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翠琴 /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蔡家橋林場
目標樹培育法森林撫育意義分析
胡翠琴 /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蔡家橋林場
目標樹培育法是現代林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林建設的需要,本文闡述了目標樹培育法森林撫育設計規定,及實施森林撫育所取得的效益。這對改變傳統的目標單一、措施單一、森林單一、功能單一的經營模式,培育多林層、多樹種、不同林齡結構的近自然林分,保護了生物多樣性,發揮了森林的可持續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目標樹;森林撫育;意義
森林撫育是提高林分質量,促進林分高產的有效手段,一直以來,森林撫育的主要措施是割灌、除萌、間伐、修枝,間伐強度為10-20%,郁閉度控制在0.6-0.7之間。2015年,安徽省在落實中央財政森林撫育項目過程中,提出了目標樹培育法,蔡家橋林場在實施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建設工程時,現有林培育采用的也是目標樹培育法。那么中幼齡林撫育采用目標樹培育法到底有什么樣的意義呢?為此,筆者從生態建設的角度進行分析,以致力于在生態文明建設新的歷史時期,在森林撫育過程中同時推動生態建設。
旌德縣中幼齡林撫育工作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近年來雖然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集體林業經濟的淡薄,偏重于其它林業產業經濟的發展,中幼齡林撫育工作被嚴重弱化,特別是2002年以來的0.4萬hm2退耕還林和“五八”綠化所造的0.8萬hm2馬尾松林林分分化嚴重,急待進行撫育間伐。
長期的實踐證明,中幼齡林撫育是加快森林培育的一個重要手段,是調整林分結構、改善林木生長環境,提高林木生長量和林分質量、促其盡快成林成材的有效措施。因此,在當前撫育工作嚴重松懈的情況下,提高對中幼齡林撫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撫育工作管理,加大撫育間伐力度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自2010年以來,旌德縣開始實施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 2010-2014年,蔡家橋林場共安排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1200 hm2,撫育作業設計依據的是國家林業局2012年制定的《森林撫育作業設計規定》,間伐作業采用的是強度控制法(蓄積強度不超過20%),以郁閉度輔助控制(0.6-0.7)。2014年國家林業局關于印發《森林撫育作業設計規定》和《森林撫育檢查驗收辦法》的通知(林造發〔2014〕140號),對撫育設計規定進行了完善,其最大特點就是提出了以生態優先、維護生物多樣性的觀點,也就是說,原來以發展經濟效益為目的培育用材,現在是以發展生態效益為目的培育森林。
2015年度蔡家橋林場實施中央財政森撫育補貼項目39.7hm2,國家木材戰備儲備基地建設項目137.8hm2,撫育作業全部采用目標樹培育法。采伐強度10—20%,郁閉度控制在0.6—0.7。在進行撫育作業設計調查時,先設計好目標樹種,用紅漆標注好目標樹、干擾樹。或者按照帶狀撫育方法,將林地分成若干帶,在帶內進行撫育,保留目標樹種,砍去干擾樹種。一般帶寬1-2米,帶間3-4米,帶間不撫育(稱為保留帶)。帶的方向應考慮氣候和地形條件,如緩坡地或平地南北設帶,使其林木充分接受陽光;帶的方向與主風方向垂直,以防止風害;帶的方向與等高線平行,以防止水土流失等。
3.1設計原則
森林撫育作業設計應當遵循現場調查、現場設計的原則,堅持生態優先、維護生物多樣性,以增強森林多種功能、提高林分質量為宗旨,在充分考慮森林培育目標和林分發育階段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確定撫育作業的內容和措施。設計森林撫育方式時,應當根據林分發育階段、森林培育目標和森林生態系統生長發育與演替規律綜合確定,使每一種或兩種以上組合的撫育措施能夠為實現森林發展目標產生正面效應,避免無效作業甚至產生負面影響。
3.2設計方法
在調查設計時,要分清目標樹、輔助樹、干擾樹,以目標樹為中心,伐除干擾樹和部分差樹,而對于目標樹無影響的輔助樹則予以保留。目標樹指符合森林經營目標,長勢好、質量好、價值高,發揮生產性和穩定性功能,保留到主伐齡級或培育目標后采伐利用的林木。數量的確定按樹種分:針葉樹種4-5m定一株;闊葉樹7-8m定一株。差樹是指火燒木、斷梢木、雙叉木、腐爛木、萌條、蟲害木以及沒有經濟價值的被壓木。輔助樹可以是目的樹種,也可以是非目樹種。由于差樹對于維護森林生態的自然和多樣性,穩定林分有利,特別是闊葉林,可以防止大樹的有用樹干形成側枝,所以必要的時候差樹也可作為輔助樹。
撫育采伐按以下順序確定保留木、采伐木:(1)沒有進行林木分類或分級的幼齡林,保留木順序為:目的樹種林木、輔助樹種林木;(2)實行林木分類的,保留木順序為:目標樹、輔助樹、其他樹;采伐木順序為:干擾樹、其它樹(必要時);(3)實行林木分級的,保留木順序為:Ⅰ級木、Ⅱ級木、Ⅲ級木;采伐木順序為:Ⅴ級木、Ⅳ級木、Ⅲ級木(必要時)。
目標樹培育法的前提是以生態建設為基礎,兼顧經濟與社會效益,這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也符合現代林業建設目標。
4.1經濟效益
以人工林計算,實施森林撫育能有效地改善林地衛生狀況,促進目標樹木生長,提高林分質量,同時優化樹種結構,林分各項功能得到加強。根據該縣調查數據,以12年生杉木林為例,從第8年進行撫育間伐,到第12年進行復測,進行撫育間伐的樣地每畝蓄積12.322 m3,沒有撫育間伐的對照樣地為9.228 m3,可以看出效果是比較明顯的。全場1200hm2人工中幼齡林如果進行撫育間伐,每公頃林木蓄積在原有基礎上凈增2m3,全場就人工林每年凈增2400m3,木材按市場價1000元/m3計算,直接經濟效益約240萬元/年。
4.2生態效益
目標樹培育法森林撫育項目實施后,能促進目標樹的生長,培育大徑材,同時有效改善輔助樹生長環境,加速森林資源培育,同時有利于充分發揮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態功能,改善林區生態環境,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效能。
4.3社會效益
國有林場森林撫育的實施,可以直接為當地解決勞動就業機會,增加林業收入,促進林業經濟發展,維護林區穩定。同時,在改變林業生產經營模式等方面起到示范和推廣作用,為林業可持續發展培植新的增長點。
目標樹培育法森林撫育是現代林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木材戰略儲備林建設的需要,通過目標樹的培育,兼顧輔助樹的保護與利用,一方面可有助于提高森林質量和林地生產力,進一步提高我國木材自給能力,構建木材安全保障體系,對解決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起到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探索掌握我省皖南地區主要用材樹種和珍貴用材樹種生長發育規律,摸索配套的培育技術和管理模式,為進一步推進地方主要用材樹種和珍貴用材樹種培育起到示范作用。
目標樹培育法改變了傳統的目標單一、措施單一、森林單一、功能單一的經營模式,培育了多林層、多樹種、不同林齡結構的近自然林分,保護了生物多樣性,在得到木材經濟利益的同時,充分保護了生態環境,發揮了森林的可持續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
[1]森林撫育作業設計規定.國家林業局2012.8.
[2]畢光銀.楓香大徑無節良材培育技術[J].科學時代,2012.1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