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元
【摘要】:林業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善生態環境中具有重要作用。營林生產是林業發展的首要節點,是林業的基礎和根本。本文主要結合甕安縣營林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為營林生產管理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營林生產;管理;措施
【引言】
甕安縣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現有森林面積1046.5km2,森林覆蓋率為53.36%。甕安縣在加強營林生產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對綜合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各級產業構成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后,應加快產業轉型,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深化市場改革,促使甕安縣走上現代化營林生產的道路。
1、營林生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甕安縣位于貴州省中部,全縣有林地活力木總蓄積量為509.98萬m?。新中國成立后,甕安縣林權制度經歷了多次調整,林業雖在一定程度上落實了林木的經營權、管理權和林地的使用權,但仍存在產權不明確、林地界限相對模糊、林農對經營管理山林的理念偏差等問題,再加上林業政策的不穩定,時有亂砍濫伐和毀林開荒現象。
另外,隨著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營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地方對營林建設工作的側重點也發生了變化,營林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市場經濟的分析與了解,無法使其較好的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節奏,從而無法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
2、加強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
2.1加強林業基礎設施建設
林業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林業的重要保證。為健全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就必須將科技運用到營林生產工作中去,采用先進的有害生物防護體系,以實現對林業的全面保護,同時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及設備,并在國內設立科技示范點,促使林業的進一步發展。在培養林木種苗的過程中,要嚴格保證選種的優良化和種源基地的規范化,并將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另外,還應完善提高鄉鎮林業工作站、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等部門的辦公條件和裝備水平,為基層林業職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條件,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信息和技術的快速傳遞,以實現野外調查及辦公自動化的目標。
2.2注重集約型生產管理
轉變營林生產管理方式,從粗放型向經濟集約型方向發展。轉變經營模式的先決條件是提高工程技術人員水平的專業水平和業務技能,林業部門必須注重人才的引入和培養工作,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集約化生產。在營林過程中,應切實做好育苗工作,運用科技手段對林木進行定期的培育和保護,提高苗木成活率,并保證林木的生長質量,提高林木的收益。此外,林業不應只作為第一產業提供原木材料,也應加快產業轉型,對原木材料進行加工,增加附加值,結合當地地理位置、氣候、溫度等條件,因地制宜培育觀賞性植物和花卉。加強集約型生產管理,全面提高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質量及效率,改善林區環境,適應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發展需要。
2.3加強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加強國家及政府政策的引導,為林木種植農戶提供各種優惠政策與資金支持,建立以林農為主體、以促進合作為目的林業專業合作組織,以幫助林農抵御各種經營風險,實現林業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在這一過程中,當地政府部門應積極引導和建立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在具備各種有利條件的基礎上,成立林業專業合作組織,明確任務和責任,對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進行規范,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以提高營造林整體水平。
2.4加強制度建設,健全營林生產管理的體系
通過構建營林生產管理監督制度來約束營林生產管理工作人員的行為,建立健全監督追責制度,減少玩忽職守、虛報數據、違規操作等現象。另外,相關領導要以身作則,明確自身職責,做好帶頭標兵,確保營林生產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2.5采取有力措施不斷提高營造林質量
多年來,隨著國家各大林業重點工程的建設,營造林質量在不斷提高,在不斷加強營林生產管理的同時,多渠道、多方面的采取措施提高造林質量,以大幅度提高營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切實將質量放在首位,以保證營林生產的質量和效益。①轉變舊的思想觀念,創新營林生產管理機制,重新定位營林工作在林業發展中的地位,確立其重要性地位;②明確分工機制,將責任落實到個人,黨政齊管齊抓,建立賞罰分明的激勵機制,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③制定合理的造林計劃,并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保證能夠出色完成任務;④明確營林生產目標,根據市場經濟的特色采取招投標的經營策略,而對于其各個項目的具體過程要分開進行,謹防詢私舞弊現象的發生;⑤響應政府號召,積極開展綠化植樹活動,為生存環境不斷注入新活力。
結語
綜上所述,營林生產不僅影響到地方經濟發展,同時也是改善環境、提高空氣質量的有力保障。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建立在營林管理基礎之上,培育良種壯苗,重視人才培養,在完善的監督機制下,輔以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景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劉文喜.淺談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分析[J].中國科技博覽,2014:192-192.
[2]李金峰,李寶印.淺談如何加強營林生產管理的有效性[J].中國科技投資,2013(A15):220-220.
[3]崔露譽,趙玲玲.淺談如何加強營林生產的有效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15(18).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