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婕
摘要: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節目,作為主持者和播出者,集編輯、記者、播音員于一身,這是傳統意義上也是目前被人們廣泛接受的關于主持人的概念。眾所周知,主持人在整個環節中是至關重要的,而且主持中還要包含一些專業的因素,所以對于專業人員來說,“舞臺主持”并不是被理解的那么片面的內容,本文將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定義“舞臺主持”以及“舞臺主持人”。
關鍵詞:傳播學 舞臺主持 主持人 大眾傳播
中圖分類號:J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9-0180-02
在最開始的簡單播報階段,主持人一般被稱為“播音員”,隨著大眾媒體的發展,這種簡單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和心理,主持人也就隨著時代的潮流發展產生了。這一概念最早產生于西方,由美國率先提出。此后,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大眾媒體不斷模仿、創新、發展,經過半個世紀的實踐,節目樣式越發的多種多樣,主持人也開始有了更多的含義,但主持人的初衷一直是傳播信息給觀眾,所以從傳播學角度探究主持人的定義是比較有價值的。
一、舞臺主持的特點
對于“舞臺主持”這一概念,大眾普遍認為就是一些大型活動或大型晚會的主持人,因為主持主要的地點是舞臺,所以具有一定的公共特性,但是作為舞臺主持,它與很多其他媒介主持有著較大的不同,首先,舞臺主持必須要有固定的場地,比如會議室、T臺、小舞臺或者廣場等,和電視主持相比場地沒有顯現出較強的隨意性,其次,舞臺主持作為一種特殊的主持形式,具有自己獨特的“儀式感”,比如在舞臺主持的著裝上要自然大方或者華麗精致,在體態上要落落大方,身體語言表現恰到好處等,即在舞臺上必須是一種美的呈現,給受眾以傳播美的愉悅,最后舞臺主持還對主持人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因為時刻都是在現場直播,相對有一種緊張感,所以必須保證極低的出錯率。以上這些論述代表了大部分受眾對于“舞臺主持”這一概念的共識。我們要進行的就是挖掘這一概念背后的含義。
二、傳播學角度下“舞臺主持”的涵義特性
(一)人格化特征
舞臺主持具有強烈的人格性特征,因為它所呈現的是主持人這一人性化情態,需要通過主持人的一顰一笑,只言片語達到溝通情感、傳達信心、互通有無的特點,舞臺主持人是全部主持內容的引領者,它必須通過自己對節目的詮釋博得大家的眼球,某種程度上來說,舞臺主持人的人格魅力直接決定了舞臺節目是否受大眾歡迎,所以為了更好的烘托舞臺氣氛,營造良好的演出氛圍,很多舞臺節目主持人在把自己的大眾傳播作用發揮到極致的基礎上,又突出了人際傳播的特點。所謂人際傳播,就是通過和受眾溝通思想,在傳播中主動加入情感因素,以此引發和大眾的共鳴,營造一個既充滿親和力又富有人情味的傳播環境,在接受受眾情感表達的同時,將自己的情感傳達給對方,以此來凸顯人格特征,體現人格魅力。
(二)個性化特征
好的舞臺主持人必須是獨具個性的,必須在固有的常規中能推陳出新,以個性化的方式傳播節目和自己的觀點,使整個傳播過程富有創造性,讓節目在烘托下更有新鮮感和吸引力。個性化的傳播方式有助于培養受眾的忠誠度,舞臺主持人的獨特舉動會變成受眾津津樂道的談資,好的主持風格也會給受眾帶來充滿新意的樂趣,增加受眾在欣賞中的愉悅感,主持人在舞臺主持中也善于運用自己這一獨特的特質,有時刻意創造一些推陳出新的話題和表達特點,如有些舞臺主持人有意在主持時加入搞笑因素,說相聲、唱歌等等,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舞臺的整體感染力。
(三)對象化特征
所謂對象化特征就是舞臺主持人要在主持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必要時要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例如,在主持中很多舞臺主持人為了調節舞臺氣氛,往往會設置互動環節,即選出幾位觀眾和主持人就某一事情進行對話,這就要求舞臺主持人必須能揣摩觀眾心理,了解觀眾說話中包含的主要意義,同時根據觀眾的表現調整自己的說話方式,這種對象化特征對舞臺主持人的應變能力要求極強,主持人必須根據對方的表述進行恰當的總結和引導,并且要確保場面的持續活躍,不能有尷尬氣氛。對象化特征要求主持人要具有親切感,讓觀眾有想與之交流的欲望,用平和、友好的態度面對觀眾,給觀眾帶來如沐春風般的親切感。
(四)全息化特征
全息化傳播特征,某種程度上傳播的是一種超越語言的特殊行為和形象,它既是立體的又是全方位的,也可以說是一種全息化傳播,它追求的是一種非語言的表現形態,比如通過服飾、體態、眼神、肢體動作等等。例如對于一些搞笑類節目,主持人就要在表情上有所變化,例如露出一些夸張的笑容,舉手投足充滿搞笑成分等。此外,在主持人服飾上也很有講究,例如在一些莊重場合,穿著就要嚴肅,在歌舞類主持活動中穿著可以比較華麗大方,在一些輕松氛圍的主持環境中穿著可以適當輕松等等,通過服飾為舞臺效果烘托恰當的氛圍。
(五)互動性特征
互動性轉播特征旨在尊重受眾的自主選擇上下功夫,在受眾獲得既定心理需求的基礎上,使信息通過一種可以接受的方式往返流動,主持者既是氣氛的活躍者也是話語的傾聽者,同時在心理上也要作為受眾中的一員,以觀眾的角度重現,只有這樣才能開展和觀眾的平等交流,滿足受眾獲取信息的同時可以拉近與他們的距離,讓他們參與其中,激發受眾的互動熱情。互動性又包含著思想互動、角色互動和情感互動,這就要求舞臺主持人很好的把握受眾心理。
三、傳播學視角下“舞臺主持”的內涵解析
(一)“舞臺主持”的外在傳播形態是群體傳播
通過我們人類的生存現象可以看出,人通常以群體的狀態進行社會的各項活動。“舞臺主持”正是由于全體活動行程的傳播場所,才使其有了傳播的平臺,為“舞臺主持”的群體傳播狀態提供了條件。群體是由無數個體組成的,群體中的人有著共同的目標,共同的需求和互動的關系。
“舞臺主持”中的主持人、工作人員和受眾共同組成了一個臨時性的群體。“舞臺主持”作為一個群體傳播的活動通常需要有一個場合,也就是傳播的環境。首先,我們建設一個這樣的環境,這里面有這樣一個群體傳播的群體存在,群體包含工作人員、受眾和主持人。然后,明確一個活動主題,這場活動具有一定的目的,同時整個群體共同關心這一場活動,使群體之間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最后,群體中的個體之間進行游戲和互動,將群體傳播得以表現出來。由此可見,我們可以以“舞臺主持”的形式將這一活動表現出來,體現“舞臺主持”與群體傳播的關系。
(二)“舞臺主持”的本質是組織傳播
組織傳播和群體傳播都是西方學者在傳播學理論的研究當中提出來的,“舞臺主持”不僅僅只是活動的主持,還是慶典宴會的主持方式。因此,對于“舞臺主持”與傳播學的關系來看就不能只從它的形態上來看。“舞臺主持”其實是有著豐富內涵的活動。在一場活動當中也可以將主持人、工作人員和受眾看成是一個組織,組織中的活動伴隨著信息的傳播。
組織傳播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常見的一種傳播形式。組織傳播分為組織內部傳播和組織外部傳播。如,宴會、慶典也都是“舞臺主持”傳播方式,同時也是公司和組織的內部傳播。由此可見,“舞臺主持”的本質是屬于傳播當中的組織傳播。
(三)“舞臺主持”的發展偏向大眾傳播
大眾傳播是指以社會作為傳播的平臺,進行傳播活動,使更多的人獲取到傳播者所傳遞的信息。同時大眾傳播也是人們獲取信息最常用的渠道,是傳播方式當中最有影響力的傳播方式。由此可見,“舞臺主持”的發展是趨向于大眾傳播的。
隨著傳播行業的發展,和傳播方式的不斷進步,大眾傳播的方式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從而也使“舞臺主持”的傳播形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當今的“舞臺主持”當中存在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使用了大眾傳播的工具,使得傳播的范圍擴大,受眾也可能成為傳播者,使更多的受眾在接受信息的過程當中,不知道最開始主持活動的人是誰,知識讓信息的傳播范圍更廣,體現了大眾傳播的特性。
四、結語
舞臺主持和其他主持活動既有相似性又有某種特殊性,他通過把不同的媒介因素相融合,既側重語言又注重多種方式融合共進,可以說,他在傳播中對主持人的素質要求更高,傳播起來更加困難,但是相對電視主持等自由度也相對較強,比如可以揉進主持人自己的思想情感等等。總而言之,“舞臺主持”作為主持人傳播的一種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僅從傳播學的角度研究難免有疏漏,應該從多方面仔細研究,這會對我國培養優秀的主持人才和傳媒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俞虹.節目主持人通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3.
[2]劉洪林.淺談節目主持與非節目主持[J].現代交際;2009;(08):77.
[3][美]斯蒂文·小約翰.傳播理論[M].陳德民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