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彪 張子文/華北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發展鋼結構住宅遇到的瓶頸及策略
周彪張子文/華北理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相關技術的飛速發展,政策條件的改變,我國建筑業在采用新結構體系,新施工技術、新材料方面的發展十分迅速,且在住宅建筑上尤為明顯。鋼結構住宅建筑體系的開發,解決了粘土磚生產所造成的耕地和環境的破壞,同時因使用大量鋼材,對于鋼鐵企業的發展開辟了新市場,還起到了一種拉動作用。目前鋼結構住宅初露端倪,但發展十分迅速,發展計劃己列入國家產業技術政策。鋼結構住宅具有自重輕、抗震性能好、有效使用空間大、施工周期短、工業化程度高、節能環保等特點,有利于建筑行業的科技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工程質量的改善,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鋼結構住宅;市場;政策
在我國大力推行鋼結構,是新的歷史時期的必然選擇,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兩型社會的重要環節。但目前,在我國推行鋼結構,面臨著一些現實困難,制約了鋼結構的推廣與應用。主要體現在從業人員缺乏專業性、技術支撐不足以及后續的市場及監管方面的欠缺。
1.1從業人員缺乏專業性
目前我國傳統建筑行業發展較為成熟,而鋼結構行業依然處于起步階段,也就不可避免的面臨著鋼結構的專業設計院缺乏,鋼結構的發展缺乏一個成熟有利、系統化的平臺;鋼結構的專業人才儲備不足,行業內鋼結構的從業人員中,設計師、工程師、建筑師等專業技術人員尚未形成一個完備的專業體系。同樣的問題存在與鋼結構企業中,作為新興領域,整個產業中不可避免存在著空白領域,專業工程技術人員較國際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整條產業鏈從設計人員、技術人員及工廠車間的工人,總體水平偏低。具有專業知識的鋼結構監理人員與檢測人員也有很大的缺口是目前亟需解決的。
1.2技術支撐不足
技術支撐方面的不足,主要存在于鋼結構材料方面與鋼結構的研發推廣上。就鋼結構的材料本身而言,抗震設計、防火、防腐性能,尤其是涂層的耐久性始終是制約鋼結構發展的瓶頸。而在鋼結構的研發推廣上,存在的問題更加多,諸如鋼結構建筑圍護體系,尤其是住宅三板體系的難題;鋼材標準未能與國際接軌,國際間設計規范存在轉換空白;技術上的創新不能及時轉化成鋼結構發展的成果;缺乏著設計、施工、生產、使用一體化的壽命周期技術等主要問題。
1.3市場及監管方面的欠缺
市場方面突出的問題主要是鋼材和鋼結構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布局缺乏宏觀規劃性;低端鋼產品產能過剩,無法實現產能間的調配轉換;生產效率與效益總體偏低,性價比不高,容易造成資金上的壓力與風險。監管方面面臨的問題體現在鋼結構的產業化政策欠缺;關于鋼結構的法律法規、行業的規范尚未形成完善的體系;鋼結構產業的質量監管缺乏嚴格完整的認證標準;監管標準、監管范圍、監管單位、監管人員都有待明確。
2.1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
鋼結構建筑行業中缺乏高精尖人才,從業隊伍水平總體偏下,在這樣的背景下,更要實施人才戰略,建立起一套多層面、多維度、立體化的專業人才體系,注重整個行業的人才分布,從最頂端的科研專家,到中間承上啟下的研發、設計等人員,要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就要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1)培養鋼結構的專業人才,要從源頭做起。在科研教學機構中,比照傳統建筑領域的相關專業課程設置,增設鋼結構的專業學科,加大高等教育中鋼結構學科所占的比重,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從本科階段到研究生階段,從鋼結構自身到與其密切相關的軟件的開發與應用,材料的研究與創新,設計的標準與規范,都要形成完整的教育科研體系,避免出現人才的斷檔,研究領域的空白。(2)鋼結構的生產企業應該重視員工的專業素養,聘請高端人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員工自身的專業素養,學習新技術,采用新工藝,注重產業鏈中薄弱環節的改進,克服企業發展中的短板。
2.2彌補技術支撐不足
充分順應國家關于“綠色建筑與建筑工業化”的行業產業政策,注重創新在行業產業中的關鍵作用,在科研與市場中建立相互依托互為補充的創新體系,尋求核心技術的新突破,實現行業結構的調整,推動標準規范的技術革新,進而推動鋼結構建筑行業的標準化、工業化、信息化,推動設計、施工、生產、維護系統化。在產品的研發中,鋼結構企業只是連接研發與市場的橋梁,政府的宏觀調控應該發揮出相應的調配作用,整合資源,助推企業將新技術新工藝應用到生產環節。
2.3解決市場與監管方面的欠缺
政府在宏觀調控上,將行業的發展重心適當的逐步的朝鋼結構建筑上傾斜,給予政策上的支持,推動銀行與企業的對接,為企業提供專項貸款,調整稅收政策,重點培養新型企業,扶持龍頭企業。注意產業供需關系的平衡,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化開拓新市場,做大既有市場,化解產能過剩與產業分布不均的現實矛盾。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加大科研投入比例。對鋼結構的企業給予相關的優惠措施,大力扶持發展鋼結構企業,開展試點示范,鼓勵和推動市場的發展。監管結構應明確完善的鋼結構行業標準,加強質量監督,做好鋼結構的產品質量認證工作,多部門聯動,確保監管工作沒有盲點。
作為住宅建筑的一個分支,鋼結構住宅有著傳統住宅無法比擬的優點,在美、英等國家的發展和應用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同時給當地的住宅產業和建筑行業帶來一場深層次的革命。在我國,民用住宅作為目前需求量最大的建筑產品之一,其相應的住宅產業也逐漸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鋼結構住宅建筑體系以其外形美觀、室內空間大、結構部件輕、抗震性能好、工業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積小以及資源的可持續性等一系列優勢,在建筑市場中展示出其廣闊的應用及發展前景。因此,可以說鋼結構住宅代表了我國民用住宅未來的發展模式,發展鋼結構住宅易于實現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和系列化供應,符合我國建筑也走產業現代化的道路。大力發展鋼結構住宅,實現住宅的產業化是從根本上解決并改變現有住宅經營方式的有效途徑。
[1].韓睿華.3大軟肋制約推廣應用 鋼結構住宅原地踏步.中國質量報,2010.3.26.
[2].李良慧.建筑房屋鋼結構與混凝土結構的技術經濟比較,青島理工大學工程碩士學位論文,2012.
[3].劉君霞.鋼結構住宅的發展趨勢與推廣[J].建材世界,2014,35(1):48-50.
[4].王兵,劉曉.我國發展鋼結構住宅的重要意義[J].沈陽大學學報,2004,(2):74-76.
[5].鄶國雄.關于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研究與實踐[J].住宅產業,2016,01,:26-29.
[6].李國強,王彥博,陳素文,孫飛飛.高強度結構鋼研究現狀及其在抗震設防區的應用問題[J].建筑機構學報,201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