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死亡?在絕大多數國家,腦功能不可逆轉的喪失——或稱“腦死亡”——是死亡的判定標準。但據國際媒體2016年4月22日報道,致力于所謂“修復”和“復生”技術的美國保健公司——生物夸克宣布,死亡或許并非“不可逆轉”。該公司將挑戰極限,測試死亡是否真的不可逆轉。
生物夸克的老板巴斯德指出,盡管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缺乏實質性再生能力,但許多非人類物種,例如兩棲類、真渦蟲和一些魚,哪怕在經歷嚴重威脅生命的創傷后,也一樣能修復、再生和重構顱腦和腦干的許多部分。
證實死亡與否,在過去是簡單明了的事。當心跳停止,呼吸也消失,人就死了。由于血液不再流動,缺氧迅速導致腦干功能的永久性喪失。但現在要想證實死亡,則復雜多了,因為在腦干永久性停止運轉后,有可能繼續保持心跳。例如,把已經腦死亡的患者與呼吸機相連,為身體和心臟人工充氧,心跳就可繼續。
巴斯德和生物夸克創始人佩連,是“復生”項目的咨詢委員會成員。該項目旨在探索用于人類神經再生和神經復蘇的尖端生物醫療技術。該項目將聚焦腦死亡(或不可逆昏迷)狀態的臨床研究。該項目的研究對象(都是腦死亡者)均符合美國相關法案要求,并且目前依然在接受心肺或營養支持。在許多國家,這樣的人被稱為“活死人”。
巴斯德說,“復生”項目的終極目標,是誘導能讓中樞神經系統開始形成和正常運作的再生和重構事件。簡單地說,就是誘導細胞抹掉自己的歷史,具有起死回生的能力。為了完成如此復雜的目標,生物夸克公司將聯合運用某些生物再生工具及其他一些現有的醫療器械(這些器械通常被用于刺激那些有嚴重意識障礙的患者)。
巴斯德表示,該公司首批將測試20名志愿者。志愿者招募工作將立即展開。第一階段測試將是非隨機的單組“驗證性”研究。科學家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掃描,檢測年齡在15~65歲、因為大腦創傷而被宣布腦死亡者。科學家將運用涉及縮氨酸、激光、干細胞和正中神經激發的技術,嘗試逆轉這些患者的腦死亡(即讓他們起死回生),同時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掃描檢測患者。巴斯德說,該公司希望能在前兩三個月的測試中取得成果。一個正面結果將是,在脊髓上端(“活死人”身上依然“活著”的最高部位)和腦干最低部位(腦干死亡的最低部位,也是負責自主呼吸和心跳的部位)的交叉處,細胞復生。
但這項研究要想推廣開的話,很可能還要等幾年。畢竟,非隨機單組研究與隨機控制實驗差得很遠。沒錯,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人腦和人體神經系統或許并不像人們假定的那樣一成不變和無法修復。然而,隨著醫療技術和神經科學的進展,人們認識到,腦死亡也并不是可被輕易逆轉的。有專家指出,大腦是一個很苛刻、很復雜、也很脆弱的器官。哪怕是短暫的血液供應中斷,也可能對大腦的活躍部分造成永久性損害。雖然某些大腦部位更堅韌,或者有更可靠的血液供給,但一個人需要大腦整體運作良好才能生存。重要的并不僅僅是腦細胞,而且是腦細胞與許多其他部位的連接方式,而這些方式的復雜程度超過我們的想象。讓大腦的單個部位復蘇或許有幫助,但這與復蘇整個大腦相比還差得很遠。所以,要想讓腦死亡者起死回生,實際上很難。很多情況下,這完全不可能。
但巴斯德樂觀地估計,生物夸克公司讓腦死亡者起死回生的測試,有可能最快在2017年取得成果。實際上,他的樂觀并非沒有道理,因為從一定意義上說,讓腦死亡者起死回生已不是什么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