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農村林業發展中,雖然面臨著眾多的問題,但我們要勇于迎接挑戰,抓住發展的機遇,使之為生態恢復以及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本文通過農村林業發展中的問題以及現狀分析,總結出一些有效措施以供參考研究。
【關鍵字】:農村林業;突出問題;現狀分析;有效措施
“三農”問題已經成為近幾年來我國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解決“三農”問題也成為我國當前發展的重中之重。通過大量的實踐證實,發展農村林業是解決“三農”問題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農村林業的發展對改變農村生態環境以及促進經濟轉型上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然而,在農村林業發展給農村發展帶來良好形勢的同時,也存在突出性的問題。
1 農村林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
1.1 農村林業各地區發展比例失調現象嚴重
據調查統計,我國森林總面積2.08億公頃,而森林覆蓋率卻只達到了21.63%,遠低于全球的31%的平均水平。[1]而在農村林業發展中,天然林所占的比重遠遠大于人工林所占的比重。從各區域的發展情況上看,部分地區森林覆蓋面積廣,其密度遠高于國家相應標準。但部分地區總體覆蓋面積卻遠遠不足,水土流失嚴重,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由此可見,我國農村林業發展極度不平衡。此外,我國森林總資源儲備的不足、林木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平衡、偷伐亂伐等現象的發生,對農村林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嚴重的制約作用。
1.2 農村林業發展中資源沒有實現優化配置
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農村林業發展仍需依靠政府指導,常常不按照市場原則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林業種植凸顯盲目性。另一方面,由于農民知識水平有限,只考慮眼前的經濟效益,不顧及林業的長遠發展,只是根據某一時期市場需求的特點開展種植,往往選擇種植品種過于單一,對整個林業結構缺乏針對性的調整,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不良影響,進而造成農民利益損失,降低種植積極性。
1.3 農村林業發展沒有科學合理化的管理體制
就目前發展現狀來看,農村林業管理體制仍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管理的強制性上,缺少宏觀調控以及綜合性協調;農村林業管理機構專業人才儲備不足,運行的經費相對較少,各部門在政策落實以及工作完善上缺少執行力,嚴重影響農村林業的發展;[2]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農村林業在技術上還處于相對落后的階段,更沒有系統的技術指導與培訓,林農只能跟著感覺走,自己動手求發展。
1.4 農村林業發展沒有建立系統的規章制度
在我國林業相關政策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規章制度,即使形成了制度也是不符合我國農村林業發展的。例如,在林業稅上,林業稅不僅品種紛繁復雜且對于林農來說稅負很重,并伴隨著不規范的收稅現象,在稅費使用上仍存在不透明;退耕還林政策落實的不徹底,有的并沒有落實,有的地區甚至在享受著政策的好處卻還沒有種樹。另外,由于農村生活比較閉塞,再加上管理部門對于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大,農民知之甚少,使得農村林沒有增進反倒減少現象的出現。
1.5 農村林業發展服務化意識不強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很多行業已經實現了信息化與全球化,更注重行業的服務意識。而農村的林業發展卻距離這兩方面很遠,更不用提服務意識了。農村林業的經營,主要老當地的自產自銷的經營策略,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生產,對于林業深層次的加工更是遠遠落后與時代的發展,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發展更是舉步維艱,可持續發展更難以實現。林農本身的服務意識就弱,再加上政府沒有大力度的投入與指導,使農村林業的大規模發展陷入僵局。
2 農村林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2.1 林業綠化覆蓋率未能達到相應標準
就當前農村林業種植水平來看,種植覆蓋效果不夠明顯,未能達到相應的標準。耕地、林牧場退化以及沙化趨勢控制效果較差,部分地區仍舊水土流失嚴重,沒有從根本改變糧食以及其他生產成本過高情況。[3]近幾年的沙化以及荒漠化數據顯示,控制力不足,控制效果有限,荒漠化的趨勢并未得到良好改善。其主要原因還在農村林業發展過于緩慢,而水土流失的速度要遠比建設的快很多。所以,在改變生態上沒有太過明顯的成效。
2.2 耕地與林木用地矛盾被激化
從古到今,我國的耕地使用面積就存在嚴重不足現象。尤其是在我國山區。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全部依靠耕地,正所謂“靠山吃山、靠地吃地”,節約土地的意識不足。進而激化了耕地與林地用地的矛盾。長時間以來,山區農民大量的砍樹擴大耕地面積,又不注重保護,給植被生長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導致水土流失嚴重、荒漠化的局面,與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相背離。
2.3 產業化、特色化進程緩慢
隨著國家林業種植力度的加大、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林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作用不容忽視。部分地區根據這些林業特色,進行了花卉的種植以及果樹的種植等等,并成為當地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從產業化和特色化上看,未能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化結構,特色優勢并不突出,規模也相對較小,進而導致推動林業發展助推力量不足,無法滿足經濟快速飛躍的根本需求。[4]
2.4 森林旅游業沒有發揮出帶動作用
森林旅游業已經成為現下農村經濟轉型的一個新的突破口,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帶動作用。但在森林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其帶動作用還沒有發揮到極致,主要表現在:體制上沒有打破國有經濟壟斷局面;在人才管理上,更是缺乏專業性技術人才以及具有服務意識的人才培養;建設資金的匱乏,在基礎設施上還不夠完善,在加上宣傳力度的不到位,使得森林旅游業一直處于低迷狀態,未能建立健全管理機制以及監督機制,在處理上也沒有可依據的法律條文,有些管理部門違規操作現象嚴重;在森林旅游業產品開發上不足夠吸引參觀者,對于人文景觀的建設以及開發上不注重與人們旅游需求相結合,嚴重制約了森林旅游業的長遠發展。
2.5 農村能源問題亟待解決
就目前來看,我國山區農村能源主要還是依靠砍伐樹木來獲取,這也使得森林植被破壞嚴重,有些偏遠農村,由于交通的不便利,其他能源的采購困難以及能源配套設施建設不足,出現了無植被可燒的現象,生態破壞非常嚴重,甚至出現難以恢復現象。因此,農村能源問題亟待解決,更是各地政府首要考慮的問題。
3 農村林業在今后發展中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健全農村林業管理體制,使之有法可依
在農村林業發展中,國家必須對現在的政策作出必要的調整,并建立健全農村林業管理體制,使之有法可依,從根本上杜絕農村林業管理上的不規范。農村林業管理部門更應根據本地區林業發展的特點,建立健全林業監管體制,形成規范統一的規章制度管理模式,使林業管理過程有法可依,并完善責任制以及監督體制,保障農村林業政策以及管理落到實處。在監管體制中,明確林業監管人員的應該享有的行使權以承擔的責任,完善安農村林業發展的監督體制,對工作人員以及林場進行監督,實現農村林業管理的合理科學性。
3.2 提升林農的知識水平以及服務意識
在農村林業發展中,林農在農村林業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決定著林業發展的整個態勢。因此,必須提升林農的知識水平以及服務意識,才能夠使林業在建造上更合理、更科學,更適應市場的需要。同時,要加大對林農科學文化專業知識的培訓與普及,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做好指導與培訓,定時定點地為林農開展講座,或者委派專家或者技術指導下基層,為林農進行現場的培訓與指導。
結語
在農村林業發展中,雖然面臨著眾多的問題,但我們要勇于迎接挑戰,抓住發展的機遇,使之為生態恢復以及經濟發展作出貢獻。農村林業發展,不僅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更活躍了農村市場,最終實現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促進農村林業發展轉型勢在必行,但任重而道遠,還需我們不斷探索前進為子孫后代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家順. 中國林業產業政策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06.
[2]王潔. 農村林業資源管理與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2.
[3]劉寧. 我國不同類型地區現代林業的差別性政策研究[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0.
[4]蔣志東. 淺析玉溪生態立市與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對策[J]. 云南科技管理,2011,01:34-37.
[5]方志. 新形勢下中國林業人才發展的突出問題——基于對內蒙古紅花爾基林業局基層的走訪[J]. 林業經濟問題,2014,03:285-288.
作者簡介:
潘建輝(1985.01-),男,廣西融水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鄉鎮林業管理站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