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劇臉譜作為中國傳統的民問藝術,通過色彩和圖案符號中蘊藏著深厚的民族情感。在這個變遷的時代,臉譜藝術面臨著失傳和滅絕,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將這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本文從京劇臉譜藝術入手,分析其和博物館的重要性,并將兩者結合做出可行性的概念設計方案,力求在如今的展示方式中去積淀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流行范圍廣泛的京劇臉譜,飽含著極具美感且內含豐富的文化形式,現如今已經被公認為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標志,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人們情感與審美經驗的積淀。而博物館作為記憶收藏的社會文化機構,對京劇臉譜文化的保存有著其天然的優勢。通過將藝術文化引入博物館進行保護和傳承,必將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式。
綜述
臉譜是中國傳統的戲曲演員造型和化妝的技巧,分為工藝美術性臉譜和舞臺實用性臉譜,前者具有觀賞價值,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思維想象制作出的臉譜制品;后者是根據劇情和劇中人物的需要,在臉上勾畫出的臉譜。受到宗教和民俗文化影響的京劇臉譜藝術,是中國戲曲臉譜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藝術。戲曲中將“生旦凈丑”作為行當的四種基本類型,在此基礎上進行詳細的若干分支。
藏品博物館通過藏品為公眾提供了兼具教育和文化消費的場所,不以盈利為目的,推動和傳播了文化、科學等的發展。就其社會職能來說,將戲曲臉譜作為載體讓觀眾得以熏陶,以此將傳統文化傳達給他們,從而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但是,傳統意義上的博物館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只是起到了被動收藏和暫時保護的作用,并非能夠做到傳統文化的傳承?;诖苏J識,我在進行概念設計時將博物館的功能做出一定的拓展,打造出以下設計效果。
設計方案
京劇臉譜藝術博物館占地面積大約為1150平方米,提取了代表中國的傳統紅色作為主要的色彩在空間的立面以及頂棚加以運用,可以給人以中國傳統文化的歸屬感。以中國傳統京劇的四大行當為陳列主線,按照博物館設計的原則,整合出流線型的參觀線路。另外,根據功能、用途以及服務對象分為了內部空間和外部空間兩大區域——內部空間包括門廳服務區,展品參觀區、展后服務區,主要面對游客進行使用和參觀;外部空間大概有兩大區域,即辦公區以及倉庫區,主要面向工作人員的休息和辦公。(如圖一:作者自繪)具體做以下解讀:
門廳服務區是處于游客進入的入口處,進門便可以看到一堵對景墻,隔斷兩個空間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區域內部除了設置滿足基本功能的售票處和男女公廁外,為了方便游客,還設計了滿足存儲隨身物品的存包區并且在售票區對面角落的位置放置座椅和長形桌用來滿足于參觀者休息和等待。接著就進入了展品參觀區,按照行當和流線依次為序廳、生廳、旦廳、凈廳、丑廳、尾廳以及“大世界”七大展廳,空間采用折線和基本對稱的方式進行劃分,每個展廳大小不
,形式各異。其中旦廳和凈廳在對稱的布局之上進行分割,兩大均做紅色格柵作為吊頂,內置筒燈;墻面以灰色基調為主,上部是中國傳統回形紋路的凹凸裝飾帶,在參觀正常視線范圍內采用了直線和弧線將立面切割分成大小不等的幾何圖形用作展示范圍的界定。在參觀幾個經典類型展廳以后,順著流線就到了“大世界”——該空間是墻面采用紅色基調,一面鏤空,一面墻紙專貼并掛戲曲裝飾畫,頂棚采用了灰色和木色框架的吊頂;舞臺使用了傳統的國畫作為背景,使用木質隔斷,臺下設置典型中式座椅,意在構建一個戲劇動態展演館,將前面靜態的展覽與動態的展演相結合,注重觀眾真實的體驗感受,增加了互動性,也時刻使觀賞者處于一種傳統中式的氛圍當中。(如圖二:作者自繪)臉譜形象在國內被大量運用,成為一種符號,像瓷器、服飾等等,因此在展區的流線末端設計了臉譜的DlY區域和紀念品售賣區,讓游客能夠看到圖片、文字解讀和現場表演的同時,也加入到自己動手做的行列當中,更加切身體會其中的樂趣;另外,出于新一代人對傳統文化認識的缺失,該區域的設計也是將青少年考慮在內,真正縮小他們和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由于舞臺的設置,不得不增加功能的劃分,因此在辦公區設計了供演員們進行后臺化妝和休息的部分,前后兩個門連接了內部區域為上臺和下臺提供方便。
結語
對于展示傳統文化的博物館設計時,我們要考慮的不僅是功能上的滿足,還要涉及文化和歷史的解讀對整個空間的藝術融入,尤其是在這個傳統文化貌似伴隨經濟發展而衰落的社會,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作為國民教育的特殊資源——博物館,要借助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要素及其與時俱進的科學技術發揮其獨特的優勢使極具魅力的經典等等得以傳承。
(作者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作者簡介:侯振莉(1993-),女,漢族,山東聊城,學術型研究生,設計學碩士,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研究方向:室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