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光
互聯網下一個戰場是聲學
《亞馬遜Echo研發幕后全揭露》再次讓市場想起Amazon的Echo,語音交互革命的原型已經迭代,互聯網廠商今年預計將大舉進軍智能音響領域,行業有望突破臨界點。新產品的上市總是會經過熱鬧后歸于平靜,但是當我們再次關注時發現,產品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期。根據2016年4月CIRP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亞馬遜Echo的銷量預計已經超過300萬臺,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的銷量達到約100萬臺。約有3.5萬人在亞馬遜網站給這款擴音器打過分,評分有4.5星之高,滿分為5星。201 5年以來,Echo在亞馬遜用戶中的產品認知率和擁有率不斷提升。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Echo在美國亞馬遜用戶中的認知率達到61%,在客戶的亞馬遜設備擁有率提升至5%。相較智能手機在2016年的出貨量下降,語音交互產品的銷量火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音樂儲備需軟件先行
互聯網公司頻繁參與音樂版權爭奪,全球進入數字音樂時代,但是依然需要硬件落地,智能音響滿足聲音的輸出要求。國內外互聯網公司紛紛加入音樂版權的爭奪。一個有趣的現象可以看到,現在出現很多歌曲只有單一的平臺可以收聽,比如Q。音樂成為《中國好歌曲第三季》全網獨家音頻首播平臺,蝦米上的正版限制越發嚴格。現在已經很難在一個平臺上聽到所有的歌曲,音樂版權的爭奪基本進入平穩期,精英消費群體的付費習慣也已養成,預計下一步的變現方式將是智能硬件。
得益流媒體迅速增長,全球數字音樂規模首超實體音樂。IFPI的2016年全球音樂報告指出,得益于流媒體收入45.2%的增長率,數字音樂創造了10.2%的收入增幅,總量達67億美元,銷售占比45%首超實體音樂。音樂行業的整體收入增長了3.2%,達到了1 50億美元的規模,這也是近20年來音樂行業首次實現逐年增長。
流媒體音樂時代助力智能音響市場發展。我們認為在流媒體音樂時代,具備WiFi聯網、流媒體音樂播放接口和語音交互功能的智能音響產品能夠受益音樂行業發展潮流,市場空間廣闊!從CES2015/2016參展情況來看,超過三分之一的消費電子品牌都展出了智能音響產品,除去國內新興的Sonos、叮咚智能音箱、電蟒智能云音響外,三星、LG、松下、索尼也紛紛推出智能音響產品。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看好智能音響市場:
1.符合流媒體音樂發展潮流:大多數智能音響具有流媒體播放接口。以Sonos為代表的智能音響采用開放式策略,與第三方音樂服務商合作,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流媒體音樂播放服務。目前Sonos在國內的合作伙伴包括網易云音樂、QQ音樂、蝦米音樂等主流音樂服務商,用戶可以將這些音樂服務商中的曲目同步至Sonos自身APP從而在智能音響上播放。也有以電蟒云音響為代表的智能音響廠商通過自建云曲庫,為用戶提供高品質流媒體音樂服務:
2.結合智能語音操作及其便捷:智能音響搭載語音交互功能是大趨勢,通過語音進行操作較傳統音樂播放更加便捷。同時也能通過APP遠程操控音響系統打破距離限制,無需復雜的布線安裝。
3.盈利模式變化,未來目標是打造聲學生態圈:智能音響的核心優勢不是信號傳輸無線化,而是聲學生態圈的構建!智能音響硬件產品獲得用戶認可后,廠商可以通過自有平臺掌握用戶大數據,進而聯合流媒體音樂服務商、音樂人和唱片公司提供精準營銷、音樂推廣等增值服務,擺脫單純靠硬件銷售盈利的模式,構建“用戶+智能音響+大數據+增值服務”的聲學生態圈!
目前智能音響市場保持較快增速增長,增速是手機三倍。根據IDC報告,在2014年,全球無線音響市場規模為69億美元,而到了2022年,這一數字將達到385億美元。在智能家居和智能音樂催化下,市場尚具有較大提升空間!
中國是音響的制造和出口大國。2014年中國主要電子音響產品總產值約為2,774億元,比2013年增長15.54%。該行業受國內外宏觀經濟情況影響較明顯,波動較大,細分行業較多,情況差異大。隨著人均收入的增長,消費能力的提高,音響產品逐步向二三級市場滲透,未來國內市場還有很大的需求空間。產業鏈成熟,巨頭布局完善
智能語音產業鏈分為三部分,分別包括智能語音技術提供商、后端服務提供商以及入口平臺商。其中,智能語音技術提供商著重語音合成、語音識別等基礎技術的研發,為下游的入口層提供基礎技術支撐;以智能家居、個人語音助手、語音搜索為代表的入口平臺則繼續整合后端服務提供商(比如電商、本地生活等)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完整智能語音人機交互體驗。
智能語音產業參與者可以分為兩大流派:從科研實驗室走出來的獨立語音技術提供商以及希望搶占下一代入口的互聯網巨頭。作為科研驅動型行業,智能語音技術研究最早起源于貝爾實驗室,斯坦福、卡內基梅隆等學校的研究為智能語音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蘋果Siri的雛形便是源自于斯坦福研究院聯合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等多家機構承擔的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的CALO項目。Nuance也是源于斯坦福研究院的STAR實驗室。國內的語音技術公司同樣大多都脫胎于中國科學院聲學所、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科研機構。而隨著語音日漸成為人機交互的重要方式,互聯網巨頭們為了爭奪下一個入口,在智能語音市場也展開了瘋狂的“軍備競賽”,以亞馬遜、谷歌、蘋果、微軟、百度、騰訊、搜狗為代表的巨頭紛紛通過并購與自研推出自己的語音產品,加大對語音市場的爭奪。
投資建議
我們預計智能音響行業有望成為新的互聯網和物聯網入口,互聯網廠商加速切入,從CES等展會觀察到約三分之一的廠商在布局聲學產品。音樂占據人們的時間,平均家庭收入33,800美元的家庭平均每周花19小時聽音樂,音樂支出占到娛樂花費的18%。音樂的商業模式在數字時代正在變化,內容收費需要與硬件結合。智能音響更多的價值也體現在家庭物聯網的整合控制和人工智能的實際載體。
電子行業相關標的:1、音響制造廠商:推薦國光電器,關注漫步者:2、消費電子芯片廠商:推薦全志科技,關注北京君正;3、聲學元件廠商:推薦歌爾聲學、信維通信。
計算機行業相關標的:1、軟件平臺處于產業核心地位:重點推薦科大訊飛、和而泰;2、家用服務機器人是產品最終發展形態:重點推薦參股Jibo智能家用機器人的東方網力;3、平臺內容提供商受益新的商業模式:建議關注與圖靈機器人合作的奧飛動漫、內容及版權提供商光一科技、安妮股份等。
傳媒行業相關標的:1、音樂藝人:推薦蘇寧環球,關注共達電聲:2、音樂演出&音樂綜藝:推薦華錄百納、中南文化;3、播映平臺:推薦暴風科技,關注樂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