設計上有所裨益。
關鍵詞:徽派建筑 馬頭墻 實用 美學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9-0158-03
徽派建筑是漢族傳統建筑文化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徽派建筑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歷來為建筑大師所推崇使用,其建筑造型廣泛流行于徽州(今黃山市、績溪縣、婺源縣)及嚴州、金華、衢州等浙西地區。徽派建筑源流來自浙江東陽的傳統營造技藝,明清時期,建筑工匠按東陽民居建筑的基本模式建造了大量的徽州民居,并由此形成了獨特的徽派建筑造型,也成為中國最有名的古建筑文化之一,在中國建筑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馬頭墻造型建筑因其別致和特有的文化底蘊被視為徽派建筑中的經典。
一、徽派建筑的綜述
徽派建筑的設計有著十分鮮明的地域特色,別具一格。它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漢族風俗之精華,風格獨特。徽派建筑的古村、宗教祠堂、古廟和古牌坊等建筑構造是最能體現徽派建筑獨特的民間工藝和造型格調的?;张山ㄖ粌H是當地人民居住的地方,也是徽州人民生活中一件不可缺的 “藝術品”,其形成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和徽州本土文化的影響?;张山ㄖw格調及色彩的選擇上蘊含了徽州當地人民內心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徽州環境在時間上的穩定和空間上的地域影響了徽派建筑,本土特色形式也反映了徽州環境,具有獨特風格,它以磚、木、石為原料結構,又以木構架為主,注意內采光,在平面布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馬頭墻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合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最重要的是具有鮮明的徽州風水文化設計,這體現了徽派建筑風水理論是徽派建筑鮮明特色形成的依據,使生活居住的環境符合他們逢兇化吉的心理需求,也是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天人合一”的集中表現,體現出徽派建筑在設計上達到建造實體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理想狀態。
二、徽派建筑元素——馬頭墻
“小橋流水桃源家,粉墻黛瓦馬頭墻”這是對徽派建筑最為形象生動的描述,可以看出馬頭墻是徽派建筑的標志,它類似馬頭的抽象外形設計給人無限遐想,馬頭墻以層樓疊院,樓臺亭榭等元素交相呼應,各盡所能,為人們描繪著一副美不勝收的寫意風景畫,而且這些元素中又以馬頭墻最具代表性,因此被視為徽派建筑造型中的經典。馬頭墻,又名封火墻、防火墻,是指高出兩邊山墻墻面的墻垣,也就是山墻的墻頂部分,因形狀酷似馬頭,故稱“馬頭墻”。墻面以白灰粉刷,墻頭覆以青瓦兩坡墻檐,白墻青瓦,明朗而雅素。正是體現了馬頭墻是徽派建筑的靈魂所在,因此馬頭墻是十分值得我們去深究一番的。
三、馬頭墻的實用功能
1.防火功能
馬頭墻這種建筑樣式建造的初衷并不僅僅是為了僅僅美觀,而是為了防護,這在一定意義上是出于政府治安的需求?;罩莸匦问巧降囟喽降厣?,地勢起伏較大,民居建筑用地資源匱乏。在村落中往往戶連戶,墻靠墻,民居建筑的密度大,加之最初的建筑多采用磚木結構,一旦失火往往出現“城墻失火,殃及池魚”,從而導致成排甚至整個村落房屋在劫難逃。但是,砌筑了高高的馬頭墻,就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形下起到隔斷火源的作用,體現了防火的實用功能,并因此還得了“封火墻”的別稱。
2.保護建筑功能
徽州地處東南山區,多風多雨易潮濕,暴風重者吹毀房屋,輕者吹翻屋瓦,因此,蓋磚墻瓦頂較為實用;徽州多山多樹,建筑材料大量利用磚木結構,在屋頂邊的處理上往往較難,若直接用瓦收邊,風極易吹掉瓦片,漏滲水問題也難以解決。故而馬頭墻具有一定程度上對建筑的保護實用功能。
3.分割空間功能
馬頭墻將房屋建筑的居室相對分開,分割空間,保證了相鄰居戶的私密與安全空間。
4.調節氣候的功能
馬頭墻由于體積高大,遮蓋面廣,立面陡峭,對于排泄雨水,吸熱采光,冬日御寒,夏日降暑,都能起到促進作用,對居住有協調氣候的實用功能。
四、馬頭墻的美學價值
馬頭墻外形美觀氣勢威嚴,使建筑具有沉穩感,具有高超的藝術創造力與非凡的美學價值。
1.馬頭墻的形態美
馬頭墻獨特的美學價值從它的形式來揭示。馬頭墻輪廓呈階梯形狀,脊檐長短因房屋進深而異,其構造隨屋坡度上下起伏,錯落有致。從而突顯出動態美感。而從高處往上看,聚居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馬頭墻,給人視覺上帶來一種萬馬奔騰的動感。馬頭墻造型一疊式、兩疊式、三疊式和四疊式較為常見,有的甚至可以達到五疊,俗稱“五岳朝天”。馬頭墻的座頭十分活潑有趣,從種類上分,有“坐吻式”“鵲尾式”“印斗式”等幾種造型?!白鞘健笔且元毺氐母G燒構件,它層次多,構造復雜,工藝精細,垛頭與博風均采用磚雕,古代官方與公共建筑物上多采用此式?!谤o尾式”的博風頂端以人工雕鑿的類似喜鵲尾的磚作構件為主,相比“坐吻式”,其規模較小,構造稍簡單,式樣素雅,顯得簡潔大方。它主要用在小型官方、園林與富豪門第的建筑屋頂之上?!坝《肥健币詨敳繛楣盼淖种械摹叭f”印斗為主,印斗下的博風板多采用磚雕或繪畫的“如意”圖案,上下結合起來,喻為萬事如意,從形式上分為“坐斗式”和“挑斗式”兩種。
2.馬頭墻的色彩美
徽派建筑的色彩很有特色,以黑、白、灰的層次變化組成統一的建筑色調,而且馬頭墻與徽派建筑的整體色彩傾向是一致的,它的色彩基調以粉墻黛瓦為主?;罩菔艿剿未闹祆浜颓宕拇髡饍晌淮髱煹拿缹W思想影響,他們都主張人與自然的共存,相通與和諧,這種人與自然環境之間和諧統一的思想觀念對馬頭墻的美學價值是一種有形或無形的影響。馬頭墻的色彩樸素簡約而含蘊豐富,它的墻體是由白粉刷成色澤鮮亮的白色,墻頭則因瓦片的材料而呈黛青色。靜水、碧樹、蔓草、修竹,威風徐來,光影移動,樹影和花影盡染白墻之上,與白墻、虛實交織構成了一幕動人的畫景。馬頭墻的色彩蘊含的是純真的田園氣息,體現了返璞歸真的美學觀念。
3.馬頭墻的寓意美
馬頭墻的造型毫無疑問與人們對馬的喜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一種“寓意于形”的美學思想。馬頭墻的“馬頭”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寓意了主人對“讀書做官”理想的追求。在徽州,男子十二三歲便背井離鄉踏上商路,馬頭墻便成為家人們望遠盼歸的物化象征。馬頭墻錯落有致,黑白輝映,會使人得到一種明朗素雅和層次分明的韻律享受,實現了形式與內容的有效契合與互動,突出了寓意美的價值。
五、馬頭墻實用與美學的辯證關系
徽派建筑馬頭墻在滿足人們居住舒適、安全等實用功能的同時,也映射出徽州當時社會文化認知,審美特征與精神訴求,彰顯了一種設計美學思想。它既有形態又有價值,前者體現審美性,后者體現實用性,兩者有著相輔的和諧關系。這就是馬頭墻所具備的兩個兼顧,平衡發展的特點。它通過由實用功能的彰顯,給人一種特有的場所感和獨特的時空記憶,把徽州文化的深邃與廣博直觀化、視覺化地呈現在世人面前,成為記錄徽州人們生活與生存方式的表征和審美的心理的對應物,是人們自我表現和一種美學展示。另外,設計的審美創造總是圍繞著實用功能目的性進行的,馬頭墻的設計在展示徽州地區文化的美學價值的同時,詮釋了馬頭墻的形式是其實用功能與人的需求層次及發展水準的體現。在馬頭墻的設計上,它注重實用功能與美學價值和諧統一的辯證關系,這個對于正確的認知實用與美學的辯證關系,具有極大的啟示與借鑒價值。
六、馬頭墻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精神文化不斷提升,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不斷提升?,F代建筑藝術的發展已經達到了相當高度,對于設計而言,它需要承擔的實用功能已經不再是單一的需要,更是一個文化傳承的最好載體。在這種發展的影響下,馬頭墻元素可以被重新運用,它能體現中國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也符合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把馬頭墻造型和色彩元素、實用功能與美學價值內涵融入到現代設計中,同時要把握它的實用功能與美學價值的和諧統一關系,更要遵行適形、適度、合情的原則。在進行設計中如果對馬頭墻元素盲目追捧,只考慮它的大眾地位,缺少地方特色的設計創新,或在形式上照搬傳統式樣,不顧環境與功能要求,缺乏對馬頭墻元素意義的運用,生搬硬套,拼湊局部和變化形式,使建筑顯得生硬和特定環境不協調。以至建筑方案換湯不換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就是典型的“拿來主義”。只有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設計師的綜合素養才能夠為現代設計的形式注入新的語言,做出好的設計作品來。
七、結語
馬頭墻作為徽派建筑的典型標志,也是一曲余音裊裊的水墨樂章,它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也具有豐富的實用功能和美學價值,千百年來徽派建筑之所以令無數人流連忘返,過目難忘,正是馬頭墻是徽派建筑的靈魂,也是徽派建筑文化中一抹亮麗的色彩。
參考文獻:
[1]王明居,王木林.徽派建筑藝術[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曹永沛.徽州古建筑“馬頭墻”的種類構造與做法[J].古建園林技術,1990,(04).
[3]王子琳.淺析徽派建筑的色彩與人文精神的關聯[J].科技信息,2010,(15).
[4]方根寶.徽派建筑元素――馬頭墻的作用與演變[J].黃山學院學報,2008,(05).
[5]鮑雯婷.馬頭墻元素在現代景觀墻設計中的運用[J].現代園藝,2012,(22).
[6]胡靜.徽派建筑符號――馬頭墻之美[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4,(01.
[7]席景霞.徽派建筑馬頭墻元素解讀[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4,(06).
[8]左鐵峰.徽派建筑的設計美學表征與內涵分析[J].黃山學院學報,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