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標準化研究院
有機果蔬標準體系建設及示范
李 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標準化研究院
本文緊緊圍繞有機果蔬標準體系的建設及示范這個重要命題,通過調研、分析國內外現有的有機果蔬標準化情況,確定有機果蔬標準體系的編制原則和依據,搭建了有機果蔬標準體系,并將有機果蔬標準體系在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中推廣應用,示范效果顯著,實現了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和技術推廣一體化的跨越。
有機;果蔬;標準體系;示范
新疆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光熱資源,其果蔬產品種類多、風味好、污染少、糖分高,馳名中外的庫爾勒香梨、庫車小白杏、哈密瓜、吐魯番葡萄、焉耆紅辣椒、和田薄皮核桃等果品備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獨具特色的新疆果蔬亟待開發,果蔬產品市場競爭力急待提升,農業產業化道路任務艱巨。標準化作為一種技術集約化的重要手段,標準化技術基礎功能作用還沒有在果蔬產業中得到充分發揮,果蔬標準化的推行卻相對滯后,果蔬標準化未完全形成體系,產品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比例偏低,建立有機果蔬標準體系,實現果蔬產品有標生產、有標銷售、有標監督,有利于促進我區有機果蔬標準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命題。
國際有機農業和有機農產品的法規與管理體系主要分為3個類型,一是國際標準及規定,二是國家標準及法規,三是認證機構標準及規定。
在20世紀80年代,IFOAM制定并首次發布了“有機生產和加工的基本標準”,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各國政府開始關注有機食品生產和銷售的標準化。目前世界上已有約60個國家制定了本國有機標準及認證規范。根據各國目前的發展水平,預計整個歐盟的有機農田比例可在2030年達到25%。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農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中國于2005年頒布了有機產品國家標準《GB/T 19630有機產品》,同時出臺了管理有機認證市場的法律法規,促使中國有機產業向規范化方向發展。目前國內外眾多認證機構紛紛在中國開展有機認證工作,而且消費者也對有機產品有了更深的認識,中國有機產業將會進入穩定發展階段。但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國家對有機農業的定位不明確,各級政府對有機農業的政策和資金扶持不夠;生產管理和技術問題及產業化水平制約了有機農業的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國內市場開拓和國際貿易壁壘等問題亟待解決。
2.1以標準體系為主線確立基本框架。有機果蔬標準體系,說到底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技術支撐體系,是果蔬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技術保障。依據GB/T 13017《企業標準體系表編制指南》搭建了果蔬標準體系包含法律法規及通用基礎標準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管理標準體系四個部分。
2.2以環節為輪廓劃分標準的基本類型。標準體系既要簡明配套,又要科學適用。任何一個標準,應當說都有其規范、約束和界定的范圍。果蔬標準體系種法律法規從農業產業化角度考慮,包含36項,通用基礎標準體系從標準化環節考慮,主要包含標準化導則、術語、符號與標志標準、數值與數據標準、量和單位標準、測量標準5項18個標準。技術標準體系從果蔬產品的生產流通環節考慮,主要包括基礎設施標準、產地環境標準、農用物資標準、生產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安全衛生標準、檢驗、檢疫和試驗方法標準和標識、包裝、貯存、運輸標準8項194個標準,管理標準體系從人財務管理角度考慮,包含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2 項19個標準,而這些關鍵的環節間既相互關聯又相互配套。
2.3制定和發布了有機果蔬地方標準20項:《溫室有機番茄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辣椒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茄子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黃瓜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蔬菜生產技術規程》、《有機果品生產技術規程》《有機果蔬標準體系總則》、《溫室有機哈密瓜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葡萄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豇豆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菜豆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西葫蘆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西芹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草莓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水蘿卜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普通白菜(上海青)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水果黃瓜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茼蒿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本芹(芹菜)生產技術規程》、《溫室有機菠菜生產技術規程》,界定了溫室有機果蔬生產環境的保護與優化配置和優良技術。
2.4以發布主體劃分標準的基本層級。我國標準依據發布組織劃分為四級,即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果蔬標準體系包含國家標準81項,行業標準85項,地方標準46項,企業標準19項。標準又包括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兩大類。在果蔬標準體系構建中,標準依據發布主體和屬性分別進行了劃分。按照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劃分大類,先強制性標準、后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按英文字母的順序排序。
本標準體系的建設是依托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項目,通過項目實施,加大示范區果蔬標準化工作力度,提升示范區綜合管理水平和農業科技轉化能力;建立和完善示范區果蔬標準體系,打造有機果蔬示范基地,提高示范區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有機果蔬的示范、輻射和帶動功能,促進周邊和輻射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為有機果蔬標準化、產業化發展提供有益的經驗和可供借鑒的示范樣板。
3.1通過果蔬標準體系示范項目的實施,使有機果蔬產品生產基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切實有效地轉變當地農業產業結構,改善農村生產方式滯后、促進有機果蔬產業發展,使各族群眾盡快脫貧致富,促進新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保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果蔬標準體系建立和全疆果蔬示范基地樣板項目實施,探索了行政管理+科研院所+企業的新型示范模式,為果蔬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和果蔬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創建理念,為推進全區乃至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新的理論支撐。
3.2通過果蔬標準體系示范項目的實施,本來夏季飛沙走石,冬天寒風肆虐,一片荒灘戈壁的地區,經過幾年的建設,原來荒漠貧瘠之地,已變成溫室連片。項目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微生物施肥法,使耕地土壤表層含鹽量降低,有機質增加,有效的改善了土壤環境,增強果蔬抗病防蟲能力,減少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保護利用、發展自然界昆蟲、微生物與植物之間的平衡關系,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通過人與生物、動物生態鏈的調節,一方面為綠色、有機果蔬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一方面也為自然界及人類自身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可謂“功在當今,利在后世”。
3.3通過果蔬標準體系示范項目的實施,原來的荒地變成了果蔬滿地的良田,通過微生物肥料調節土壤環境結構,使得果蔬生產能夠可持續發展,改變當地農業產業機構,不斷加強農民標準化意識,提升當地果蔬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