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存鋒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注重生活的品質,室內設計的發展與其息息相關,這促進了室內設計的發展。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成熟與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室內陳設裝飾趨于多元化。漆藝在古代一段時間廣泛應用于室內陳設,由平常百姓生活用器變成權貴炫耀財富的玩物。漆藝從此慢慢淡出了平常人的視野,人們對漆和漆藝術的概念也越來越模糊,漆藝作為
段歷史曾被湮沒在歲月的長河中。
在漆藝發展過程中人們也在不斷探究,特別是20世紀初期,一批漆藝家如李芝卿、沈福文等制作了一些漆畫屏,被認為是中國現代漆藝發展的開端。為漆藝運用到現代室內設計中奠定了基礎。現在我們通過以下三點來分析漆藝在現代室內空間中的運用。
漆的藝術特點
漆藝為大眾所喜愛,和它自身獨有的特色分不開,漆藝具有以下幾種優點:
第一,材料美;板、漆等其他材料。天然大漆取自天然生長的漆樹,漆樹是多年生落葉喬木,云南、四川、貴州三省產量最多。漆膜具有耐酸堿、耐腐蝕、耐高溫等優點,這就為天然大漆使用的范圍變得更廣。大漆的應用更貼近當代人的環保理念,天然大漆不會對人產生危害。
第二,色彩美;以紅、黑色為主。天然生漆這種神秘的液體,賦予了我們東方民族的漆文化。紅、黑兩色不但成了漆器藝術最具代表性、象征性的顏色,并且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色,它實際上是我們對色彩美的理解,是民族精神和個性的反映。古代,先民崇尚紅黑兩色,紅色象征吉祥、喜慶、健康,黑色象征廣博、深厚、穩健,先民將各種寓意賦予到顏色當中。
第三,材料的包容性;漆有很強的粘合性,把金屬、螺鈿、蛋殼、瓷片、麻、紙等不同材料融入到作品中,通過材料本身具有的肌理使作品題材內容豐富,表達方式多樣。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美感和表現力,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
第四,構圖;紋樣構圖借鑒國畫、油畫和裝飾畫,還有國外的抽象畫派和印象畫派,可以說漆畫是集“百家之所長”,將各種畫派、畫種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具有其他畫種不能比擬的表現力,也就為室內設計增添了不同的視覺感受。
古代漆藝裝飾在室內中的運用
中國河姆渡朱漆大碗的出土,將中國漆器的歷史追溯至7000-9000年前。大漆的功能由防腐轉向髹飾、綜合各種材料運用的過程。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也就是長沙馬王堆遺址一共出土漆器700多件,分為兵器、餐具、家具、博具,有鼎、匕、盒、壺、鈁、耳杯、盤、奩、案、幾、和屏風。漆器大部分為木胎和竹胎,只有少數奩和卮是夾胎。經過上漆繪畫工藝后最后上一層透明漆。裝飾花紋有云氣紋,配以艷麗的色彩,美輪美奐。顏色有紅、黃、藍。紅分為朱紅、紫紅,黃分為土黃和棕黃,再加以少量的藍。漆器以其輕巧、實用、耐磨的特點,在漢代十分流行。北魏的漆繪屏風色彩豐富多樣,線條優美細致,造型生動優美,唐代的平脫,宋代的素髹,元代的雕漆是漆器藝術文化的產物。明清的漆藝作品由盛轉衰,特別清代的“百寶嵌”使漆畫藝術畸形發展。漆畫的歷史,決定了漆畫具有技藝性和藝術性,雙重屬性。時至今日,人們在先人的基礎上繼續創新探索,試圖找到表達漆藝的新的技術和藝術語言,來適應當代人的審美要求。
現代漆藝裝飾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
由于觀念與時俱進,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精神層面上的文化藝術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繪畫領域從觀念到材料都發生極大的變化,繪畫材料,也在從單一向多元化發展。在這重要的關鍵點,古老的漆文化被人們重新發現,漆文化對傳統社會哪種精神意趣與精致生活帶來不同的的體驗。例如現代漆畫,以其材質的特殊性及工藝的復雜性讓人嘆為觀止,漆透明特性所顯現的深邃與層次感,蛋殼的肌理感,色漆層疊磨顯的豐富感及金銀箔的巧妙運用,使漆藝藝術艷而不厭,繁而不煩,這是現代漆畫的獨特面貌,更是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要求,體現了現代室內空間豐富文化內涵。
現代漆藝通過不同的主題和畫幅大小廣泛應用到居住空間、商業空間、餐飲空間、娛樂空間、辦公空間等,提高了各個空間的藝術品位。獨特的漆藝創作從開始至終,需要不斷的尋找做漆技藝,運用新的媒介材料和新技法,把個人對漆畫的理解賦予到漆藝作品中。使整個室內空間有不同的藝術感受。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由于先人和現代人們的生活起居習慣不同,審美方式不同,在漆藝繪畫語言也各不相同,但是先人對漆藝作品的內涵以及制作漆藝的溫文爾雅的態度,也是值得現代人學習的,特別是漆藝制作的一些技法和繪畫語言,現代人都沒有辦法理解其中的意義,這就是當代人所要追求的“工匠精神”。走進20世紀信息時代,資訊的快速傳播,為漆藝的發展帶來機遇,漆藝可以結合不同地區的文化、藝術,創造出新的漆藝手法和表達語言。只有不斷地探索和研究、發現新的形式、新的手段,才能豐富表達漆工藝自身的繪畫語言和藝術生命,讓漆藝在室內設計重新綻放它的風采。用這種嶄新的視角看設計才能為室內設計的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