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桂蘭 郭玉敏 / 項城市委黨校
對項城市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調查與思考
位桂蘭 郭玉敏 / 項城市委黨校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在農戶間自發流轉十分頻繁,并且近年呈快速上升趨勢。探索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已是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糾紛調處機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
項城市轄15個鎮、6個辦事處,466個行政村,有農業人口102.8萬人,耕地面積116萬畝,人均耕地1.13畝,是典型的人多地少農業大市。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在農戶間自發流轉十分頻繁,并且近年呈快速上升趨勢。針對這一現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因勢利導,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題,以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為重點,以政策法律為導向,以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為抓手,以強化服務管理為手段,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維護農民權益為目的,規范有序地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適度流轉。截至2015年底,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31.1萬畝,占耕地面積的26.8%,涉及農戶5.5萬戶,流轉形式以轉包、出租為主,互換、轉讓、入股等流轉方式并存。在31.1萬畝土地流轉面積中轉包面積24.3萬畝,占流轉面積的78.1%,出租面積 4.5萬畝,占流轉面積的14.5%,互換、轉讓、入股面積2.3萬畝,占7.4%。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開展,促進了我市農業高產開發、農產品深加工、良種繁育、花卉種植和畜禽養殖等高產高效農業的發展,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健全組織,加強領導。2010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市政府依據有關法規政策,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出臺了《項城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意見》(項政〔2010〕57號),明確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獎勵措施和流轉原則,各鎮、辦事處按照市政府意見成立了相應組織。為我市農村土地流轉健康有序進行提供了政策、組織保障。
2.搭建服務平臺,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規范流轉。2010年底,市政府以農業局為依托,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設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大廳,各鎮、辦事處成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并配備專門人員負責,同時行政村明確一名村級土地流轉聯絡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市有服務大廳、鎮有服務中心、村有聯絡員三級聯動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體系,負責對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開展信息發布、合同簽訂、政策咨詢、價格評估、糾紛調處等服務,確保農村土地“流”的動,“轉”的出。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必須堅持“依法、自愿、平等、有償”的原則,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標準的書面流轉合同。市農業局按照《河南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則》和《河南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示范文本》的要求,統一了合同文本,各鎮、辦事處及流轉農戶按照市里提供的標準合同文本簽訂合同,從源頭上解決了農民因土地流轉而引發的矛盾糾紛。流轉過程中不存在“大躍進、強迫命令、行政瞎指揮”等行為。
3.認真清理違規流轉土地行為。經查,我市不存在定任務、下指標或將流轉面積、流轉比例納入績效考核等方式強制流轉的情況,沒有發現違背農民意愿強制流轉的行為,農業局及時把土地流轉資料登記歸檔,并對面積較大、時間較長的土地流轉項目加強監管,及時登記備案,確保土地流轉不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土地用途、不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4.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糾紛調處機制。為了公正、及時解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成立了項城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委員會,并在市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設立了仲裁庭。各鎮、辦事處成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委員會,設立調解庭,逐步建立健全鎮村調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體系,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雖然我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需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重視和解決。一是土地流轉手續不健全,程序不規范,存在糾紛隱患;二是管理服務體系還不完善,流轉信息不通暢,服務范圍較小;三是政策宣傳不夠深入、流轉范圍和規模較小,群眾對土地流轉的認識還存在誤區;四是政府服務缺位,主要表現為個別鎮、辦事處對土地流轉工作認識不到位,工作消極,不愿意抽出專業人員去做這些工作。
1.提高認識,領導重視。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關系農民切身利益,關系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關系著新型農業現代化進程快慢的問題,同時也關系著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繁榮、穩定和發展,因此各級各有關部門務必高度重視,明確責任,穩步推進,確保這項工作取得實效。
2.積極培育各類流轉主體,提高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培育各類規模經營主體是土地流轉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要立足當地優勢和特色農業,通過招商引資、政策扶持等多種手段,積極培育各種類型的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鼓勵他們以不同方式通過土地流轉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多種形式推進適度規模經營。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應加大對涉農資金的統籌協調,用于支持土地流轉服務平臺的建設和對帶動能力強、流轉規范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獎勵,推動他們進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提高抗震減災能力。農業、林業、農機、畜牧等部門在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標準化生產、農機裝備等方面及時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持,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下鄉和技術培訓。
4.完善糾紛調處機制,依法調處流轉糾紛。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產生土地糾紛在所難免,所以我們要在積極推進流轉工作的同時,要同步完善糾紛調處機制,依法開展土地流轉糾紛的調解和仲裁工作,確保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5.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探索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可以依法確認農民對承包土地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明晰土地承包經營權歸屬;可以有效避免因權證不全和權屬不清產生的土地承包糾紛,維護農民承包權益;同時對保持現有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依法促進農村土地流轉、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有效利用農村土地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讓群眾明白確權登記頒證的意義,群眾才會很好的配合,從而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順利開展。
我市在貫徹落實深化農村土地流轉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工作的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促進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適度有序流轉,但還存在著問題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創新思路,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這一中心任務,突出重點,落實措施,努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為項城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