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文雨 曹興華
在當代繪畫中,人像創作是現代造型藝術的表現途徑之一,人像作為當代繪畫作品中的表現對象,它承載了現代的藝術概念和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形態。作為現代繪畫題材之一,人像為我們從個不同的角度闡明了當今藝術和藝術思潮,展現出時代觀念和特別的繪畫形式意味。本文通過學生自身在學習創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困難,對一些畫家的具體畫例進行小析與歸納,運用所學的透視法則與形體結構的基本規律,解決在人像繪畫造型中普遍存在的實質問題。
在我們平時的人像繪畫創作中,經常會碰到由于對人體結構不成熟的認識,而造成整個畫面死板僵硬,了無生趣。學生自身也在繪畫中遇到此類問題,在與同學們交流當中,發現解剖結構在人像繪畫造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這里說的結構,是物象的形體內部組織和構造,如肌肉、骨骼等,同時也包含比例、透視等內容。美國威廉.荷加斯在其《運動人體畫法》中,把人體各部分列為三種類型:球形和鼓形;圓柱形和圓錐形;楔形。對于同一類型塊的形體,又有長寬、薄厚、大小的差異。他認為:認識形體的形塊之間的聯系,是掌握人體造型的基本途徑。二是各體塊之間的連接是種榫頭關系。即一頭凸頭凹。三是形體總是在運動中不斷變化的,多變的形體反映在繪畫造型上則是由透視來實現的,這是形體的空間存在狀態。結構學的上述內容作為寫實造型的基礎無疑是非常正確的,但要運用于寫意人物畫的造型,卻又不一定完全適合。
人物畫像中從對形體內部結構的理解人手,可以達到對形體的外部概括提煉、協調合理、生動自然的要求。概括提煉要掌握形體的基本形;協調合理即要掌握形體的有機聯系;生動自然即要掌握形體的透視變化。只有從理解入手,才能達到主動把握。以頭部為例,頭部骨骼理解力度要大于面部肌肉理解力度,骨骼的透視形態掌握得好,肌肉便可隨其產生相應的透視變化。
例如南宋梁楷的《潑墨仙人圖》,此圖畫位仙人袒胸露懷,寬衣大肚,步履蹣跚,憨態可掬。畫面用寥寥幾筆,就將仙人那副既頑皮可愛又的滑稽相表現的淋漓盡致,使仙人超凡脫俗又滿帶幽默詼諧的形象活靈活現。畫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細筆勾出神態外,其他部位皆用闊筆橫涂豎掃,筆筆酣暢,墨色淋漓,豪放不羈。但細看這幅《潑墨仙人圖》,他的五官所處的位置顯然不符合頭部的形體結構規律。這樣看來,梁楷筆下的這位憨態可掬的仙人,擁有如此擁擠而又詼諧的五官,顯然不是我這樣的凡夫俗子所常見的了。再細看這畫中的老者,步履從容,衣袖飄逸,卻偏偏看不到脖子,叫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在想,這仙人果真是沒有脖子的嗎?其實不然。雖然畫面略顯夸張,卻以生動的形象表現了作者的思想境界與處世態度,極盡嬉笑怒罵之態。那渾重而清秀、粗闊而含蓄的大片潑墨,可謂筆筒神具、自然瀟灑。絕妙地表現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難得糊涂的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征。這幅《潑墨仙人仙人圖》可以說是梁楷與畫院畫風決絕后,自辟蹊徑,獨樹一幟,在繪畫創作中所創“減筆”畫之杰作。
無論東方西方,對于人物畫的研究和表現,是各時代藝術家們創作的重要題材。如果沒有對人體的解剖、透視、比例等方面的基本了解,就根本談不上造型和造型的藝術處理。而解剖和透視是兩門繪畫基礎知識的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把人體解剖學、透視法運用在繪畫上,能幫助我們更深層的掌握人像繪畫的要點、重點。更有力加強視覺效果,使得人像的造型更加嚴謹、結實、自然。
在自然界中,一切物象的外在形態都取決于其內在結構的構成關系。認識與掌握物象客觀的結構構成關系是從事造型藝術必備的專業基礎。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已經出現西方人物畫解剖結構表現的萌芽。當時,人類開始關注自然,觀察自然的人,開始強調宇宙的和諧、有序、完美為人類美的最高境界。像《擲鐵餅者》這種希臘人理想化的造型,成為追求自然美的典范。作品在人體解剖結構上,夸張和概括了人體的自然形態和運動幅度,結構之間的連接和擺動,肌肉適度的緊張與松弛,使人體蘊含著強大的爆發力。把人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
人物畫范圍很廣,凡以人物為內容的繪畫統稱人物畫。從畫面人物多少一般分為群像畫和肖像畫。前者以突出人物活動為主,后者以描繪人物形象的酷肖為主。二者表現的側重點雖有不同,但都要求形神兼備,即人物形象符合人物的形體、服飾結構、比例、場景透視原理等。其中,人物的面部是描繪的重點,同時還要處理好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以求得人物及人物動作和整體畫布局(章法)的統一。繪畫藝術的造型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以模仿客觀物象的接近程度來分,大致有三種基本形態,即具象造型、意象造型和抽象造型。
由此可見,解剖結構于人像繪畫造型有著重要意義。在人像畫的發展史上,某些圈子里曾經出現過對解剖學的譴責,認為這些科學是對當代藝術的自由表現的學術限制。在具體運用時又否認了科學的限制和準則的存在以及它對藝術的影響,人體藝術變成了象征和本質。人物畫的解剖結構表現在質疑中不斷地發展走向了多元化。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