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苗族本土知識對恢復溶蝕湖的借鑒價值探析

2016-12-24 17:15:33田紅周焰
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 2016年3期
關鍵詞:生物植物生長

田紅+周焰

摘要:封堵地漏斗,恢復溶蝕湖,一直被學界視為石漠化災變帶生態恢復的根本性挑戰,各種當代技術規程幾經試探后,都無法收到預期的成效。但麻山苗族本土生態知識卻提示了實施地漏斗封堵的技術走向以及可行的操作路徑。即利用生態系統的自組織本能,去實施動態的封堵。只需查清地漏斗開口,引種濕生植物,再引種苔蘚類植物,擴大水域面積4個步驟,就能夠實現封堵地漏斗,高山現平湖的原有生態景觀,并為石漠化災變帶的全面治理奠定基礎。

關鍵詞:地漏斗;生物封堵;本土知識;生態恢復

中圖分類號:Q8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21X(2016)03-0009-07

一、引言

喀斯特坍塌類型石漠化災變區在云貴高原分布面極廣,大致與滇黔桂毗連地帶在分布上相重合。這一類型的災變帶,在災變發生之前,其峰叢洼地底部通常都有小片的溶蝕湖,或者淺水濕地生態系統,但在災變過程中,由于人類的干預,地漏斗被認為戳穿,從而表現為溶蝕湖惡化,濕地生態系統的消失,進而演化為地表的珍貴水土資源,通過地下漏斗,泄入地下溶洞,這才發展為地表水土資源日趨匱乏,原有的坡面藤喬生態系統隨之而受損,甚至消失,最終才呈現為今天所見到石漠化荒草灌叢生態系統的災變景觀。要實施石漠化災變帶的生態恢復,封堵地漏斗,恢復溶蝕湖自然成了生態災變救治的關鍵手段[1]。然而,要完成這一關鍵的治理步驟,卻一直是石漠化災變救治中的難題。此前不少研究者都嘗試使用各種物理手段,試圖化解這一難題,但至今收到的成效并不能令人滿意,原因全在于這里的巖縫屬于坍塌次生堆積產物,巖縫在地表的出露毫無規律可言,開口的位置眾多,以至于無論現在任何意義上的技術治理手段,都會面臨三大難題。

其一是,地漏斗的開口難以找尋,即使探勘清楚,也難以一一堵塞,這就造成現代的先進材料和先進的封堵技術操作裝備都派不上用場。對于那些看得見的開口,也許還可以勉強用現代技術封堵,但更多的地漏斗開口總是掩蓋在礫石和浮土下面,難以被發現,即使被發現,又會因為巖縫非常細小而難以封堵。這就自然成了當代許多技術專家望而生畏的實踐操作難題,封堵地漏斗的技術設想提出過多種,但時至今天,成功的實例卻極為罕見。

其二是,由于這里的巖縫屬于次生堆積類型,整個峰叢洼地底部的土石結構都全部由次生堆積構成,其結構并不穩定,隨時會發生位移。發生位移的原因既可能是重力作用的結果,也可能是溶蝕作用引發的堆積物錯位,還可能是水土資源下沉而導致的泥石位移。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結果,地表看似平坦,但卻處于不斷變動之中。這也是當代物理手段封堵必須做出有效應對的難題。無論用什么樣的材料去封堵地漏斗,即令取得成功,隨著基礎的位移,封堵又會隨之而失效。不少技術專家對高原溶蝕湖重新形成望而卻步,最堪憂慮的正是地基不穩,即令是最先進的現代材料,一經利用后,都不可能對不斷變化的地基做出靈活而恰到好處的應對,工程技術專家對此束手無策,其根本性地難題也正在于此。

其三是,峰叢洼地底部的土石堆積,其構成內容和基本結構具有明顯的隨機性,以至于其構成幾乎無規律可言,不同年代、不同性質的礫石和土壤相互交錯,相互疊壓,而現代的建筑材料,為了謀求百年大計,總是立足于特定的基礎結構,去規劃建筑的選材和技術路線。面對如此錯綜復雜,毫無規律的基礎結構,必然會使得現代習見的各種技術規程都難以派上用場,即使勉強使用,也難以確保長期生效。

鑒于上述3個方面的難題,直到今天,封堵地漏斗,重新形成溶蝕湖依然還是一種理想,當然也是石漠化災變帶生態恢復的根本性挑戰。然而結合對當地各民族的生態知識和技術技能的深入發掘和認識后,最終依然能夠發現,封堵地漏斗,重新形成溶蝕湖不僅可能,而且難度和投資量都并不大,而化解上述難題的關鍵在于需要換位思考,啟用生物封堵辦法,但這樣的封堵辦法卻無需遠求,當地各族居民的傳統本土知識和技術技能就具有借鑒價值,發掘利用這樣的傳統知識和技術,上述三大難題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化解,重新恢復溶蝕湖就可以從理想變成現實。

二、封堵地漏斗的意義

生態環境良好的歷史時期,峰叢洼地底部通常是小片的沼澤地,也就是地質學家習慣于稱呼的溶蝕湖,或者淺水濕地生態系統。其生態系統也屬于水域生態系統,或濕地生態系統。主要物種是那些挺水植物和沉水草本植物,間或也長出喜濕的喬木,如柳樹等。這里也是魚類、兩棲類動物和各種候鳥的樂園,更是陸生動物的飲水場所。以至于在遠古時代,當地鄉民是將這里作為理想的捕獵場和捕撈場,更是為當地鄉民提供豐富淡水資源的寶庫。

《百苗圖》“克孟牯羊苗條”中就描繪了麻山苗族“穴居汲流”的生活場景[2]。然而隨著生態災變的發生,對地表嚴重缺水缺土的石漠化災變帶而言,當前最緊迫和最艱巨的生態恢復目標就是要想辦法恢復這樣的高原溶蝕湖,關鍵技術就在于必須封堵地漏斗,抑制水土資源向地下溶洞的下泄。

封堵地漏斗,重新恢復高山溶蝕湖不僅可以形成新的生產基地,還可以發揮多重的生態效益。一是它意味著石漠化災變帶水土下泄的渠道被掐斷,當地極度稀缺的水、土自然資源會更密集地富集于峰叢洼地底部,停留在地表,以滿足人類利用的需要。二是高原溶蝕湖一旦形成,將意味著在石漠化山區形成了一種新的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眾多的濕生植物和水生動物可在石漠化災變帶安家落戶,依靠濕生動植物為生的候鳥也可以在這里季節性的安家。不僅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生物資源,也可以提高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水平和生態系統多元化水平,并進而增加陸生植物的存在量和生存水平。三是這樣的生態系統一旦形成,將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生態景觀。當前因“缺水少土”而呈現的荒漠生態系統景觀,會因為濕地生態系統的嵌入而得到有效地抑制。隨著地下水位的提升和地表水的富集,坡面藤喬叢林生態系統的恢復會變得容易,生物多樣性的豐度也會得到明顯地提升,可為推動當地其他類型的生態系統的快速恢復,做出積極的貢獻和堅實的技術鋪墊。四是這樣的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還具有鮮明的利他性。整個滇黔桂喀斯特巖溶區高原溶蝕湖和河灘濕地的消失,對下游珠江干流城市的防洪、抗澇、抵御海水倒灌構成嚴重挑戰。從柳州到廣州年年抗洪抗澇,但年年都有洪澇災害;年年防止海水倒灌,但海水倒灌的上溯已經逼近了虎門。廣州等中心城市的政協多次建言要劃撥巨款支持上游地區的生態恢復,相應的資助款項已經下發到麻山農戶的手中,但治理思路還在于地表植被的恢復,還沒有意識到高原溶蝕湖恢復能發揮的巨大水源調節功能,因而決策不免暴露出明顯的短見。事實上,只要每一個溶蝕洼地的地漏斗的開口封堵取得成效,所能發揮的水土資源調節功能,將可以惠及整個珠江中下游,因而封堵地漏斗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如何發現和規劃封堵地漏斗的切實可行的技術路線,自然成了責無旁貸的研究使命。

三、麻山鄉民的本土生態知識

有幸的是,筆者們在田野調查中,就耳聞目睹了當地鄉民的理想、行動和努力。這樣的經驗和教訓其核心內容包括3個方面:一是由于水土可以下泄的地漏斗開口多得不勝枚舉,形狀各異,深淺不同,因而不管使用什么樣的材料去實施封堵,最后都會導致堵不勝堵。麻山鄉民在他們的生產實踐中發現,一些水生植物的根系在生長的過程中可以伸進看不見的地漏斗開口中,將人們沒有辦法發現的細小地漏斗開口很自然地填塞。這種用有生命的物質去封堵地漏斗的思路和辦法,可以為我們堵塞地漏斗提供一條新的技術路線,也就是生物封堵手段,其原理是靠植物根系具有吸水性的本能,特別是濕生植物,其根系都會往水分富集的土層中延伸,而那些看不見的地漏斗巖縫,由于下通溶洞和暗河,因而空氣相對濕度都穩定在接近100%的水平。盡管不會形成富集的一潭淡水,但水生植物的根卻可以繼續生長膨大,從而會很自然的將那些看不見的巖縫封堵起來,即令發生了土石的位移,形成新的開口,水生植物的根也會很快將這樣的巖縫堵塞起來。封堵地漏斗的相應難題,都可以靠濕生生物根系的生長,去實施動態的封堵,而這正是它有別于其他材料之處。

其二,當地苗族鄉民指出,濕地生長的青苔具有一個共性的特征,就是貼近地表土石蔓延。苔蘚植物的假根入土雖淺,卻能擠占土石表面的縫隙。當地苗族鄉民正是憑借這樣的觀察總結出只要在有苔蘚植物成活的低洼處的巖縫,稍加人為的辦法大致堵塞一下看得見的巖縫開口,那么,在未來的時間里,隨著苔蘚植物的蔓延,也可以形成小型的水洼地,滿足動物飲水和人們生活用水的需要。這樣的認識啟示我們:低等植物的自我生長具有一系列不可低估的利用價值。它們不僅能在地表形成一個隔絕層,還能兼顧到地下巖縫的填塞和對其他無機和有機物質的截留[3],使地表的隔絕層隨著低等生物群落的擴大而自然擴大,從而積累一定厚度的積水。對低等植物可利用價值的發現,不僅能提供封堵地漏斗的技術路線,還能為高原溶蝕湖自然形成的機制找到合理的解釋。石漠化災變發生前,大量地表溶蝕湖的自然形成,顯然是靠苔蘚類植物的生長積累去實現,不過要靠苔蘚自然生長完成這一過程,肯定需要數百年的時間,但如果人類做出有意識的干預,像苗族鄉民那樣,不僅有目的有計劃的引種苔蘚植物,而且還配種水生草本植物,為苔蘚提供隱蔽,那么苔蘚的自然擴散速度就可以快速完成,并為溶蝕湖的形成做出積極的貢獻。據苗族鄉民估算,在峰叢洼地底部相對濕潤的地方,其實這里也是被泥土隱蔽地漏斗的開口處,有計劃的引種苔蘚植物和水生植物,只需一兩年的時間,就可以形成一個積水的小洼地,這樣的小洼地,一旦通過苔蘚植物連成片,濕地生態系統的恢復,也就水到渠成了。

其三,當地苗族鄉民還注意到,所有的地漏斗都處于相對高度的最低處,以至于在地表重力和流水的復合作用下,富集到這里的不僅是無機的石和土,還可能有活著的生物、生物的殘肢以及生物生長過程中的廢棄物,如坡面森林中植物的枯枝敗葉,動物的糞便。越是水土下泄嚴重的地方,這樣的堆積物越多。所有的有機質一旦堆積到這里后,由于隔絕了空氣,降解都會不完整,這就是學術界所稱的腐殖質堆積和泥碳堆積,其鮮明的物理屬性是,它會形成極具粘附力的層狀結構,如果這樣的堆積物能夠抗擊偶發性的水土沖刷,就能支持濕生植物的生長。濕生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就會逐步填塞各種各樣的地漏斗開口。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當地的苗族鄉民不允許輕易淘洗能儲存水資源的洼地的底部,其科學原理是:水洼底部的腐殖質層非常脆弱,松動它們很容易,但要重新恢復,卻要耗費漫長的歲月。事實上,他們的經驗總結正是我們所說的喀斯特山區高原溶蝕湖濕地生態系統的脆弱環節——地漏斗附近的腐殖質層。這樣的腐殖質層極為脆弱,一旦戳穿,地漏斗的開口就會暴露出來,在重力和地表徑流的作用下,這樣的開口會不斷地撕裂擴大,會將難以形成的腐殖質層和泥炭層逐步撕碎,一并泄入地下溶洞而失去了生態系統的支撐價值,最終導致整個地漏斗暴露,到了這一步,再多的水土和有機物都會在流水的作用下,快速匯入地下,高原溶蝕湖也就很難自然恢復了。不同生態系統的脆弱環節各不相同,對喀斯特溶蝕湖濕地生態系統而言。溶蝕湖周邊接近地漏斗開口處的次生堆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脆弱環節,這樣的脆弱環節雖然僅是生物生長的殘留物和土壤石塊,靠自然力次生堆積而成,但卻具有堵塞地漏斗開口,截留水土資源支持濕生和水生植物生長的多重功能,而且會隨著濕地生態系統的自然生長,而不斷地加厚加密,從而更大地發揮富集水土資源的作用,最終起到穩定溶蝕湖,甚至擴大溶蝕湖的作用,不過這樣的脆弱環節,人類要加以破壞卻輕而易舉,但要重新恢復則需要漫長的歷史歲月,苗族鄉民的這一認識不僅成功地解讀了溶蝕湖自然形成的機制,而且還為我們提供了一道溶蝕湖恢復的技術對策,那就是用人為干預的手段,促進有機物的富集,加快腐殖質層和泥碳層的積累,那么即使不啟用其他的技術手段,高原溶蝕湖也可以得到快速的恢復。

總結當地苗族鄉民的經驗,我們最終可以推測高原溶蝕湖的自然成因,其關鍵環節正在于生物的作用,特別是濕地生物群落的生長和擴大,在高原溶蝕湖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關鍵性的作用。這些生物能自己尋找地漏斗的開口,把根系伸進巖縫之中,并不斷地積累有機物,不斷地形成腐殖質和泥碳,進而加厚腐殖質層和泥碳層,從而使千瘡百孔的地漏斗開口,因為有了腐殖質和泥碳層的覆蓋,而發育成可以積累一定厚度水深的喀斯特高原濕地生態環境,進而還可以擴大為真正意義上的高原溶蝕湖。

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也是一個通過人類的努力可以加速形成的過程。隨著腐殖質層的擴大和有機質的截留,對地漏斗封堵的范圍會加快進行。這不僅可以解釋高原溶蝕湖的自然成因,同樣可以為我們提示今天實施地漏斗封堵的技術走向,那就是靠生物的辦法去實現封堵。只要我們對高原溶蝕湖的自然成因作反向的利用,那么哪怕是高度石漠化的峰叢洼地,要重新恢復為高原溶蝕湖也變得切實可行的。

四、封堵地漏斗的技術路線

所謂生物法封堵其基本含義是,借助濕生和半濕生多種植物的復合群落的引進和快速生長,靠這些生物的有機體,特別是根和地下莖去填塞各式各樣的地漏斗開口,并借助生物殘株在水與土的接觸面形成腐殖質層和泥碳層,以此防止水資源下泄,使之形成固定水域的技術操作。這樣的封堵過程是地質史上高原溶蝕湖形成的過程,同時還是當地鄉民在早年維護高原溶蝕湖的相關技術的延伸。其間的差異僅在于,如果純粹借助自然形成溶蝕湖,需要漫長的歷史歲月,這是因為峰叢洼地一旦形成,由于它具有相對的封閉性,封堵地漏斗的濕生和半濕生植物的種子要被帶到峰叢洼地,很難借助無機世界的力量,可靠的辦法只能是鳥類的無意攜帶,才可能達到這一目標,而且還需要考慮到澤生和半濕生植物的種子即使被動物帶到洼地底部,由于適合這些植物生長的立地條件在峰叢洼地底部分布并不均勻,只有在少數潮濕的低洼之處,這些植物的種子才能發芽成活,還要借助它們的多年積累生長,才可能造成溶蝕湖的形成。與此相比,今天通過技術手段去實現溶蝕湖的封堵則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獲載著民族文化的人,只要具備相關的本土生態知識和技術技能,他們的操作就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可以集中社會合力去快速重演溶蝕湖形成的過程,還能針對性克服自然界存在的各種困難,做出最有效的應對,因而這種封堵工作會比自然狀況下的封堵做得更好,所需要的時間也相對短暫。

引進什么樣的濕生植物,如果純粹靠自然力是極其困難的,若加以人力的干預就會變得容易。不管是實施人為播種,還是苗木移植都能克服峰叢洼地的封閉性。此外物種的搭配,最佳離地位置的選擇等也可以在本土生態知識和技術的指導下,去有計劃地實施;也可以通過文化要素嫁接的方式,引進更有效的技術和手段[4]。總之,實施生物法封堵,其實質在于需要對相關民族的本土生態知識加以發掘利用,并有組織、有計劃地去推廣利用,就能收到理想的溶蝕湖恢復成效。

實施生物封堵的基本操作,一般可以分為4個步驟去順序推進。

第一步需要認真觀察和勘測峰叢洼地底部的地形地貌、土石結構,以及現有的生物結構。最關鍵的技術目標是盡可能找到暴露在外表的地漏斗開口,弄清它們的形狀、大小以及地漏斗周邊的堆積物,為下一步的封堵提供依據。此外,還需要查清峰叢洼地底部的最低洼處位置、面積和深度,以及土壤的濕潤度,濕潤度的延續時間,這樣的位置是第一步封堵時就要加以操作的區段。與此同時,還需要勘察峰叢洼地底部的邊緣所處的位置,由于這樣的位置是環形石山與洼地的結合帶,在這個位置隱藏的地漏斗開口很多,不僅難以發現,而且難以封堵,因而在勘察中要找到它們的結合部位置。如果有次生堆積物掩蓋,就需要將堆積物拔開,使環形石山與峰叢洼地底部的交界地位暴露出來,最好能看清暴露在地表的基巖,要求做到能夠區分基巖與礫石。如果是礫石,哪怕是比較大的礫石,都需要特別注意,因為礫石下方往往隱藏著地漏斗的開口。能清除的礫石最好清除,不能清除的礫石則在封堵時需加倍小心,防止引種的濕生植物陷到地漏斗中去。為了確保勘察結果的準確,最好在暴雨時節做一次觀察,在極度干旱的季節再做一次觀察,就能做到基本掌握地漏斗開口的位置,為下一步的生物封堵提供依據。

第二步是引種濕生植物實施封堵。具體做法是,根據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以及種苗、種子提供的便利程度,抓緊相對潮濕的季節,在已經查清的地漏斗附近,土石結構相對穩定的位置,密集性一次復合引種多種濕生植物。具體到滇黔桂喀斯特山區,如下一些植物可利用,如柳樹、蘆葦、茭草、多種莎草科的植物和澤瀉科植物以及各種挺水類植物,如睡蓮科植物,菖蒲科植物。如果在洼地底部已經有常年濕潤的低洼地,那就可以直接引種澤瀉科、睡蓮科、菖蒲科的澤生植物。為了加速封堵的速度,除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外,木本和藤本的引種對象最好是苗木,甚至是大樹移栽。比如柳樹最好是用大樹移栽或者扦插[5]。為了確保移栽成活,對于苗木的受傷部分可以通過火燒或者涂漆的辦法防止腐爛。移栽后,為了防止枯死,可以采用輸入營養液的辦法。對蘆葦可以剪掉地上部分,連同地下莖成塊移栽,最好能夠確保像修堤那樣,將柳樹和蘆葦塊根種成一條線,將峰叢洼地底部的邊緣形成一條環形的生物帶,特別要將地漏斗的開口處環繞起來。只要種下后,能夠確保在洪水季節不會沖走或者發生位移即可。如果有位移風險,也可以實施人工加工。加固有困難時,移栽的位置可以相對遠離地漏斗開口。因為這些植物一旦成活,它們自己會生長,會蔓延,在移栽之初,不必急于求成,不要指望一次就能封堵一個地漏斗開口,要有一定的耐心,等待這些植物的長大和蔓延,去逐步地加固地漏斗周邊的土層,并截留土壤的位移,靠這樣的自然運動去形成生物壩。急功近利的直接填塞地漏斗,效果反而不理想。至于其他的澤生植物可以按照一般的農作經驗去進行移栽,比如睡蓮科、澤瀉科植物可以直接移栽地下莖,莎草科的植物可以播種,但最好是連同根塊一同移栽,這樣做生態恢復的速度才可以明顯加快。

對那些地漏斗開口暴露比較隱蔽的區段,特別是環形石山山腳與洼地底部的結合帶,則可以沿著山麓和洼地底部的結合邊緣成行地移栽柳樹和蘆葦根塊,并最好選擇暴雨前移栽。移栽后如果遇到干旱,蘆葦卷葉,則需要將地上部分剪掉,抑制蒸發。只要能夠確保移栽存活,在以后的生長過程中,其根系和地下莖都可以自然地填塞地漏斗開口。這一步操作完成后,還需繼續觀察。如果地表出現積水,就表明移植成功,需要抓緊時間,在新形成的濕地上,加速引進濕生植物,加速其群落擴大。如果移栽后,發現地表土層有塌陷,則說明塌陷處的下方有地漏斗,這時就需要在相應的位置補種蘆葦塊根,再觀察種下后是否會出現地表積水,直到地表積水出現,則表明大多數的地漏斗開口已經被掩蓋了。第二步技術操作也就基本達到目標了。

第三步是相機引種苔蘚類植物。進一步封堵水資源的下泄,選用的苔蘚植物最好是耐水淹的苔蘚類植物,其中泥炭蘚最有價值。苔蘚類植物的引進最好就地取材,操作的辦法可將整個苔蘚層剝離,貼在地表,讓它自然生長。也可以搜集干枯的苔蘚,干燥后揉碎混入水中,撒播在需要引種苔蘚的位置,最好是噴灑在已經已經存活的柳樹和蘆葦之間。也就是說引種的位置要依托前一技術操作定植成活的蘆葦、柳樹復合生長后形成的生物壩,一般是位于朝向洼地中心的內側引種苔蘚類植物。這些植物成活后,它不僅會蔓延生長,將細微的漏洞填塞,其自身還有很強的保水能力。在蘆葦和柳樹的隱蔽下,可以逐步地加濕土壤,支持其他澤生植物的生長。

在這一步技術操作中,另一個關鍵性的任務是要注意隨著地表積水的出現,需及時地引入鴨子、鵝等水禽類動物,不要怕這些動物消費引種的濕生植物,因為這些動物排出的糞便會沉積到初步形成的濕地底部,奠定未來腐殖質層和泥碳層形成的基礎,有利于加快溶蝕湖的形成。但引入的力度則需要循序漸進,以它們不干擾植物群落的定根生長為宜。如果在進行這一步操作的過程中,出現了地表的塌陷和漏水,則需要及時引種蘆葦塊根去加以填補。當然對地漏斗而言,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一種常態,只需要相機處理即可。在實施整個封堵的過程中,有的地區由于地下結構太復雜,引種工作可能要持續多次,決不能因為多次塌陷而喪失信心。在地表積水趨于穩定后,還需要有計劃地的引進魚類和軟體類動物,他們的生活也會為峰叢洼地底部腐殖質層和泥炭層的加厚做出貢獻,溶蝕湖能否恢復,最終是取決于腐殖質層對底部的覆蓋,大氣降水才可能在地面富集起來,形成穩定的水域。

第四步是擴大水域。經過上述3個步驟后,峰叢洼地的底部都會形成大小不等,面積各異的小片濕地和濕生生物群落,大致需要2年到3年,其后就進入了水域擴大定型期。這一階段的技術操作關鍵是查缺補漏。由于隨著地表水域的擴大和水位的加深,地表的壓力也隨之而增大,一些地漏斗的開口會被壓穿,又會導致地表水土的下泄,這種情況也是不可避免的常態。補救的辦法同樣是看準漏水的位置,移栽蘆葦塊根,或者莎草的根。必要時,也可以用土石填塞塌陷處,再補種水生植物。這些措施都得看水域的發展,相機做出及時的處理。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及時填補,越及時,省力最多,成功率越高。如果僅是少量的滲漏,那就不必采取相應的措施,因為定植成活的植物本身就可以起到填塞作用。溶蝕湖恢復到了這一步,就可以做下一步的利用規劃了。

應當看到,有計劃引種濕生植物本身就考慮過其利用價值,如莎草科的植物是較好的牛飼料,蘆葦可以作為纖維材料或者建材使用,澤瀉科、蓮科的植物則是有經濟價值的果蔬。其他有計劃的利用還包括水生動物的引入,這樣形成的水域由于環形石山本身具有封閉性,而未封堵以前又是干旱環境,因而水生的動植物不會自己進入,這就需要人類有計劃的人工引進,魚類、蝦類、兩棲類、水生軟體類都需要靠人力引入。需要聲明之處是,動物的引入也是整個技術操作的關鍵部分,因為這些動物的存在,它們的生命物質可以將生物轉化為腐殖質,可以加速水底腐殖質層和泥炭層的形成,而腐殖質層和泥炭層的封堵作用比活著的植物更有效。隨著動植物的生長和腐殖質層的加厚,水域就會逐漸擴大,一般只需要三五年,就可以形成連片的水域,這就標志著封堵成功,也標志著濕地生產能力的形成。在這樣新形成的濕地上,規劃植物和動物的多業態復合種養,就能夠收到相應的經濟成效。產業規劃的要領正在于,不管實施什么樣的多業態復合種養,都絕對不要大規模的翻動水土。因為這樣的高原溶蝕湖形成是緣于地漏斗的開口得到了封堵,人為的翻動會重新打通這些地漏斗的開口,這對于高原溶蝕湖的維護是大忌。為此,如果溶蝕湖的深度超過半米,又需要種植水稻時,則最好不要開辟稻田,而是采用“架田”[6]的辦法種植,因為這樣種植水稻以及淺水性的作物,可以避免翻動地下的腐殖質層和泥炭層,確保溶蝕湖的穩定。

五、結論與討論

整個技術操作的成功關鍵就是借助濕生植物的復合群落的形成和擴大,去封堵地漏斗的開口。只有在特殊的情況下,才采用硬質材料土石或混泥土直接填塞較大、暴露明顯的地漏斗開口。這樣的封堵并不是目的,而僅是確保地表土層的穩定,以支持濕生植物的引種,生物的生長和生物壩的形成才是封堵成功的關鍵。直接用硬質材料封堵,不僅難度大,而且成功沒有保障,兩套技術手段的主導地位和從屬地位不能顛倒,也不能交錯嘗試,因為這樣操作只會擾亂生物壩的形成,無助于地漏斗開口的封堵。

如果地質結構條件較好,也就是說,地漏斗的開口相對集中,地漏斗周邊的地質結構較為牢固,那么才可以相機對地漏斗實施井狀封堵,其技術要領是,在地漏斗周圍建立一個環形的井桶,將地漏斗開口圈起來,從而使得形成的溶蝕湖不僅水深可以加大,而且水深可以人工控制,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會更理想。需要強調的事,即令是實施這樣的物理方法封堵,生物封堵的價值仍然不能低估,這是因為我們必須考慮到溶蝕作用還會發生,新的地漏斗還會形成。只有實施生物封堵,才能收到穩定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羅康隆.地方性知識與生存安全以貴州麻山苗族治理石漠化災變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7).

[2] 楊庭碩,潘盛之.百苗圖抄本匯編[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296.

[3] 姚敦義.植物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09.

[4]楊庭碩.生態人類學導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56.

[5] 涂忠虞.柳樹的種植與栽培[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4.

[6] 伍磊,吳合顯.漂浮農業在當今中國的實用價值初探[J].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2012(3).

[責任編輯:羅康智]

猜你喜歡
生物植物生長
生物多樣性
天天愛科學(2022年9期)2022-09-15 01:12:54
生物多樣性
天天愛科學(2022年4期)2022-05-23 12:41:48
上上生物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6:56
碗蓮生長記
小讀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48
第12話 完美生物
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 14:36:20
生長在哪里的啟示
華人時刊(2019年13期)2019-11-17 14:59:54
生長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14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生長在春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天在线网站| 欧美a在线视频|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久大黄蕉|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va|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色爽网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成人欧美日韩| 婷婷在线网站|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欧美综合成人|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成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亚洲精品麻豆| 欧美在线一二区| 色135综合网|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国产靠逼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一级片一区|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不卡网|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午夜精品区| 久草视频精品|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色网站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欧美日本在线|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午夜啪啪福利|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