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整體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建筑行業也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在此過程中,基于建筑設計的人文性要求,大量傳統元素的設計應用日益增多。傳統文化對于現代社會的影響持續而深入,在現代建筑設計之中,對于傳統元素的應用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與價值。本文主要就傳統元素對于現代建筑設計的影響及其所傳承的內容展開具體的分析與探討,以期能夠增強人們對于傳統元素的認知,促使傳統元素能夠更加廣泛地應用于建筑設計當中,為推動我國現代建筑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近些年來大量的國外建筑設計風格逐漸占據了我國的建筑市場,甚至一度成為了主流趨勢,對此人們應當引起重視,加強對于我國傳統元素的認識與了解,并將更多應用于現代建筑設計當中,從而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建筑設計風格,促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元素能夠通過現代建筑設計更好的傳承下去。據此下文之中將主要就傳統元素對于現代建筑設計的影響及傳承內容展開具體的分析與探討,希望借此能夠促使我國的現代建筑設計水平能夠取得一定的進步。
傳統元素對現代建筑設計的影響
1.建筑布局
在我國傳統社會中,建筑的布局元素來源主要是風水學思想。對于傳統的風水學思想應當采取科學的辨證眼光去看待,而不能一味的否定其為偽科學。風水學思想也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當中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特別是對于我國古代建筑布局的風格影響極其深遠。風水學的思想內容自身便包含了美學、地理、生態以及哲學思想等內涵,其中蘊含有豐富的順應自然、因地制宜等重要的人文主義思想,是我國古代建筑設計思想當中的重要理論源泉。例如,在我國的皇室建筑設計當中便大量應用了古代的風水學思想,其中坐北朝南的布局設計就全面地結合了地域條件、氣候特征、日照光線等諸多自然條件因素,同時也受到了歷史、風俗等傳統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以北京傳統的四合院為例,就將“四”的方向布局與“合”這一極其明顯的人文氣息設計理念展現地淋漓盡致,在四合院的結構布局設計當中對于對稱式布局的講究,同時也是社會不同等級的重要體現。在營造出十分良好的內部環境的同時,還可實現對于外部氣候環境的有效防御,能夠達到冬暖夏涼的居住效果。在我們當今的現代生活中,諸如此類的思想因素看似十分普通,在許多建筑設計當中也能夠十分尋常的看到,然而這同時也是我國傳統元素的重要表現。
2.人文思想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浩如煙海,在豐富燦爛的傳統文化中,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傳統與流派無不對千秋后世直至當今的現代社會尤其是現代建筑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傳統的人文主義思想元素主要是借助于設計師本人的審美觀念、價值主張來影響建筑設計的風格。
在儒家傳統思想當中,注重“舍生取義,仁孝治國”的思想傳統,將之應用于建筑設計當中,便集中體現于許多建筑的內在封閉性,階層等級分明。1925年由呂彥直先生設計的南京中山陵采用了傳統建筑風格,利用新材料、新技術進行創作。中山陵組群所沿用的傳統陵墓構成要素——石牌坊、陵門、碑、亭等,功能上不但能滿足新陵墓的適用要求,在空間格局、體量尺度上也比較妥貼,材料、色彩上突出石材的材質美。組群總體上保持著中國建筑離散型布局的基本特點,借鑒了傳統陵墓密切結合環境,充分突出自然氣勢的規劃思想和規劃手法,使中山陵組群與周圍自然環境融為體,創造了宏偉、疏朗的遼闊氣概和崇高莊重的紀念品格,成為中國歷代大型陵寢的壓軸巨作。又如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民族文化宮等國慶10大建筑的設計,尤其是人民大會堂的整個建筑形體巨大,采用兩邊對稱,突出主體部分的嚴整布局,以淺杏黃色的暖色調為基本色調。整座建筑壯麗、雄偉、樸素,同故宮建筑的威嚴、豪華、嚴格的等級規范既相區別又有聯系。10大建筑掀起的創作和建設高潮代表了當時的高水平,體現了我國傳統建筑藝術在各種因素影響下仍在繼續弘揚光大。
佛家的思想傳統則追尋的是種自由隨意、返璞歸真的價值觀念,將之應用于建筑設計當中,則注重對于清、雅、樸的價值追求,印為要實現內心中的“物我合一”境界。因此,禪宗思想對于我國的古代建筑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這一類親近于自然環境,遠離世俗塵囂的建筑設計思想在現代建筑設計市場當中也占據了極大的份額占有率,特別是在當今城市生活日益忙碌,人們對于自然環境的渴求與向往程度更加強烈,因此也就使得在現代建筑設計當中對于此類思想元素的應用更加普遍。例如香港的志蓮靜苑就是鬧市中取幽靜遠離塵世古樸典雅的精修場所,采用店代的型制,將釋家返璞歸真的理念體現地淋漓盡致。
道家則重點推崇“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傳統,尤其是以“無為而治”這一思想傳統對于現代建筑的影響最為深遠,例如著名建筑設計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整個運用輕型鋼架和混凝土構筑墻體,黑白相問的中國元素顏色與現代冷峻的建筑材料再加上隨處可見晶瑩剔透的玻璃天棚,空間封閉而又通透,折射出禪宗文化、道教文化的深層信息,參觀者盡管在猶如在超級魔方的現代氣息中穿行,卻仍然被東方園林強大的傳統文明牽引著,確立起建筑景觀中國文化的主體性。造型、空間等中西元素有機的結合,圖形構成的巧妙轉換,現代空間中國園林意境的營造是蘇博新館成功實現傳統與現代轉換的關鍵。而道教思想甚至被一些其他國家的建筑設計大師借鑒用于建筑設計比如隈嚴吾,在建筑設計方面,他覺得平靜和諧的建筑趨勢是當今人心所向,建筑應關注身體與自然的平衡,關注健康和諧的發展。究其原因,是因為它與道教的教理教義有關系,讓建筑與人心都回歸自然,順應自然。
傳統元素在現建筑設計中的傳承
1.傳統符號
對于傳統符號的傳承即為傳統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之中的一項重要體現,就是說,傳統元素的傳統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思想符號”或是具體的“物質符號”來進行傳承。因此,在現代建筑設計當中,應當積極加強對于傳統符號的認知與了解,并將之更好的融入現代建筑設計當中。符號作為一項系統性且相對較為寬泛的概念來說,其中涵括了人、物、概念、思想等重要內容。在現代化的建筑設計中傳承應用傳統符號,可以采用具體的設計圖樣,也可以是對于傳統建筑手法的應用。在傳統因素和現代建筑設計之間發生了時空性的交匯,便可將傳統符號與現代符號進行精煉提取,促成此兩者間的有效融合,最終推動現代建筑設計能夠對于傳統元素符號實現積極性的傳承。例如在上海的金茂大廈設計案例中,設計人員便汲取了中國傳統塔的符號意蘊,采用中國的傳統塔結構,設計出了一座極具時代氣息與地方特色的建筑物。
2.傳統材料
對于傳統材料的傳承則又是現代建筑設計對于傳統元素進行傳承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建筑材料是建筑設計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不論是在傳統的古代社會還是當今社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當中的傳承,也需要加強對于傳統建筑材料的傳承。在我國傳統的建筑設計中對于建筑材料的選用大多以木材為主,以確保盡可能的做到對于自然環境的親近性,實現樸素自然的設計美感。在現代建筑設計當中盡管鋼筋、混凝土材料已經占據了主流地位,然而也可在主打格調中積極借鑒采用傳統材料所具備的特質。比如通過鋼筋混凝土,予以簡單的設計造型,于現代建筑設計之中體現出木質材料“親近自然”的風貌。再比如十字水度假村中將竹子作為主要建材與混凝土和鋼材相結合發展出新的構造及工藝,充分發揮傳統建材的風貌與優勢,同時也能堅固耐久。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當今時代,伴隨著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陜速發展,我國的建筑行業取得了空前的發展進步。建筑領域盡管其規模發展較快,但是文化發展卻相對滯后,同人們的文化需求呼聲出現了巨大的矛盾。因此,在現代建筑設計當中,積極開展對傳統元素的認知了解活動,并將之應用于現代建筑設計中,對于拓展我國現代建筑的設計風格將具有重要的價值,傳統元素所蘊含的人文性力量將極大的提升現代建筑的設計水平,并將持續推動現代建筑事業的高速發展。
(作者單位:南華工商學院)
作者簡介:姜艷華(1978-),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及室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