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朋 邢與航
美是從勞動中產生的,從原始社會人類造物開始美就產生,早期人類為了滿足需求開始使用與制造工具,這些工具除了在滿足人類需求的功能外還增加了許
多裝飾圖案說明當時人們已經有審美的感受,在我國工藝美術是我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化歷史的寶貴財富,既體現了工藝美術的般本質特征,又在內涵和形式上保持著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一,在早期工藝美術品中出土于河北滿城陵山靖王劉勝之妻竇綰之墓出土的長信宮燈是集審美功能于實用于一體的代表。
西漢時期出土于劉勝之妻竇綰墓的長信宮燈是由青銅所鑄而成,由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燈罩等六部分組成。各部分可拆卸,燈身通體鎏金燦爛華麗,燈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重量達15.85公斤,以宮女直腰跪坐姿態進行設計,宮女頭上梳髫,戴頭巾,身穿長衣,衣袖寬大面目端莊清秀頭略向前傾斜,神情恭謹、小心翼翼目光十分專注表現出一個下層年輕宮女所特有的神態,宮女左手手持燈盤,右臂設計為中空形成管道連接燈罩,燈盤可以轉動,燈盤上的兩片弧形板板可以推動開合,可以調節燈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宮女身體中空,煙灰經過右臂進入體內,燈身側面刻有長信尚浴,因此被命名為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不僅作為照明工具還作為一種藝術品流傳至今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首先是功能美,功能是產品的基本要素也是設計產品存在的前提如果設計出的產品沒有功能就失去了產品本身的意義,更不用說產品的價值,長信宮燈作為一種照明工具已經超越了自身的功能具有種獨特的美感呈現出來,燈設計為中空的形式既減輕了燈自身的重量使用攜帶起來更加輕巧便捷又可以讓煙霧通過手臂進入身體防止燃燒的煙霧污染室內空氣起到了環保的效果,宮女設計成跪姿不僅符合當時封建社會的尊卑等級觀念還增加了燈底部的穩定性與盛水面積,加速了煙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宮女的腰部與腿的連接處進行了一個拐角的處理可以使煙霧流入底部水中不至于倒流回去這些都起到環保的效果,在燈盤的設計上利用弧形屏板作為燈罩可以轉動調節光線的強弱和方向增加了設計的靈活性,讓人感覺到設計是為人的需求服務的,做到了設計的真具有對人的一種關懷讓人感覺非常自然親切,非常人性化。除此之外長信宮燈還有裝飾的效果,晚上長信宮燈作為照明工具到了白天就作為一種裝飾品擺在屋內,雖然外型古樸但燈身通體鎏金金光閃閃格外的燦爛仍掩藏不了它的皇室光輝,擺在屋內更是一件裝飾品起到了裝飾屋子的效果。就功能而言長信宮燈集實用環保裝飾功能為一體的的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環保意識的燈具。
除了功能美之外長信宮燈還具有形式美,事物形成因素的自我結構所蘊含的審美價值就是形式美的體現,從造型上分析它是美的,它的造型打破了以往的動物植物造型首次以人物為造型出現增加了物體本身的親切感,以日常生活的狀態為原型讓人感覺到親切自然,宮女的手勢呈一高一低形成了一種動勢打破了沉靜的狀態讓燈顯得富有生氣不至于單調,在衣服的處理上并沒有過多的衣褶處理只是在連接轉折的關鍵部分有些處理,這些衣褶疏密有致線條概括流暢,既掩飾了轉折部分連接接口處的一些不足又能使整個造型渾然一體顯得大氣莊重。
色彩上利用金色顯得金碧輝煌反映出燈主人尊貴的地位,從結構上來說燈身分為幾部分可以拆卸組裝也是為了滿足功能的需求,為了使清潔更加方便才設計成可以拆卸以便及時清理留下的污垢,中空的設計也是為了讓煙霧流人體內防止對環境造成破壞而設計的,而且在燈的結構設計上也考慮到了人與物的關系,古代人都喜歡席地而跪,因此燈的設計也設計為直腰跪姿,燈的高度與人體跪坐時眼睛的高度一致,燈光與眼睛相對,看東西可以更清楚,燈盤可以轉動,燈光的角度也可以調節有效地避免燈光對眼睛的傷害,整個設計結構科學尺度適宜而且在這些設計的細微之處都體現出對人的關心體現出設計的善。從這可以看出早期人類的設計就非常注重人的感受,做到了功能與形式的相輔相成完美結合真正做到了實用與審美的統一。
長信宮燈直被認為是中國工藝美術品中的經典之作和民族工藝的重要代表而被人們喜愛。從審美角度上來說不論是從功能形式還是技術上都是完美的結合三者相互結合使長信宮燈既實用美觀又有有保存價值,真正是科學與藝術與技術的統一。更是對漢代傳統審美高度的一個展現,對于現在的燈具的設計來說很多燈具的設計雖然把形式和內容完美地結合,但是大多的燈具多是簡潔抽象幾何體造型,給人一種冷漠的感覺,沒有生氣和生命力,缺少種人的感情因素,燈具本身是給人帶來光明溫暖的如果設計上缺失了這點感情因素就會使設計失去了靈魂變得不再有親切感與人漸行漸遠,因此我們要把前人優秀經驗立植入到現代設計中去加以傳承讓現代設計不僅表現現代生活的方式中突出暖暖的人文情懷。
(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