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航帆
摘 要:伴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近年來,村級債務問題繼前期趨于沉寂之后又一次反彈。隨著國務院各項有關政策的出臺,村級債務成為了社會主義新時期新農村建設進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透過村級債務的現狀,看到了其不良后果,分析了村級債務的成因,提出了走出村級債務治理困境的建議,希望能為我國的村級債務治理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村級債務;農村;村委會;村民
村級債務是指村民委員會在日常管理村民事務、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債務。在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中,村級債務問題日益突出,已經成為農村這片廣袤土地上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國務院印發的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徹底清理鄉村兩級不良債務的通知》(國辦發〔1999〕40號)、《關于進一步加強村級債務管理堅決制止新增債務的通知》(農經發20052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堅決制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發200539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清理化解鄉村債務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6〕86號)、《關于開展全國村級債務債權摸底清查的通知》(農經辦20061號)等,都表明了國家對于村級債務的重視,也表明了國家治理村級債務的信心和決心。走出村級債務治理困境,既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前提,也是當下社會主義新時期新農村建設的基礎。研究村級債務問題,對推動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實現我國農村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村級債務現狀
1.村級債務非常普遍
目前,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依然是改革攻堅克難中難啃的骨頭。即使是在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下——例如種糧直補政策、農資綜合補貼政策、良種補貼政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等政策傾斜,各地村委會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也會出現資金斷層。這時村委會就會向金融機構舉借債務。這種現象不僅存在與經濟欠發達地區,在東南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依然普遍。
2.村級債務類別多、涉及面廣
現有的村級債務不僅有向銀行的抵押貸款,也有借村干部的名義向銀行的信用貸款,還有向農業資金互助社的借款、向村民募集的資金等。這些村級債務涉及到的主體包含村民、村干部、當地銀行、鄉鎮政府機構。
3.村級賬冊不健全,債務不清晰
我國大部分村委會并未形成健全的村級治理機制, 村級財務管理更是一團亂麻。大部分村委會并不單獨建賬冊,而是委托鄉鎮一級農辦來核算具體財務。村委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一些債務沒能如實反映,很難從財務報表上看出村級債務的真實規模。
2 村級債務的不良后果
適度的債務有助于加快地方經濟發展,但是債務規模過度,則會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嚴重時將會影響社會穩定。
1.削弱村委會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當需要村民自己集資搞建設時,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在為政府買單,而不愿出錢出力。村委會賬務不公開,村民不明高額村級債務產生的原因,就會萌生村干部貪污的想法,對村委會喪失信心,這就激化了村民與干部、與政府之間的對立。
2.影響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常年累月積攢的村級債務久久得不到化解,村干部有了新規劃、新想法,卻苦于沒有資金,在工作中無法施展拳腳。上級考核時,高壘的債臺也必然影響考核業績,不利于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到村官隊伍中。
3.加大了鄉鎮政府的財政壓力,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村級經濟發展離不開上級撥款,當村委會資金難以收支平衡時,就會寄希望于鄉鎮一級的財政補助,希望能籌集到更多的撥款來為村級債務買單,這無疑會增加鄉鎮政府的經濟壓力。融資不到位,撥款就不及時,經濟也就搞不上去。
3 村級債務為何會陷入困境?
1.經濟薄弱,收不抵支
一方面缺乏外援:鄉鎮政府每年給下屬村委會的撥款都只能在預算范圍內,該預算是經過上級部門嚴格審批之后才執行的,額度極為有限。另一方面缺少內生動力:當我們走入一個鄉村,映入眼簾的除了整葺一新的道路和房屋,還有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原本屬于他們的農田卻無人耕耘,村子的經濟發展必然落后,一旦遇到資金問題就會出現債務。
2.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重
鄉鎮政府會給村委會下達的訂報紙、放置健身器材、居民房外墻出新、公廁改造等任務,為爭創美麗鄉村建設而造橋、造路。這些工程都決定了村委會財務支出的剛性,但是這些財政壓力又不能轉嫁到農民頭上,就只能向金融機構舉借高額債務,改良農村規劃,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一旦債務到期沒法還款或者還利息,不僅影響村委會的征信記錄,甚至使得村委會債務陷入惡性循環。
3.村委會財務人員不能合理理財導致收不抵支
村委會成員的學歷普遍不高,甚至能識字就可以當選。村委會的會計在任職前也沒有嚴格要求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等相關證書,更沒有理財的意識。村集體的財務管理普遍混亂,超標招待、超標用車比比皆是,當遇到資金問題時,只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地到鄉鎮政府去游說討撥款,而不是想辦法盤活村委會資金,使得源頭不斷有“活水”來。
4 如何帶引村級債務治理工作走出當前困境?
1.從源頭上控制,將村級債務的風險控制在可容忍的低水平
舉債必有風險,如何將風險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圍內,是預防村級債務擴大化、惡性化的重點。在借債時,村委會負責人要嚴格審批制度,即使是良性債務也不能任由其發展。必要時可以借助金融機構的力量,構建符合我國農村現狀的村級債務風險動態預警系統,設定風險警戒線,以實現對村級債務的實時動態監控。
2.實行村級財務公開制度
現有的村務公開制度,只是公開了村委會的日常事務,力度還不夠。公開村級財務可以有效的接受村民的監督,接受輿論大眾的監督,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既保證村民充分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利,也可以發揮外部監督的約束作用。
3.建立村干部離任審計制度,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建議引入外部獨立的審計機構參與村干部的離任審計工作,以加大對村干部的外部監督強度。同時,在選擇審計事務所的過程中,要保證審計的工作質量,防止淪為新的形象工程。
4.加強對村委會財務人員的技能培訓和指導
上級主管部門可以定期、集中地面向所轄區域村委會的財務人員開展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等相關專業知識的免費公開培訓,使其能勝任村委會的理財工作,讓一切有利于村委會創收的資金充分涌流,開創新的資金“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