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暨海外投資峰會在滬舉行
10月19日,2016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暨海外投資峰會在滬舉行。論壇由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暨海外投資峰會組委會主辦,由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工商專業委員會支持,由家族辦公室聯盟、國際資本市場服務協會、遠東華爾街財經傳媒機構、中國房地產業海外投融資中心協辦。論壇主題為 “中國資本,全球配置”。
上海市外國投資促進中心、上海市對外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宗宇燕,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效定,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工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蔚,浦東新區僑務辦公室李亞山處長,中國策劃研究院院長、智庫中國CEO陳國慶,浦東歐美同學會常務副會長李偉民,上海市僑商會副會長陳田忠,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辦公室主任王惠潮,意中交流協會主席、法拉利中國俱樂部主席朱裕華,美國上海商會會長、舊金山市政府對華事務特別顧問朱元忠,加拿大亞洲商會執行副會長袁新怡,希臘領事館商務處副領事Ourania Tsiknaki,澳大利亞領事館商務處(澳貿委)投資經理寧杰,中國策劃研究院技術委秘書長、亞洲十大品牌創新人物龍夫等嘉賓出席本次論壇。
陳國慶表示, 當前的問題是,資本和資源如何在共享的平臺上進行互換,這是一個基礎。如何把我們的資本有效輸出,是今天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的話題。他還提出了三個觀點,第一,資本是要流動起來,要意識到兜里的錢是可以去投資、增值的資本;第二,要充分的意識到,在中國多的是錢,缺的是優質的人才;第三,資本需要配置好,對資本前景的認識,能夠把資本的和國際的資源進行有效地配置,使資本能夠在最大的空間進行發展。
零點國際發展研究院院長、未來商習院院長馮晞表示,當我們要走出去,要去投資,通常會想“我們需要什么”,其實換一個角度想,國外需要什么,我們有沒有理解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帶一路”,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事件,更是一個文化事件,中國的文明如何在全世界崛起,中國的軟實力、文化的影響力、國際的話語權等等。
馮晞講到,如果要在海外長期、可持續地健康發展,首先要“走出去”,這代表硬實力;然后要“走進去”,要和當地的社會、文化融在一起,這是一個軟實力的代表;前兩點完美的結合,最后可以“走上去”,得到尊重。這個過程對應的是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響世界,不論對國家、企業還是個人來說都是通的,關鍵是如何去做。他提到,企業家要經歷先知、先思、先行、先獲的過程,就要去創造需求,創造模式,創造價值,創造服務。
《經濟學人·全球商業評論》主編吳晨認為,全球化與科技變革造就了25年的繁榮,但也影響了就業與工資的增長,全球金融危機后低迷的經濟復蘇并未能讓大多數人受益,當前是精英和普羅大眾脫節的時代。中國在全球化浪潮中迅速崛起成為一個經濟強國,當前面臨著潛在的全球化低峰,同時,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需要擔負起鼓吹全球化和引領經濟發展的重任。
吳晨表示,資本的全球化值得反思,過去的15年是資本全球化喧囂的時期,未來歐洲和美國的發展不容樂觀,未來增長真正的看點還是在亞洲。歐洲目前的困境給了中國企業選擇和并購歐洲有品牌、有技術的中小企業一個機會,但同時企業要了解當地的思潮,明年法國和德國的大選會進一步影響未來歐洲的走向,風險不容小視。
吳晨認為,中國未來發展的引擎是消費升級帶來的快速增長,以及海外并購帶來的資源接洽,多元化的配置。如果中國企業可以良性地走出去,把握全球對資源,并帶動消費增長,那么未來是非常可期的。

中德工業4.0研究院執行院長盧文軍表示,“Made in China”一詞人盡皆知,中國制造業是為大家引以為豪的,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制造業逐漸顯現出后勁不足、疲弱的態勢,工業企業同比增幅大幅放緩;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不足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盧文軍講到,中國制造業存在六大挑戰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經濟的效益增速過緩,質量基礎相對薄弱,資源利用效率偏低,行業信息化水平不夠。值得注意的是,創新能力不足是因為技術投入本身就不足,我國制造業在技術方面的投入與先進國家還存在很大差距。
對于最近很多機構預測中國經濟已從L 型向U型轉化,盧文軍認為目前中國仍走在L型的發展當中。他認為,中國制造業必須要盡快走出發展低谷,助力大中型企業,在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解決產能過剩。
瑞典英諾迪克公司董事長烏江認為,從最近幾年中國企業的海外收購并購案例中可以看到,人才和市場是兩大核心的驅動因素。中國企業全球化的過程中,人才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全球資產配置、海外收購中,人才策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海外企業的品牌優勢、技術優勢、服務優勢如何與中國市場結合,也是中國企業比較關注的。
烏江介紹到,北歐既有消費者比較熟悉的宜家、H&M、沃爾沃,同時又有很多的創新企業聚集在這里,包括全球最大的正版流媒體音樂公司Spotify等,我們平時用的曲別針、牛奶飲料用的紙盒包裝都是瑞典發明的。
烏江表示,在北歐的收購并購的投資不能只局限在創新企業,也要關注大量的成熟企業。中國有企業PE階段就達到上百倍的情況,相比之下,瑞典的資本市場價值比較理性、合理,根據過去經驗,整體市場價值平均是在6至7.5倍左右。此外,瑞典在團隊、公司治理、契約精神等方面都非常規范,這在歐洲的國家里也是領先的。
澳大利亞Capital Pitch科技創投平臺創始人兼CEO Jeremy Liddie表示,當下澳洲的創業家精神雖然不夠完整,但是創業者們主動為社會貢獻了大量的就業和機會。澳洲的創新力同亞洲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特點。
結合自身企業的具體實踐,Jeremy則認為,科創企業有了政府的相關政策扶持,才能在融資等各個相關方面得到更加明顯的優勢。
Jeremy表示,“創新”這個詞,其中包含的意義應有創造力和革新,因此我們在創造的同時,不要忘了原有科技的升級。澳洲之所以有著旺盛的創造力,與其歷史傳統、人才引進以及政策扶持有關。與美國、以色列等國家相比,澳洲的各種強勢產業在世界的競爭之中也存在著獨特優勢。
中國理財師職業化聯盟主席、鑫州理財創始人兼CEO 夏文慶認為,從財富管理的角度來講,海外資產配置不僅能夠去尋找到更好更多的投資機會,同時也能分散國內的系統性風險。
夏文慶從定義、服務目標、專業要求、客戶粘性、盈利模式等角度對比分析了財富管理與資產管理的區別。他表示,財富管理是通過對客戶的深入了解,科學地規劃客戶現在及未來的財務資源;利用各種社會資源,使其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和心態,做好每一個重要的家庭財務決定。
夏文慶還認為,中國并不缺海外投資的渠道,甚至非常豐富,而問題在于這些渠道適不適合投資者。
最后,夏文慶對如何搭建家庭投資理財的投資框架做了闡述。第一,為什么要投資?第二,如何把投資風險降低到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第三,如何運營不同的投資方式來降低投資風險?第四,如何制定投資組合管理策略?
零點國際發展研究院院長、未來商習院院長馮晞,中德工業4.0研究院執行院長盧文軍,瑞典英諾迪克公司董事長烏江,澳大利亞Capital Pitch科技創投平臺創始人兼CEO Jeremy Liddie,中國理財師職業化聯盟主席、鑫州理財創始人兼CEO 夏文慶,英國Matini Montecristo律師事務所創始人Ardeshir Matini圍繞“中國資本,全球布局,全球配置”的主題展開了頭腦風暴。頭腦風暴由《經濟學人全球商業評論》主編吳晨主持。
朗詩綠色地產副總裁兼美國控股公司董事周勤、東方智慧城置業總經理宋毅、星家總經理徐承、居外·中國區總經理葛奕婕、鏈家·海外事業部總經理時今強、安居客·海外市場總經理張瑩圍繞“中國房企‘走出去’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展開了圓桌討論(一),圓桌討論(一)由北京中房研協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中國房地產業年鑒》執行主編李戰軍主持。
中建投資本董事總經理楊崇藝、德晟資本REIT事業部總經理車陽、厚祿資本聯合創始人王雷、祺翔資本副總裁吳懷民、鼎信長城海外投資副總經理張茂、圍繞“海外資產配置與私募機構的投資機會”的主題展開了圓桌討論(二),圓桌討論(二)由遠東華爾街財經傳媒機構創始人兼CEO李宏濤主持。
睿璞家族辦公室創始人郭升璽、倫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阮嘉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 華東區金融行業合伙人祝維純、京華山——財富管理公司副總裁蔡學忠圍繞“CRS對海外投資的影響及應對之道”的主題展開了圓桌討論(三),圓桌討論(三)由家族辦公室聯盟常務副會長陳光銳主持。
本次論壇還進行了“尋找全球好項目”的啟動儀式,來自美國、歐洲、澳洲本地的代表發布了六個項目,各種好項目今后將不斷地推送給投資者。同時,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晟還發布了《海外投資研究報告》。

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暨海外投資峰會組委會秘書長詹金龍致閉幕辭,他首先感謝了各協力單位、演講嘉賓、圓桌嘉賓以及合作媒體,感謝親臨現場的參會者,感恩各位對峰會的支持,使得這次峰會取得了圓滿成功,期待明年再相會!
本次峰會還開通了“全程”直播頻道,以便讓更多的未能到達現場的投資者了解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