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貴紅, 黃凡風, 邱敏婷, 湯 歷, 林石獅 (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廣東佛山 528216)
?
國產野桐屬(Mallotus)的應用價值與栽培研究進展
許貴紅, 黃凡風, 邱敏婷, 湯 歷, 林石獅*(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廣東佛山 528216)
綜述了國產野桐屬的形態特征、分布、應用價值等方面,并重點介紹了白背葉(Mallotusapelta)、山苦茶(Mallotuspeltatus)、野桐(Mallotustenuifolius)3種植物。
國產野桐屬;價值;繁殖技術
野桐屬植物有些具有藥用價值,作為中草藥在民間廣泛應用,也可作為手工業以及工業原料。國產野桐屬約有50%的種分布在國外,多分布在緬甸、越南、印度、泰國等地,其中石巖楓(Mallotusrepandus)分布地域最廣[1]。目前,國產野桐屬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藥用價值上,而少有其栽培種植方面的研究。鑒于此,筆者綜述了國產野桐屬的形態特征、分布、應用價值及栽培技術,以期為國產野桐屬的進一步研究與開發提供參考。
野桐屬屬于大戟科,灌木或喬木,通常被星狀毛。葉互生或對生,全緣或有鋸齒,有時具裂片。花雌雄異株或稀同株,無花瓣,無花盤;花序頂生或腋生。蒴果,常具軟刺或顆粒狀腺體;種子卵形或近球形,種皮脆殼質,胚乳肉質,子葉寬扁[1-2]。
據《Flora of China》記載,野桐屬全世界上約有150種,主要分布于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非洲和澳大利亞有幾個品種,有28種在中國[1]。而在《中國植物志》中,野桐屬約有140種;其中我國有25種,11變種,主產于南部各省區[2]。
野桐屬有多個品種作為中藥廣泛使用,如白背葉(Mallotusapelta)、野梧桐(Mallotusjaponicus)、白楸(Mallotuspaniculatus)等。野桐屬具有保肝、調血脂、降血糖、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多種作用[3]。一些種類的莖皮可做編繩原料,種子的油可用于制肥皂或潤滑油等[2]。亦有一些種類可用于提取香精,如粉綠野桐(Mallotusgarrettii)、山苦茶(Mallotuspeltatus)。還有一些種類可以做器具,如粗糠柴(Mallotusphilippensis)等。國產野桐屬部分種的應用價值詳見表1。
4.1 白背葉
4.1.1形態特征。灌木或小喬木。葉互生,邊緣具疏齒。花雌雄異株。蒴果近球形,密生被灰白色星狀毛的軟刺,軟刺線形,黃褐色或淺黃色;種子近球形,褐色或黑色,具皺紋。花期6~9月,果期8~11月[1-2]。
4.1.2分布。白背葉常生于海拔30~1 000 m的山坡或山谷灌叢中;主要分布于中國的云南、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和海南,還分布于越南[1-2]。
4.1.3繁殖與管理技術。黃亞青[21]研究表明,白背葉扦插繁殖成活率不高,只有30%左右,用白背葉的種子繁殖,苗圃的平均發芽率為26.8%。用種子繁殖,幼苗真葉長出后,3~4 d澆1次水,澆水的時間一般在早晨或傍晚;幼苗在氣溫較高時要每天澆1次水;在夏天陽光強烈時,要做遮陰處理。
4.2 山苦茶
4.2.1形態特征。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體干后有零陵香味;小枝被星狀短柔毛或變無毛,具顆粒狀腺體。葉互生或有時近對生,長圓狀倒卵形。花雌雄異株。蒴果扁球形;種子球形。花期2~4月,果期6~11月[1-2]。
4.2.2分布。山苦茶常生于海拔200~1 000 m的山坡灌叢或山谷疏林中或林緣;分布于亞洲東南部各國,如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新幾內亞、菲律賓、泰國、越南等地,在中國主要分布于廣東和海南[1-2]。
4.2.3繁殖技術。梁柳等[22]以五指山野生的1~2年生、直徑0.45~0.70 cm的山苦茶木質化枝條為扦插材料,利用800 mg/L吲哚丁酸(IBA)或400 mg/L根旺處理插條0.5 h,扦插基質為河沙,取得很好的生根效果。梁柳等[23]用1年生山苦茶枝條進行組織培養試驗,為組織培養山苦茶提供了技術指導。
4.2.4產品。據韓碧群等[24]調查,在海南,人們常把山苦茶當茶葉或涼茶使用,海南的市場或集市有山苦茶的茶包或曬干的散裝葉片販賣,產品有益智鷓鴣茶。目前,市場上已有山苦茶的深加工產品,如苦茶洗面乳、苦茶沐浴乳等。

表1 國產野桐屬部分種的應用價值
4.3 野桐
4.3.1形態特征。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和花序密被星狀小柔或灰白色、淡黃色星狀絨毛。雄花序分枝,雌花序不分枝。蒴果近球形,被絨毛和帶刺。種子近球形或卵圓形,黑色,瘤狀或平滑[1-2]。
4.3.2分布。野桐常生長在山谷或山坡、森林、灌叢、巖石山丘、路旁;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安徽、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河南、湖北、湖南、江蘇、江西、陜西、四川、浙江等地,目前沒有分布在國外的記載[1-2]。
4.3.3繁殖技術。根據廖升等[20]的研究,野桐每年早春2月前播種較適宜;為提高野桐的硬芽率和提早芽期,播前先用5%草木灰水浸種去掉種谷外面所附的油脂,再用45 ℃溫水浸種灌芽;在營造“三料”鈍林時,株行距可為1 m×1 m或15 m×16 m,種植至第2年,每隔1行采集嫩葉作飼料或肥料,其余的50%專供橘實采籽榨油用,從而能夠充分利用地力,并且保持水土。
[1] Editorial Committee of Flora of China.Flora of China[M].Beijing:Science Press,2008:225-237.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44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3] 陳德力,張小坡,吳海峰,等.野桐屬植物化學成分及其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4,45(15):2248-2264.
[4] 楊益平,唐宗儉,馮勝初,等.銹毛野桐化學成分的研究:Ⅲ.玫瑰烷型二萜成分的分離與結構[J].化學學報,1992,50(2):200-204.
[5] 《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G].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
[6] 胡堅,王蘭英,駱焱平.白背葉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中藥,2009,11(6):5-8.
[7] XU J F,FENG Z M,LIU J,et al.New hepatoprotective coumarinolignoids fromMallotusapelta[J].Chem Biodiv,2008,5(4):591-597.
[8]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9] 周燕園,甄漢深,鐘振國,等.中藥毛桐根的化學成分預試實驗[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09,18(1):1-3.
[10]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華本草》 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82728291.
[11] TISTAERT C,DEJAEGHER B,NGUYEN H N,et al.Potential antioxidant compounds inMallotusspecies fingerprints.Part I:Indication,using linear multivariate calibration techniques[J].Anal Chim Acta,2009,649(1):24-32.
[12] KIM H S,LIM H K,CHUNG M W,et al.Antihepatotoxic activity of bergenin,the major constituent ofMallotusjaponicus,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toxicated hepatocytes[J].J Ethnopharmacol,2000,69(1):79-83.
[14] 劉月麗,王立群,伍海濤,等.山苦茶提取物對動脈粥樣硬化防治作用的研究[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8,14(6):608-611.
[15] 南寧市中醫藥研究所.南寧市藥物志[M].南寧:南寧市中醫藥研究所,1959.
[16] 《浙江藥用植物志》編寫組.浙江藥用植物志[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
[17] 浙江省衛生廳.浙江天目山藥用植物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5.
[18] LIN J M,LIN C C,CHEN M F,et al.Scavenging effects ofMallotusrepanduson active oxygen species[J].J Ethnopharmacol,1995,46(3):175-181.
[19] 華運群,陳小川,吳永強,等.山苦茶的利膽作用和毒性[J].海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10(4):35-37.
[20] 廖升,劉志俠.油料、肥料、飼料植物:野桐[J].生物學通報,1958(6):15-16.
[21] 黃亞青.白被野桐育苗及苗期生長規律研究初報[J].安徽林業科技,2013(2):39-42.
[22] 梁柳,王和飛,劉進平.山苦茶扦插繁殖技術[J].熱帶作物學報,2011,32(2):217-220.
[23] 梁柳,王和飛,劉進平.山苦茶組織培養與快速繁殖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8):139-144.
[24] 韓碧群,彭勇.山苦茶的應用歷史與研究現狀[J].中國現代中藥,2013,15(5):434-438.
Application Value and Cultivation of DomesticMallotus
XU Gui-hong,HUANG Fan-feng,QIU Min-ting,LIN Shi-shi*et al (Guang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Foshan,Guangdong 528216)
Morphology,distribution,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domesticMallotuswere reviewed.Three plants ofMallotusapelta,MallotuspeltatusandMallotustenuifoliuswere mainly introduced.
DomesticMallotus; Value; Breeding technology
廣東省佛山市公共服務與能力提升項目(2015AB004292);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院長基金項目(KY201302010);2013年度院級質量工程項目(2013YZL58)。
許貴紅(1995- ),女,廣東陽江人,專科生,專業:園藝技術。*通訊作者,工程師,從事植物學研究。
2016-07-27
S 793
A
0517-6611(2016)30-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