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鳴鳴
摘 要: 閱讀感悟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過多的小組合作討論替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感悟。但合作學習還是需要的,閱讀教學當是個性化閱讀感悟與合作學習的完美結合。本文所思考的閱讀教學課堂學生的激烈爭辯,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關鍵詞: 閱讀教學 激烈爭辯 策略思考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人們都在按部就班地圍繞課堂教學的預設推進學生的學習流程,無論是何種層面上的感悟,在課堂都很少有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的現象,也甭提讓學生激烈爭辯。形成如此的現象,一般都以為閱讀感悟是個性化行為,需要學生個性化閱讀解決相關的感悟問題。其實,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不甚完美的。閱讀感悟需要有學生的激烈爭辯,現就閱讀教學課堂學生激烈爭辯談談思考。
一、學生激烈爭辯是個性化閱讀感悟的補充
閱讀教學讓學生去個性化閱讀感悟,可以促使學習自主思維,進而形成喜人局面。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學生便在主動積極思維的基礎上提高思維水準和能力,甚至就在某種程度上逐步形成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彌補課堂教學時間之不足,促使學生進行比較理想的前置性、拓展延伸性的閱讀感悟。同時調動學生自主閱讀感悟的積極性,多引起學生閱讀感悟的興趣。平時,人們所積極奉行的是,由學生多自主閱讀,讓學生多自主感悟。但我們必須看到,單純讓學生個性化閱讀感悟,單純讓學生苦思冥想,有時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不少閱讀感悟只要能夠來點心有靈犀,相互之間就可一點就通的,而不實現心有靈犀相互之間的一點就通,其意義何在?對此,平時的閱讀教學由學生激烈爭辯是肯定需要的,而且是完全意義上的需要。如我們在相關小說作品的主題和人物形象的感悟上,有著不能解決的問題,當由學生進行激烈爭辯時,不少學生就是在激烈爭辯的基礎上豁然開朗的。如對《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我們應當怎樣看?學生經過比較激烈的爭辯,普遍形成于勒不是十足的敗家子的看法,也比較普遍地形成必須同情于勒的情感,甚至還呼吁整個社會應當關注于勒式的人物。這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感悟得到了比較有效的補充。
二、學生激烈爭辯是活躍化課堂氣氛的必需
語文教學需要課堂教學氣氛活躍,應當說無須爭辯。如果課堂的精彩都由教師呈現,就顯得毫無意義。在諸多語文課堂上,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還仍然處于一定意義上的霸主地位,教師在聲嘶力竭地自我表演地講授著,學生似乎就在無可奈何地昏昏欲睡地聽著,整個閱讀課堂本可以生機勃勃,卻總是死氣沉沉。其實,只要是以老師為主體的課堂,其課堂就是永遠也活躍不起來的。所以,要想讓語文閱讀課堂教師不再當霸主,適當給予學生合作討論甚至激烈爭辯的機會,方能形成充分活躍的課堂。教育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是極為期待著課堂氣氛活躍的,更期待著閱讀感悟有屬于自己進行感悟的份額。因此,人們應當在學生激烈爭辯活躍課堂氣氛上進行比較多的思考和合理的實踐。讓學生進行激烈爭辯,應當說教師是心有余悸的,總擔心當學生激烈爭辯起來,極有可能招架不住,反而浪費學生的有限學習時間,影響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悟。應當說這樣的擔心其實是多余的。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去除這樣的擔心,也多在這方面進行實踐,教學氣氛必然會漸漸活躍起來。其實當課堂教學之氣氛活躍起來時,不僅僅利于學生閱讀感悟,還利于師生融洽關系的建立,學生們有了與同學爭辯甚至與老師爭辯的機會,感到已經具有獨立的機會。
三、學生激烈爭辯是創新性閱讀感悟的前提
進入新世紀,其創新創造不僅僅就是黨和政府在關注著,一般群體當中的一般人物也在關注著,而且是在腳踏實地地實踐著。之所以傾舉國之力實踐創新創造,是因為全面創新、全民創造,可以促使偉大的中國夢能夠如期實現,理想意義上的提前實現。閱讀教學中能夠體現學生創新的是什么?應當就是閱讀感悟的創新。實現學生閱讀感悟的創新,可以通過學生個性化閱讀感悟實現,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思維,學生將可實現閱讀感悟的創新。但只局限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感悟還不能比較理想地實現學生的創新性閱讀感悟,我們應當做出的思考是,學生的創新閱讀感悟也需要學生在個性化閱讀感悟的基礎上與學習伙伴進行交流。應當說學生之間的交流,極有可能出現感悟之觀點的不一樣,教師不必做學生感悟之是非性的評判,而是讓學生進行比較激烈的爭辯。我們必須看到的現實是,學生閱讀感悟相互之間激烈的爭辯有時完全可能取得統一的結果,因為雙方之間各執一詞,多是誰也說服不了誰。其實,這是沒有結果的結果,因為學生已經通過比較激烈的爭辯進入比較理想的探究狀態,他們越是誰也說服不了誰,越是在向著創新閱讀感悟的方向發展。還以學習《我的叔叔于勒》為例,作品的主人翁是誰?一般都認為就是作品中的菲利普夫婦,果真就是菲利普夫婦?教學時,學生在閱讀感悟中,有了新的見解。有學生以為當是作品中的“我”,也有學生還以為作品的主人翁就應當是于勒。到底誰是誰非?教師沒有予以任何意義上的評說,而是將學生比較有意思地分成三大塊,以作品主人翁的感悟分組。以小組合作思考持有此看法的理由,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做到了比較理想的集思廣益,當學生再進行比較激烈意義上的爭辯時,不僅是爭辯,而且是某種程度上的交鋒,更可喜的是學生爭辯是激烈的,但不是胡攪蠻纏的,所說的話語都顯得比較中肯和振振有詞。
參考文獻:
[1]成向陽.送語文回自然[J].語文教學通訊,2015.2D.
[2]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8.
[3]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