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蘭
摘 要: 為防止因制動液發生氣阻而導致車輛制動失靈,對制動液的高溫性能、蒸發性能等指標需嚴格控制。本文主要介紹了汽車制動液在使用過程中的熱負荷,高溫抗氣阻性的指標:干平衡回流沸點、濕平衡回流沸點和蒸發性,以及提高制動液高溫性能的方法。
關鍵詞: 汽車制動液 熱負荷 高溫抗氣阻性
制動液是指汽車液壓制動系統中傳遞制動壓力使車輪制動的工作介質,用于液壓制動系統和液壓離合器操縱系統的能量傳遞,制動液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行車安全。
對汽車制動液的使用性能要求是:黏溫性好,凝固點低,低溫流動性好;沸點高,高溫下不產生氣阻;使用過程中品質變化小,并不引起金屬件和橡膠件的腐蝕和變質。
1.制動液在使用過程中的熱負荷
要使高速行駛中的車輛減速或停車,必須對車輛施加制動摩擦力。汽車的質量越大、行駛速度越快,需要施加的制動摩擦力就越大,制動時因摩擦產生的熱量就越多。另外,如果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需要頻繁、連續地使用制動,摩擦生成的熱量就越多。據報道,一臺1t重的車輛如果突然從160km/h的速度停下來,大約會放出23kcal(1kcal=4.17KJ)的熱量,這些熱量足夠熔化lkg鑄鐵,可見在緊急制動剎車時,制動系統由于摩擦產生的熱量是很大的[1]。
制動液在不同的使用條件下所要承受的熱負荷不完全相同,使用條件愈苛刻,制動液承受的熱負荷就愈大,制動液溫度隨之越高。當制動液承受的熱負荷足以使制動液溫度升高到在使用條件下使制動液大量蒸發時,就會導致氣阻的發生,從而造成制動失靈。為了避免制動液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氣阻現象,根據車輛的技術性能要求,必須按照車輛生產廠家的規定,使用相應級別的、高溫性能優良的制動液產品。
2.高溫抗氣阻性
現代汽車的行駛速度很快,相應地,汽車制動液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寬。汽車在平路上行駛時,制動液的溫度一般在100℃~130℃。行駛于多坡道山間道路(如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汽車,由于其制動頻繁,制動液溫度可高達150℃以上。如使用沸點低的制動液,在高溫時會由于制動掖的蒸發而產生氣阻,即使踩下制動踏板也不能使制動液壓力上升,容易引發制動系統失靈,導致惡性事故發生。另外,制動液在遇潮吸水后會使其沸點下降,因而引發氣阻現象。
評定汽車制動液高溫抗氣阻性的指標是干平衡回流沸點、濕平衡回流沸點和蒸發性[2]。
2.1干平衡回流沸點與氣阻溫度
干平衡回流沸點簡稱平衡回流沸點,也稱干沸點,是指在一個單位大氣壓下,60mL制動液在容量為100mL,并裝有回流冷凝器的圓底燒瓶中,在規定回流速度下的沸騰溫度(經壓力校正)。平衡回流沸點越高,制動液在使用時越安全可靠,在制動液規格中對平衡回流沸點做了規定。
氣阻溫度是指制動液在溫度升高時蒸發汽化,導致氣阻,使汽車制動液壓系統開始失去制動能力的溫度。氣阻溫度越高,制動液在使用時就越安全可靠。一般來說,平衡回流沸點高的制動液,其氣阻溫度也高[3]。
2.2濕平衡回流沸點
濕平衡回流沸點也稱濕沸點,當制動液含有(3.5±0.5)%的水時,所測定的平衡回流沸點,稱為濕平衡回流沸點。這一性能指標考慮到汽車在使用中,制動液不可避免地會吸入一部分水分,吸有水分的制動液的平衡回流沸點和氣阻溫度都會降低,這就會影響制動液的使用性能。當制動液含水2.0%時,其平衡回流沸點可由193℃下降到150℃。因此,制動液在使用和儲存時要注意避免吸水。
2.3蒸發性
制動液的蒸發性是表征制動液在一定溫度條件下蒸發損失大小的指標,該指標對于制動液的潤滑性能、使用壽命和保證制動液在較高溫度條件下使用時,制動系統正常、可靠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是制動液的一項重要高溫性能指標。
3.提高制動液高溫性能的方法
為了防止制動液在使用過程中因產生氣阻現象而導致車輛制動失靈,可采取兩方面的技術措施:一是改進制動系統結構,提高制動系統的通風散熱能力,減輕制動液所承受的熱負荷;二是提高制動液的高溫性能,減少制動液中易揮發的、低沸點組分含量或使用高溫性能優異的制動液品種。
4.結語
在汽車制動過程中,金屬部件的優良傳熱性能使制動液仍要承受較大的熱負荷。因此,高溫抗氣阻性是對制動液使用性能的主要要求之一。為了保證行車安全,要求制動液具有優異的高溫抗氣阻性,即具有高沸點、低揮發性,高溫時不易產生氣阻。
參考文獻:
[1]冷觀俊.汽車制動液[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2]龔建春,張敬東.汽車配件管理[M].中南大學出版社,2016.
[3]宓亞光.汽車配件經營與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