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燕++葛瑩瑩
自1956年入黨至今,葛紀謙的黨齡整整60年了。2016年,河南省委為他頒發了“中原先鋒”的榮譽紀念章。
“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這天上午,他在家里應邀接待了我們。簡短地寒暄之后,清了兩聲嗓子,算是進入話題。像之前很多次與人交談一樣,他首先對雜志社領導的關心以及記者的到訪表示了感謝!緊接著,他做了簡短的開場白:“參加工作時間較長,入黨超過50年,雖然做了一些事,但是和黨的要求相距甚遠。回味起來,應該說是平平淡淡,但是也算無愧于心,無愧于組織上對自己的培養和教育。”
雖已年近八旬,但葛紀謙的思路非常清晰,記憶力更是超強。
1956年5月8日,是葛紀謙永生難忘的日子,那是他入黨的確切時間。當時,在鄭州市第一高級中學(現鄭州一中)讀書的他,只是一個高二的學生。時隔60年,葛紀謙對他的入黨介紹人仍然記憶猶新,季鴻和路德仁,兩人都是他的老師。
無論在當時還是如今,一名高二的學生能夠入黨,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歷史的原因和現實的表現……很重要的一條可能是我政治上追求進步,昂揚向上!”接著,他把話題追溯到以往……
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伊始,葛紀謙便成了一名少先隊隊員,戴上了紅領巾。“在少先隊期間,當過大隊長,三道杠。”老人興奮地拍拍自己的胳膊,似乎回到少年時期。兩年之后,由于優異的表現,他又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我的成長是入了隊、入了團,在少先隊的培養教育下,在共青團的培養教育下,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我于1956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了黨,舉過手,在黨旗下宣誓,永遠忠于黨,把一切獻給黨,像入黨誓言上所說,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成為葛紀謙入黨時候的志愿。“按現在講,叫初心。”葛紀謙說,“初心就是當初你給組織上怎么表示的,誓言是怎么講的。不忘初心,就是永遠記著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永遠記著是黨組織把自己培養起來的,一生獻身于黨的偉大事業。”
葛紀謙的祖上是貧農,他的父親要飯出身,為了討生活,背井離鄉,最后落腳鄭州,在鄭州拉過人力車、架子車,蹬過三輪車。他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工人的孩子”,“是黨讓像我們這樣的家庭,得到了翻身;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短短20分鐘內,葛紀謙至少三次講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的一切……”這樣的話,帶著他那個年代特有的豪氣,而每次“就沒有我們的一切……”后面的內容又都不相同,翻身解放、家庭幸福、民族復興等都成為關鍵詞。在他的心中,是黨賦予了太多太多事物的新生,對黨葆有的情愫延展著他的人生命脈。
“我要做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高中畢業時,葛紀謙本想報考工科或者理科,“我覺得可以實實在在地為國家做點事”,但是后來由于個人條件和組織上的期望,他還是報了文科。1958年,20歲出頭的葛紀謙踏入了鄭州大學的校門,成為政治歷史系中共黨史專業的一名大學生。
大學期間學習的是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等科目,葛紀謙門門都能如數家珍。他時刻牢記著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在文化上提升自己,在政治上求得進步。他說那時候只有一個志向,也是“好高騖遠”,“我要做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革命理論運用好,大學畢業以后,致力于宣傳毛澤東思想,當時就這么一個天真的想法。”
他向前探探身子,提高了聲調,揮著手勢,仿佛已然走過全世界各地,把毛澤東思想宣傳到了所到之地,“用毛澤東思想指導全世界人民的翻身解放”。
葛紀謙說,通過在政治歷史系四年的學習,他進一步理解了馬克思主義是什么,毛澤東思想是什么,中國革命靠的是什么,我們怎么樣才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翻身解放,健康成長。
“但是現在看來一輩子也做不到,也不夠格。”葛紀謙喃喃地說。
他的思緒回到了延安——那片紅色圣地。他說,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時期講過,我們黨的高級干部,有一百個、二百個精通馬克思主義,我們的黨和國家就一定是不可抵擋的,我們將是無往而不勝的。
“毛主席的話到現在,仍不過時。”葛紀謙堅定地說。
早在2013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就指出:“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也是領導干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毛澤東同志曾經提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提高我們黨的戰斗力量。這個任務,今天依然很現實地擺在我們黨面前。”
2016年11月11日,記者采訪的當天,距離我們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閉幕過去半個月。當講到要增強看齊意識時,葛紀謙每每加重語氣強調“要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
學生時期的錘煉,讓葛紀謙更加堅定了共產黨員的信念,在理論上、思想上、行動上,聽黨的話,跟黨走,為實現黨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偉大目標而努力奮斗。在這一時期,“這個誓言開始變為自己的行動”。
“革命干部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1962年大學畢業之后,葛紀謙先是留校兩年,到了鄭州大學人事處工作。這與他的期望是不相符的,他想任教,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共產黨歷史,“為了在中國更深入地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從自己想要任教到被組織上分配去做行政工作,葛紀謙的內心“有點想不通”。然而當時已有6年黨齡的他還是意識到了自己想法的失當,他稱之為“個人主義”,“要克服個人主義,一切聽從黨的分配,黨叫做啥就做啥”。
葛紀謙說,大而言之,就是一切聽從黨的召喚。而兩年后真正走出校園,調到河南省委宣傳部工作崗位上,他才真正體會到“革命干部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這句話的深刻內涵。
60年代中期,隨著省委宣傳部到信陽參加農村社會主義教育,對于葛紀謙來說,是他人生中一個新的奠基。
葛紀謙到現在還記得,當時他們下到了信陽市五星公社牌坊小隊。一年的時間里,吃住都在群眾家里,和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從此真正了解群眾”。“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和農民在一起。”葛紀謙說,如果說自己的一生,如何真正了解了自己父輩的生活,那么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這是一段難忘的記憶。”在此之前,他雖然知道父輩們經歷的苦難,以及他們的勤勞、勇敢,但是沒有親身的實踐,而在這段時間,他有了自己的實踐,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和群眾一起挨家挨戶挖茅坑,把糞便倒在農田里。
“沒有任何想法。就是執行黨組織的決定,服從黨交給的使命。”黨旗下的宣誓,融入了葛紀謙的血脈。
1981年7月份,已是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的葛紀謙正帶著干部們疏通黃河,接到通知,要調他到安陽任地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此時,他向組織上申請要到省話劇團去當團長,因為那里“矛盾多,問題復雜,可以好好鍛煉自己”。最終,“副部長”沒有當成“團長”,按照組織的安排到了地市工作。
在安陽地區的8年,和基層的干部摸爬滾打在一起,一起拼搏,一起工作,最讓葛紀謙引以為豪的,是他得到過的兩個全國性獎勵:一是在當地落實計劃生育政策,轉變落后局面,成為計劃生育先進工作者;一是改水工程,改善了當地群眾頻發的甲狀腺病,得到了全國防治病領導小組頒發給他的“一枚獎章”。榮譽一直激勵著葛紀謙在事業上奮發有為。
“忠于毛澤東思想,忠于黨中央”
自1964年走出校門到2004年從省政協常委職位上退下來,葛紀謙在工作崗位上的時間是40年。而居于中間的1980年代,在他的人生中至關重要,那是他人生奮發向上的突圍期,卻也讓他備嘗酸楚。
在挫折面前葛紀謙思考了很多,“事到盛時須謹慎,境當逆處要從容”。遇到困難,他仍然挺起腰桿干事。
“有苦衷,但不能叫苦。”“人生挫折總算多,鐮刀斧頭主心窩。”三十幾年過去,葛紀謙仍然持這樣昂揚向上的態度。
葛紀謙承認,在文革中,他和廣大群眾一樣,思考了,但也出過錯,舉過手,跟著跑了,貼過大字報,喊過錯誤的口號。而他本人,也上過臺子,被抄過家,挨過批斗,面臨開除黨籍,“但是有一個心愿,就是要忠于黨,忠于毛澤東思想”。他認為,文革也是自己辨別是非的一個重要歷史階段,一個正直的黨員干部,要自覺地思考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只有關鍵時期,才會讓你自己正確認識事物,辨別真偽”。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就看你堅定不堅定,忠于不忠于黨。”葛紀謙說,人生受到挫折的時候,也是真正檢驗一個共產黨員是否忠于黨的關鍵時候,“一點挫折,都是對自己的磨練”。
在葛紀謙心里,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偉大在堅持了馬列主義,偉大在領導了國家的繁榮富強,偉大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還偉大在她能夠“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葛紀謙的思緒再一次回到延安,他到革命圣地延安去過多次,深受教育。中共七大會場——主席臺上方“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勝利前進”的橫幅和會場后面“同心同德”四個大字交相輝映,會場兩側張貼著“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標語,四周24面黨旗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走過的24個春秋。
人生的道路,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都不會是“筆直筆直的”坦途。葛紀謙說,人生中“小的挫折”,事業上的重大挫折“影響深遠”。文革對于國家來講,是災難性事件,但對于個人來說,也讓他在錯綜復雜的斗爭中經受了鍛煉,明辨了是非,得以“更加堅定地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前進”。
“入黨是我最大榮耀,最大光榮”
葛紀謙說,他最近重新學習了毛主席的一些教導,其中讓他感觸最深的,是毛主席在延安慶賀模范青年大會時提出的“我們要永久奮斗”:“奮斗到什么程度呢?要奮斗五年,十年,四十年,五十年,甚至六十年,七十年,總之一句話,要奮斗到死,沒有死就還沒有達到永久奮斗的目標。”
1998年,葛紀謙自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轉崗到省政協,做政協常委、學習文史委主任,又干了六年,“善始善終”。此后的十幾年間,他作為一名退休老同志,仍然熱心公益活動。他曾是省書協、省攝影家協會的首席顧問,在老年書畫院也已經十幾年了。據他說,在省老年書畫院學習的老同志很多,熱情很高,學有所成,學有成就,許多老同志都出版了自己的書畫集,相當一部分還請他執筆寫下序言或者讓他題寫了書名,“只要他們不嫌棄我寫得差,我都是很樂意的。它可以督促我學習啊!”
在百科詞條上搜索葛紀謙的名字,能欣賞到他的“瘦金體”書法作品,天骨遒美,逸趣靄然。
兩個小時的約訪時間很快過去,中午12點鐘,葛紀謙準時打開電視,鎖定央視一套。
他拿出河南省委頒發的五十年以上黨齡老黨員才有的“中原先鋒”榮譽紀念章,說這是他一生最在意的一塊牌子。“有了這塊牌子,我要更加堅定,不忘初心,永遠奮斗。”他說,“這一輩子我覺得入黨是我最大榮耀,最大光榮。”
隨著年事漸高,葛紀謙說,歲月更加珍貴。我自知桑榆晚,讓微霞尚滿天!一條心永遠是屬于黨的,要“樹立四個意識,堅定不移地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為黨的偉大事業奮斗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