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權
[摘 要]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自主、合作、探究的開放式的教學空間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快樂學習,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發揚。作為小學美術教師,應發揮創設教學空間的作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而促使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教學空間 和諧愉快 自主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36-060
只有遼闊的原野才能任馬兒盡情馳騁,也只有廣袤的天空才能任雄鷹展翅翱翔。在教學中,只有給學生們足夠自由的空間才能讓他們在學習中快樂成長。現代教育理念指引著教育者向更高的目標逐步邁進,自主、合作、探究的開放式的教學空間為小學美術教學燃起了一盞明燈,多種教學手段的靈活運用為小學美術教學再添光彩。由此可見,創設教學空間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具有重要作用。
一、創設教學空間能夠為師生營造和諧、愉快的氛圍
大量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應傾盡自己的愛心來關愛每一個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學生們的眼中,教師的喜愛是他們最在乎的事情,這對于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他們往往會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上相應科目的學習。對于沒有美術愛好的學生,教師更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帶著小小崇拜的課堂教學往往能夠進行得更加順利、更加高效。這樣就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而這種情感的拉近也是教學空間的拓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習慣在學生中間講課,參與到學生當中去,用語言、手勢、眼神等積極地跟學生進行交流,這無疑營造了和諧、溫暖的氛圍。只有在自由和諧的課堂上,學生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教學空間的開放讓教師更加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藝術創作成果。不管學生們畫出怎樣的畫,教師都應給予鼓勵和肯定,特別要杜絕憑借個人的喜好進行作業評價的現象。只有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能有更大的包容心,在師生共同創設的和諧、輕松的教學環境中,學生也才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二、創設教學空間能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教學中,教師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可以極大地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揚。教師在課堂上設置激情的導入,巧妙的教學情境,可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者向主動的欣賞者和模仿者轉變,我們會發現學生的創造性會逐漸地被激發出來,而多種教學手段的利用正符合我們美術教學的藝術熏染的特點。
例如《水墨游戲》一課,它屬于“造型·表現”領域,通過教學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水墨與宣紙的特性,體驗水墨畫的樂趣。在導入新課時,我請學生觀察并比較在宣紙上作畫和在圖畫紙上作畫的不同,讓他們初步了解宣紙和毛筆的特征,而后,運用實物投影營造游戲氛圍,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分四個小組合作做筆墨游戲。這樣的游戲設置方法,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氛圍,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讓學生們感受到了水墨作品獨特的視覺效果。學生在感受、理解作品的同時會自發地發掘其人文內涵,從而深刻地感受藝術氛圍和人文精神。
三、創設教學空間能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
常銳倫先生認為:“所謂設計是指根據實際需要,將構成作品的材料、元件或單元,通過策劃、安排構成協調統一的整體,旨在功能適用、舒適,又給人以美觀,且取得與環境與人相協調的藝術效果。”由此可見,設計也并不是只追求創新,更重要的是要以人的需要為出發點,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美術教學的表現形式上,教師必須要充分突出選擇性,使學生擁有自己選擇的空間,通過自己感興趣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優點。
例如,在《罐與壺》的教學中,課堂設計以探究為切入點,起初是通過師生的互動交流,感受罐與壺獨特的設計之處,從而體驗設計者表達的設計思想,使學生了解罐與壺的結構、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出具有自己思想的方便、實用、美觀的罐與壺。在這節課中,學生不僅了解了設計與應用之間的關系,而且掌握了“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啟發學生通過各種設計手段,從實際出發進行杯子的設計,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逐步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蔡元培說過:“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美術現在還被很多教師理解成可上可不上的學科。其實,美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給學生帶來數不盡的快樂和知識,我希望每一位美術教師都能給學生創設一個五彩繽紛的教學空間,讓他們在其中快樂成長、自主發展。
(責編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