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壘 李鵬 朱登民
我們習慣叫漆的藝術為漆器。“漆”和“器”的關系十分密切,大到禮儀用品小到飲食器具,都離不開漆器,正是這種生活需求為漆藝的生存發展提供了非常大的社會基礎。本文首先介紹了江蘇傳統工藝的歷史,包括揚州、蘇州漆藝的發展史以及南京漆藝發展史。接著分析江蘇漆藝的現狀以及傳承。分析了目前的發展、相關漆藝傳承人的政策等。最后提出江蘇漆藝發展的建議,包括高校漆藝發展課程建設、創新引領作用各地漆藝對本地特色工藝的結合,最后進行總結。
江蘇傳統漆工藝的歷史
1.蘇州漆器發展史
蘇州漆器誕生于四千多年。春秋時期,蘇州的髹漆工藝業已成熟。漢代人們的許多日用品都為漆器,蘇州漆器在漢代已得到廣泛應用。店代時,蘇州漆器的工藝更加精巧,有了螺鈿鑲嵌工藝。明代,蘇州的漆器的名聲已經享譽國內外了,其中最為出名的是金漆。清乾隆年間,蘇州漆器發展到達頂峰,是我國雕漆工藝的中心之一。清乾隆時期,蘇州是脫胎漆器最著名的產地。當時給宮廷制作的朱漆菊瓣式脫胎蓋碗的厚度僅0.5毫米,通體鮮紅溫潤,細巧輕薄,散發出紅珊瑚似的寶光,艷壓群芳。“吳下髹工巧莫比,仿偽或比舊為過。脫胎那用木和錫,成器奚勞琢與磨”就是乾隆皇帝對它的贊美之詞。嘉慶年間,蘇州漆雕在漆器藝術上獨具鰲頭。清朝末年蘇州漆器就開始逐漸沒落了。
2.南京的漆器發展史
南京傳統漆器底色大多采用紅與黑,而且,圖案有時候會選擇蛋殼進行鑲嵌。隋唐時期將金箔與銀箔運用到漆藝制作之中為了讓漆藝產生新的質感與視覺效果。由于金箔與銀箔的產地就在南京,因此取材方便快捷,成本又低,深得人們的喜愛。南京漆器所描繪的荷花、牡丹、玉蘭象征著幸福吉祥,深受人們的喜愛,古典仕女與山水風景的漆藝則賞心悅目,充滿深厚的文化底蘊,給人以美的感受,得到眾人的廣泛青睞。
江蘇漆藝的現狀及傳承
1.目前發展
江蘇漆器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包括各種櫥柜、屏風、桌椅、幾凳、瓶盤、地屏、臺屏、餐具、煙具、茶具、文房用品,各類旅游紀念品,禮品,漆藝裝飾壁畫以及成套漆器家具等兩千多個花式品種,同時在國內旅游城市和地區的涉外商場、賓館、各大商店經銷旅游紀念品、禮品、壁畫裝飾、家具、酒店用具等也廣泛使用,這有利于提高江蘇漆器的知名度,擴大市場。
但是江蘇漆器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器型老化,漆器的外觀、種類和用途在近些年來并沒有大的突破,依然是依照前人的成果來進行制作。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慢,當今社會的節奏就是快和高效,傳統的手工藝品往往比較耗時,更新換代速度慢,同時造型比較單,不能滿足人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人們創造出了更為多樣和便捷的產品如大量塑料制品、一次性用具來替代傳統的手工藝品,這給傳統漆器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不符合現代審美,近年來,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普及,傳統手工藝品逐漸被一些新型的工具所代替,產業結構和經營體制的變革沖擊著傳統手工藝產業的生存,傳統手工藝的品種和技藝的傳承受到嚴重威脅,因此現在也出現了手工藝從民問消失的情況,這其中也包括某些漆器。漆器作為一種做工考究的精美手工藝品,在市場多元化以及產業化的今天,仍然發展的有些力不從心。
2.相關漆藝傳承人的政策等
在2011年由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及福建省財政廳共同頒發了關于推行“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文件通知,為這些具備有高級工藝大師資格的高技能人才各提供了5萬元的資金,作為補助,開啟“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活動。這些政策大大方便了江蘇漆器的更好的傳承與發揚,老一輩的漆藝術家的創作條件更加完善,同時也鼓舞了年輕人學習本地漆器藝術的信心,在學習與借鑒中使自身的藝術創作水平與修養不斷的成熟完善起來,當代新銳藝術家們的成長離不開這些老輩藝術家們的扶持,也正是因為這些老一輩藝術家對傳統技藝的追求與傳承,為當代江蘇漆藝的發展奠定了一個重要的基礎。
對江蘇漆藝發展的建議
1.高校漆藝學科的建設
江蘇漆藝的創新發展關鍵在人才,一方面既需要大師們的傳幫帶,另一方面更年輕學習者的學趕超。學員們應當抓住難得的學習機遇,遵守課堂秩序,端正學習態度,與師傅和身邊的學習者積極交流,共同進步,努力把學到的漆器技術以及相關的漆器知識轉化為創新的成果、創業的本領、創優的業績,促進江蘇漆藝的發展和壯大。學校應致力于建設一支技術精湛、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傳承永續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加快培養一批符合社會發展的價值觀念、多元的知識結構、綜合的藝術素養、具有廣闊的文化視野、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的漆器人才。
2.創新引領作用
江蘇漆器產品在漫長的發展歷史過程中雖然有創新但是可以說創新的速度是比較慢的;同時產品利用率也不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漆器人才的數量就不夠多,另一個就是創新意識的缺乏,因此漆器藝術創新和提升顯得尤為重要。創新永遠是進步的動力,漆器的發展也不例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創新的就越是久遠的。在現代社會,江蘇漆藝要有長足的發展,必須堅持在傳承中創新。一方面要積極傳承優秀的傳統、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技法,另一方面也要發揮創新思維,大力創新設計的理念、制作的方法和運作的手段。這樣江蘇漆藝才會在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形成更為獨樹一幟的風格,在市場上更受歡迎,得到人們的廣泛青睞。
3.各地漆藝對本地特色工藝的結合
當今社會,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夠最大限度的打開市場,即:“真正優秀的作品是嫻熟的藝術表現性與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只靠熟練唬人的技巧是不能夠打動觀眾心靈的。”江蘇漆器不僅僅需要掌握漆器技術,漆的性能,更需要與自身的地域特色相結合,感悟傳統工藝和傳統材料的優勢所在,將民族特色融會貫通到漆藝的傳承使命中,制作出具有獨特肌理效果的作品。將漆和畫統一,技術和藝術統一,這應該是當代江蘇漆藝藝術家們追求的更高目標。
總結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造就了這些豐富燦爛的文化,漆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漆藝的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陶冶了他們的情操,提高了他們的思維,滋育了他們的智慧,激發了他們創造的能力,撫育出人類世界注羨的東方文明。其中江蘇漆藝憑借其獨特的魅力在中國漆藝的領域中獨居一隅,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江蘇漆藝工作者應當積極傳承弘揚漆藝技術,方面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于優秀的精髓要保持住,不能吧根本丟掉,另一方面要不斷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潮流,以全新的準則和多元化發展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發揮創造性思維并不斷地去完善自己的藝術作品,這樣才能使江蘇漆藝既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又能夠得到人們的廣泛青睞,使江蘇漆藝真正發揚光大。
(作者單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陶瓷學院)
基金項目:2015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江蘇省教育廳,項目名稱:江蘇漆藝的傳承與發展批準號:2015SJB372。
作者簡介:潘壘,男,漢,山東,碩士,教師,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陶瓷學院。
李鵬,男,漢,江蘇,碩士,教師,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陶瓷學院。
朱登民,男,漢,江蘇,本科,高級工藝師,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陶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