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蘭
摘 要: 英語聽說課程如果只用一些錄音材料,就會使得課堂教學沉悶,也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這就要結合教學,靈活運用教學材料。
關鍵詞: 影視教學 英語聽說 語言交際
引言
由于語言文化差異,長期以來,傳統的聽說教學都是源于教師播放錄音,學生按題作答,這樣的教學使得課堂沉悶、單調、乏味,從而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如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就影視教學對英語聽說課程的影響進行了具體的論述。
一、影視教學的優勢
影視由于其直觀逼真的畫面、地道的語言環境、真實的文化背景,無論作為聽說教學手段還是教學內容,都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具體表現為直觀性、趣味性、文化性。
1.直觀性
影視由于展現的是直觀真實的畫面和靈活多變的表演及地道的語言,使得學生很快就感覺身臨其境,體驗其自然的場景與語言,并且不自覺地進行模仿其語音語調,很快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趣味性
影視是源于生活的藝術形式,其內容一般都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其詼諧的語言、生動活潑的肢體語言能很快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且通過相應影響,陶冶學生情操,提高生活的品位。
3.文化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影視是大眾文化的載體,它就像一個萬花筒,包羅生活的形形色色各個方面,真實自然地反映本土文化。學生在影視欣賞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體驗英語國家的本土文化,了解其民俗與風情,從而用一種全新的視角看世界。
二、影視教學過程中影片的合理挑選
由于是聽說課程運用影視,因此就要求其影視文本首先能起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1.教育原則
教書育人,本著培養人才為目的。在挑選影視文件時,首先要讓其起到教育作用。如電影“阿甘正傳”就是一個很好的文本,它揭示的是人性的真善美,能夠達到很好的教育人的目的。
2.通俗易懂原則
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進行交流,所以在挑選的影視文本時應本著簡單通俗易懂的原則。例如電影“音樂之聲”,其語言優美、清晰、簡單,學生能不費力地聽懂,并且進行模仿。另一個教學文本“走遍美國”,其內容介紹的是美國本土文化及各地的風情,適合學生練習聽力和口語。
3.適中原則
聽說課程教學由于其時間限制,因此在挑選教學文本時要注意長度適中,內容適宜,以遵循學生可接受性為原則。
三、影視教學如何操作
由于影視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而不是純粹地欣賞與觀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進行聽說教學。
1.討論式教學
教師在播放完一個片段完之后,可以要求學生對其影片的內容與情景進行討論交流其感受,發表各自的看法與觀點。
2.拓展式練習
學生可以在影片欣賞過程中,隨時模仿其語音語調進行練習,啟發學生把語言的輸出與輸入結合起來,進行拓展式練習,使他們學有所用。
結語
影視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很好的途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既能提高聽說水平,又能感受異國多姿多態的語言,還能了解英語世界的民俗風情,感受其文化;既能提高其藝術欣賞水平,又能陶冶自身的情操,從而實現以培養交際能力為目的語言文化學習目標。
傳統聽力課主要以聽為主,學生往往由于認知評價或擔心而產生焦慮,消極的焦慮感會影響聽力的理解。電影故事性強,動感的畫面,和諧的音樂等可以幫助學生轉移注意力,從而減輕其焦慮感,提高學習興趣。課前對電影背景材料的了解及課后作業的完成都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沒有放映完的電影也成為其自主練習聽力的動力。對某部電影感興趣的學生會反復觀看這部電影,這無形中提高了其學習的自主性。
聽力教學中靈活運用影視教學,不僅能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單一的聽力教學模式,改善沉悶的課堂氣氛,從而強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岳鵬.英語課堂中的英語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02.
[2]曹曉莉.影視在英語聽說教學中的運用及功能[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