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嘉敏+劉妍
摘 要: 本文通過對比全國卷Ⅰ和廣東卷非選擇題的設問類型的異同,基于全國卷Ⅰ的一些命題思路和特征,對廣東地區應對高考地理改革提出建議,希望對使用全國卷Ⅰ的師生在高考文綜地理備考方面有所幫助。
關鍵詞: 高考地理 廣東卷 全國卷Ⅰ
高考卷命題趨勢是以能力立意、理論聯系實際,最主要體現在非選擇題方面。非選擇題主要是通過審題獲取信息,解讀、分析信息,結合題目要求,規范組織答案的過程。所以,非選擇題是凸顯地理學科特點與價值觀的必考題,也是判斷學生地理思維能力與地理素養的檢驗方式。與廣東卷相比,全國卷Ⅰ在非選擇題方面的試卷題型特別是試題的設問方面發生較大的變化,對于第一次采用全國卷Ⅰ的考生及一線教師來說無疑都具有挑戰性。
如今新一屆啟用全國卷Ⅰ的廣東師生開始緊張備考,因此,分析全國卷Ⅰ和廣東卷的非選擇題特點和命題思路無論是對學生地理能力的提高還是對未來廣東高考地理備考均極其重要。本文將通過對比全國卷Ⅰ和廣東卷的非選擇題的差異,基于全國卷Ⅰ的設問思路及特征,希望對使用全國卷Ⅰ的師生在高考文綜地理方面的備考有所幫助。
一、廣東卷和全國卷Ⅰ非選擇題設問類型的對比
根據考核目標及要求的四個方面,即Ⅰ(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Ⅱ(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Ⅲ(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規律);Ⅳ(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可將非選擇題的設問分為五大類型,分別是:特征描述、成因分析、區位分析、意義羅列和建議羅列。
根據此分類原則將近三年的廣東卷和全國卷Ⅰ非選擇題進行設問類型的劃分后發現廣東卷和全國卷Ⅰ非選擇題每一年對這五種設問類型均有考查,但考查的側重程度不同。現將三年來廣東卷和全國卷Ⅰ非選擇題的五種設問類型的考查比例進行統計,見下表。
1.廣東卷非選擇題設問類型
廣東卷相對重視特征描述類和成因分析類,三年來考查總量一樣,但是可以發現特征描述類的題目越來越多,由2013年的2題遞增到2015年的5題;而成因分析類的題目由2013年的5題減少到2015年的1題。對于意義羅列的考查數量位居第二,每年均有考查;區位分析或條件及建議(或措施)羅列類最少,不一定每年都會考。廣東卷重視對于特征描述類的考查及通過圖文材料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可與其歷來重視考查基礎知識的特點相對應。
2.全國卷Ⅰ非選擇題設問類型
在全國卷Ⅰ非選擇題中,成因分析類的設問出現的比例最高,達到45.45%,每年考查至少2題,2015年甚至達到6題;意義羅列類達到31.82%,每年均考查2題,比較穩定;而特征描述和建議羅列的設問考查最少,只有不到5%,即不一定每年都考,3年來僅各考過1次。回答成因分析類設問需要學生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規律,說明全國卷Ⅰ對于學生對地理過程的理解程度要求較高。
3.廣東卷和全國卷Ⅰ非選擇題設問類型對比
通過分析對比全國卷Ⅰ和廣東卷設問類型的差異,可知兩者對于地理基本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同。全國卷Ⅰ重視對于能力Ⅲ和能力Ⅳ的考查,而廣東卷著重考查學生的能力Ⅰ和能力Ⅱ。兩者的共同點是均重視意義羅列類題目的考查,說明全國卷Ⅰ和廣東卷均注重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體會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關于對廣東地區高考地理非選擇題備考的建議
地理素養是指學習者經過地理學習后能夠用地理視角觀察地理事象且用地理能力解決地理問題的內在涵養。考綱中的四項能力要求是對地理素養的具體表述。對于地理素養的考查,特別是Ⅲ、Ⅳ兩項能力的考查,在全國卷Ⅰ試題中體現非常明顯,需要學生提取材料提供的有價值的信息后,結合自身知識結構、知識能力,調用相關知識解題。但平時教學中,往往忽視Ⅲ、Ⅳ兩項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Ⅲ、Ⅳ兩項能力,要關注學生地理知識的獲取過程,特別是教會學生分析地理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地理問題的產生原因和解決方法。如人文地理大題偏重考查觀點方法的運用,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結合現實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決策分析,應突出區位分析方法的教學及人地協調觀的培養;區域地理要從區域定位入手,綜合各地理要素分析條件,歸納特征,抓住區域特征或區域差異為研究切入點等。總之,基于全國卷Ⅰ和廣東卷在考查側重能力方面的差異,只有重視規律性問題的方法培養和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應對高考改革。
參考文獻:
[1]劉維軍,舒德全.從山東卷和全國卷的對比談2016年高考地理新課標全國卷的備考[J].地理教學,2016(3).
[2]麥泉,2016年廣東高考地理復習策略建議——從全國卷和廣東卷的對比分析[J].考試周刊,2015(74).
[3]孫新林.廣東四年文綜地理綜合題特點及備考策略[J].地理教學,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