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摘要】: 隨著城市發展模式的向生態城市的成功轉型,園林景觀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雨水收集利用措施的特點及應用進行了闡述,對住宅區、道 路、公共空間三個場所的園林景觀設計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對雨水收集利用技術體系應用在園林景觀設計方法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 園林景觀設計;雨水收集利用;居住區
近年來,我國大中型城市的洪澇災害形勢非常地嚴峻,徑流污染嚴重,生態環境惡化,持續的暴雨不僅造成地面濕滑,積水情況的發生影響著城市交通和市民的正常生活;我國的一些大城市發生過因暴雨積水造成人員傷亡的災難事件。為此,城市雨水的收集與排放的問題已經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城市的發展模式也開始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轉型。在城市建設的發展過程中,雨水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合理的控制技術和各系 統間的協同作用。
1、城市居住區園林景觀的雨水收集利用
1.1城市居住區是作為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載體
我國當前城市居住區的園林景觀設計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形式大于內容,由于設計者過于追求景觀形式上的新穎、獨特,而忽視了園林景觀的其他屬性和職能。
1.2設施建設
目前為了更好地發揮園林景觀的作用,實現對雨水的控制利用,建設優質的可持續發展的居住區,應結合建筑屋頂和公共景區;將綠色屋頂、下凹綠地等措施融于一體,實現景觀與雨水控制的雙向把握。目前,國內外采用雨水收集控制技術對城市居住區內的園林景觀設計已有現成的優秀作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收益和生態效益。通過實行自然開放式排水系統,使用該技術的城市居住區在人居綠地空間、水質改善和雨水收集利用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提升。用自然開放式排水系統代替傳統的管網排水系統, 不僅美觀而且經濟,在項目中采用的主要措施包括、雨水花園、調蓄水池等,不僅如此,對于地面鋪裝透水率也要進行嚴格規定。
2、 城市道路園林景觀的雨水收集利用
2.1生態樹池在城市道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在城中生態樹池作為一種小型低影響開發生物的滯留設施,一般是由種植土層、砂濾層、排水系統以及喬灌木等材料組成,其形式分為獨立式和連續式;該設施能夠滿足環境美化、雨水控制的雙重作用。是該設施也是綠色街道設計的重要元素。綠色街道項目是著重于其雨水收集利用的功能,但同時也營造了一種怡人優美的景觀感覺,為設計師、決策者和居住者樹立了典型,證實了可持續的雨洪管理原理的應用,充分體現了簡單、節約成本以及創新設計解決方案的使用價值。
2.2生物滯留在城市道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生物滯留是作為雨水收集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夠收集、減緩、凈化、滯蓄雨水。可針對不同種類的城市道路有效地進行生物滯留設施的設置,利用道路固有的坡道以及設置生物滯留設施缺口等多種方式將徑流引入到設施當中。在周圍綠化空間較大的街頭等地設置雨水塘、雨水花園等;當綠化空間較小時,設置連續或斷接式植被淺溝、線性生物滯留區,從而實現雨水徑流體積的有效削減。選用的植物除需要具備耐鹽耐旱這兩種特性外,還應具備吸附各種污染物的能力,保證生物滯留區內的種植與道路整體環境相協調一致。
2.3 組合措施在城市道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是將景觀多樣化、徑流體積控制最大化。在道路兩側,人行道與建筑之間的綠化帶當中設計植草溝;可以采用連續線性的植草溝,也可以采用滲管連接的間斷性植草溝;再將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間的綠化帶設置為生物滯留區,通過礫石排水層的滲管將兩者連接,從而實現雨水徑流量短期內的最大調蓄,最后溢流排放至雨水管線當中。此外,還可以在道路交叉口端頭設置雨水花園進行終端滯蓄雨水。
3、城市公共空間的雨水收集利用
由于城市的公共空間面積較大,該空間內的綠地、水等是實現雨水洪澇災害終端調蓄最有利的空間,同時也是建設多功能雨水調蓄設施的有利位置。在公園中實現園林景觀與雨水收集利用的結合。例如,美國紐約布魯克斯郭瓦納斯運河公園,利用雨水向戶外空間轉移、設置植被緩沖帶等措施,以此來減少流入合流制下水道的雨水量,這樣的措施使得企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完成了雨水控制利用的目標。對于在公園與廣場的總體規劃中,在豎向設計上允許做成階梯狀有層次感的景觀設計,使沒有水體的公園、 廣場呈現“碗型”的形狀,將周圍綠地內的雨水引向中央低洼地,這樣做不僅能夠滿足公園或廣場內自身的雨水調蓄能力,還能滯蓄其周圍區域的雨水徑流量,能夠體現出公園和廣場在城市中的多功能性。對于公園內的大型綠地而言,在地形上可設計為 “波浪形”,特別是建筑周圍的景觀綠地,因為此方式能夠顯示出其景觀美化與雨水滯蓄的雙重功能。對于公園廣場等公共空間內的附屬設施而言,比如說,休憩座椅。可以結合生物滯留設施進行設計。在對于污染嚴重的區域,在公園內可建設濕地、生物浮島等景觀進行雨水徑流的調蓄和水質凈化。當面對公共空間內的水體,可沿線設計生態堤岸、植被緩沖帶等設施措施,要充分利用水體進行雨水的多功 能的調蓄,目的是減少雨水資源的浪費,能夠增強城市的防洪排澇能力,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目標。
結 語:
在社會生產生活活動中,人們對現代化智能化節能化的材料體現要求越來越高,在城市中的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集蓄利用、延時排放和滲透等都是園林景觀設計中雨水收集利用的有效方式。城市洪澇災害的解決需要各個專業技術間的相互配合;園林景觀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扮演著體現城市防洪排澇能力的重要角色,使其設計理念與技術應用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當中。國外在城市設計時,已開始注重園林景觀對雨水收集利用的功能體現。然而,我國在這方面仍處于初始使用階段,在生態型雨水措施的設計中和利用上存在著盲目性。可見,將園林景觀與雨水技術體系融為一體來實現對雨水徑流的控制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除需加強技術措施外,還應重視公眾的參與程度,以此來提高技術人員和公眾的園林意識,高效完成對雨水的控制利用。
【參考文獻】:
[1]張國芬.住宅區景觀設計中園林生態設計理論的應用[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0 ).
[2]車伍,周曉兵.城市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新型雨洪控制 利用[J]. 中國園林,2008,(11).
[3]賀妍.基于雨水利用的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