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范凌志

中老緬泰聯合執法巡邏行動開展5年以來,作為上湄公河流域的執法“樞紐”,聯合執法聯絡點承擔著四國執法部門救助過往商船、打擊販毒走私、溝通聯絡的重要使命。在這些海外聯絡點,中國邊防警察如何開展工作?近日,《環球時報》記者跟隨云南公安邊防總隊水上支隊,探訪了位于老撾孟莫及班相果的兩處聯絡點。
孟莫聯絡點曾是糯康殘余勢力的襲擊目標
20日晚,經過整整一天的航行,《環球時報》記者搭乘的云南公安邊防總隊水上支隊53902艇隨執法巡邏編隊在孟莫聯絡點靠岸。
孟莫聯絡點位于老撾波喬省敦蓬縣孟莫村122邊防連隊營區內,2012年8月建成并使用,靠近金三角核心區域。5年來一直參與巡航的云南公安邊防總隊水上支隊53902艇操舵兵譚建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孟莫聯絡點距糯康落網地只有短短幾公里。糯康伏法后的相當一段時間,孟莫聯絡點都是糯康殘余勢力的襲擊目標,“這里糯康的眼線非常多,以前的孟莫村村長就是糯康的干爹。”譚建華說,糯康的手下曾揚言“炸掉孟莫聯絡點”,中老緬泰聯合巡邏執法團隊獲得情報后,立刻加強警備力量,實施“雙人雙崗”,經過反復演練才確保聯絡點及周圍水路的安全。
至于為什么把聯絡點選在孟莫和班相果?云南公安邊防總隊水上支隊的支隊長袁亞平大校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位置上說,孟莫是巡邏的終點,班相果是回程的中間點,選這兩個點有利于岸基保障;此外,這兩個地區都是安全狀況復雜的重點區域,比如孟莫鄰近金三角,班相果鄰近連接老撾緬甸的相臘大橋,都是武裝分子和犯罪集團比較看重的地區。另外,老撾也需要中國邊防警察協助他們加強這些地方的防衛。
駐站中國邊防警察和老撾邊防連隊軍人早已在岸邊迎接,他們迅速將成箱的補給物資搬運上岸。《環球時報》記者發現,這些補給物資包括從中國運來的米面糧油、啤酒以及一些生活日用品。一名中國邊防警察告訴記者,孟莫地段偏僻,條件艱苦,雖然自己也會種一些蔬菜,但仍有很多物品在當地買不到,要靠編隊從國內運來。
走進聯絡點,《環球時報》記者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整潔的環境,營區綠草地修剪得如地毯一般。孟莫聯絡點營區占地約10畝,中國駐站邊防警察與老撾邊防連隊軍人的宿舍同在一塊長約200米、寬約100米的區域內,他們有的相互開著玩笑,有的坐在石凳上討論,相處非常融洽。
中國邊防警察受到當地軍民的歡迎與信賴
班相果聯絡點(如圖)2015年成立,水上支隊政治處組干科干事嚴鵬是作為第一批駐站中國邊防警察來到這里的。他說,“當時,一片荒地,除了老撾提供的幾間宿舍,什么都沒有。”為了清出平地,隊員們自己動手挖房后的野芭蕉根,“東南亞七八月的天氣,有的野芭蕉根一個有半噸重,隊員們每人每天得喝近20瓶礦泉水,仍然會累到虛脫。”
在嚴鵬看來,中國邊防警察受到老撾當地軍民的歡迎和信賴是有原因的。“剛到這兒,我們沿途發傳單,告訴當地人有困難可以找聯絡點。慢慢地,聯絡點成了當地村民和商船遇險時首先想到的求助對象,讓他們有了安全感。”
嚴鵬舉例說:今年4月,一艘載有150噸白糖的商船在孟莫聯絡點上游觸礁下沉,聯絡點動員了附近村寨的所有村民一起搶救白糖,中國邊防警察親自跳下水去幫商船堵漏洞。“類似救助的例子很多,經常有當地民眾拿著水果來表示感謝,但我們從來不收。”
駐站警察從全國各地層層選拔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聯絡點駐站邊防警察4個月一輪換,都來自云南公安邊防總隊水上支隊。而2011年水上支隊成立時,除了少數船長是特招,其他隊員基本上都是從全國邊防警察系統里選拔。
25歲的薛躍民來自山東青島,回憶起當時的選拔,他覺得自己很幸運,“首先要自己報名,還得由組織來考核保密素質、軍事素質、業務素質等,一般幾十個人報名,能選拔上的也就兩三個。”薛躍民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里雖然條件艱苦,但磨煉機會難得,所以競爭很激烈,“我是從大海到大江,組織估計看中了我有過海事經歷這一點吧。”
“這里沒有網絡,生活艱苦單調,常常有隊員家里有急事,都沒法及時趕回去。”不過,喜愛讀書的嚴鵬很樂觀,“這里空氣好,能靜下心來看看書,我還把這段經歷寫成散文投給支隊發表。”
最苦是什么?23歲的隊員韓沛瑤表示是“過年過節”:“大家都很想家,就很難過。”不過,他立刻向記者表示能克服這些,“當邊防警察,哪個不苦?”▲
環球時報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