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軍
【摘要】 目的 分析高齡非瓣膜病性心房顫動(房顫)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74例高齡(≥80歲)非瓣膜性房顫患者, 入院患者再次依據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37例。對照組接受阿司匹林藥物治療, 研究組接受華法林抗凝治療, 對兩組治療效果、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進行觀察。結果 研究組患者出血總發生率為10.81%, 對照組為16.22%,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外周動脈栓塞、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及死亡等事件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高齡非瓣膜病性房顫患者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 其療效顯著, 且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較低, 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并應用。
【關鍵詞】 華法林;抗凝;心房顫動;非瓣膜病;高齡;安全性;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01
非瓣膜病性房顫為老年患者中極為常見的心律失常, 非瓣膜病性房顫對增加卒中出現率已經成為共識。尤其是80歲以上的患者, 疾病發生率高達34.4%[1]。此疾病生理病理機制造成心房內血流遲緩或者心房擴大, 因此引起局部血液高凝情況, 造成心房附壁的血栓形成。目前, 臨床上主要治療措施為采取抗凝藥物治療, 預防栓塞狀況的發生[2]。本研究將37例患者納入到對比討論中, 其目的則在于分析高齡非瓣膜病性房顫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14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74例高齡(≥80歲)非瓣膜性房顫患者, 入院患者再次依據入院順序分對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37例。入選患者各項檢查結果均顯示滿足WHO組織規定的非瓣膜性房顫疾病判定標準[3]。患者合并疾病主要為高血壓病、心肌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及慢性心力衰竭。對照組患者中男21例, 女16例, 年齡81~93歲, 平均年齡(87.17±4.95)歲;研究組患者中男22例, 女15例, 年齡80~91歲, 平均年齡(86.24±5.02)歲。排除標準:①以往有顱內出血史或者有出血傾向患者;②瓣膜性心臟病及其他可逆性心房顫動者;③排除腎功能、肝功能不全、血液系統性疾病者。所有患者及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參與本次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用藥前均接受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尿便常規、凝血功能、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動態心電圖、常規心電圖、腹部彩超及心臟彩超、甲狀腺功能等檢查。
對照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75~100 mg, 1次/d, 治療期間不需要檢測INR。研究組患者接受華法林抗凝治療, 分別在患者治療前后監測INR, 口服華法林鈉片, 開始劑量為1.250 mg/d, 之后便以0.625 mg作為劑量單位增減, 依據INR值來調整用藥劑量。目標INR值在1.5~2.5范圍內, 通常華法林平均用藥劑量為(2.72±1.01)mg。若出現了出血等不良情況, 必須立刻檢測凝血功能、血小板及采取對應措施處理[4]。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出現外周動脈栓塞、缺血性卒中、短暫性缺血發作、死亡狀況。觀察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出血的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出血的發生狀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出血總發生率為10.81%, 對照組患者出血總發生率為16.22%,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狀況對比 研究組患者外周動脈栓塞、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及死亡等事件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非瓣膜病性房顫指心房快且無序的搏動, 其與心室并沒有關聯[5]。當前醫學上認為, 此疾病的出現主要和復雜交錯的波狀折返型電波活動相關[6]。出現房顫直接影響到心臟的輸出量, 因此使患者心臟無效收縮, 造成心室空虛。而患者心房的無效收縮將會造成患者血液淤積在心房, 因此形成了血栓, 這會增加患者中風的風險。房顫主要分為三種:永久性心房顫動和突發性心房顫動以及持久性心房顫動, 最為嚴重的是永久性心房顫動和持久性心房顫動。
華法林作為香豆素類的一種抗凝劑, 能夠抑制維生素K直接參與凝血因子Ⅹ、Ⅸ、Ⅶ、Ⅱ在肝臟內部的合成。該藥物與阿司匹林相對比, 華法林抗凝效果更加明顯。因每例患者個體差異造成華法林的用藥劑量很難控制, 此藥物主要通過肝臟功能代謝, 其產物有著極好的抗凝效果[7]。為此患者在服用華法林后, 必須密切監測患者抗凝強度。由于患者個體差異, 造成難以控制用藥劑量的問題很難解決, 并且華法林只可以控制患者癥狀及預防并發癥的出現。不能根治高齡非瓣膜病性房顫。將此次研究結果發現, 研究組患者出血總發生率10.81%, 對照組為16.22%, 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外周動脈栓塞、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及死亡等事件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華法林抗凝治療高齡非瓣膜病性房顫臨床療效顯著, 不良反應少, 在臨床治療房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綜上所述, 對高齡非瓣膜病性房顫患者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 其療效顯著, 且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較低, 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并應用。
參考文獻
[1] 馮慧琴, 黃麗霞, 黃翯, 等. 21例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顫動患者使用華法林抗凝的隨訪管理.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1):78-79.
[2] 張毅, 陳德行, 謝軍, 等. 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顫華法林抗凝診治臨床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4(2).:111-112.
[3] 劉長萍, 席新龍.華法林抗凝治療非瓣膜病心房顫動58例影響因素分析.海南醫學, 2014(19):2895-2897.
[4] 王安偉, 劉瑤, 張亞西, 等.高齡非瓣膜病性房顫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系統醫學, 2016, 1(7):47-49.
[5] 衣欣, 胡奉環, 吳威, 等.華法林在老年非瓣膜病房顫患者抗凝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國醫刊, 2013, 48(6):41-42.
[6] 雷剛. 華法林抗凝治療老年非瓣膜房顫的療效及安全性.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 2014(2):75-76.
[7] 胡廣卉, 武云濤, 陳艷梅, 等. 高齡非瓣膜病性房顫患者長期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14(6):730-732.
[收稿日期: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