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德
在隋唐洛陽古城東墻根下,一個叫西高村的地方,樹起一座初具規?,F代化工業園區——北方永盛摩托車有限公司。巍峨高聳的廠區辦公大樓萬盞燈火,流光溢彩地披上了絢麗的五彩朝霞。占地120畝一排排整齊劃一的生產廠房聲勢浩大、氣勢雄偉。一輛輛調配送貨的大貨車絡繹不絕,車水馬龍駛出廠區,送發向祖國四面八方。眼前展示出一個波瀾壯闊、繁忙似錦圖畫。外人見到這個年生產15萬臺摩托車規模大企業,總該是個國有大企業吧!遠近的父老鄉親總是要夸耀一番,這是土生土長的“好后生”。高留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現代化企業。
精誠所至
高留斌,1959年元月出生在西高村一個農民家庭。三四歲時父親病故,這一年,也正是中國被自然災害襲虐的年代。又適逢幼年喪父,飽受苦難的母親,孤兒寡母,攜女帶兒,一貧如洗,艱難度日,母親整日以淚洗面。高留斌從小就知道替母擔憂。在家剜菜、撿柴、替母推碾、磨面,刻在記憶中的“烙印”,就是“拼搏”。
高留斌祖輩生活在農村,祖父忠厚勤勞,一生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辛勤勞動。其實祖父也同中國絕大多數農民一樣,勤儉持家 ,節衣縮食,置地留給后代,讓他們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到土地改革時期,有了幾十畝土地,夢想給子孫生活帶來轉機,不曾想到非但沒有帶來生機,反而被劃為富農成分。雖然高家人緣很好,但出于政治層面,人們敬而遠之,實際爺們和鄰里都是一樣貧窮,窮的可憐,誰也照顧不了誰。貧窮一直籠罩著這個家。父親去世后,缺少勞力,收入低下,日漸艱難。更為艱難的是,由于家庭是富農成分,當時在那充斥政治氣氛的年代,上學期間常常受到政治歧視,念到初中只好輟學。
不踏人生路,不知人生苦。輟學后,小不點就伴隨著生產隊副業隊外出打工。生產責任制以后,自己就單獨外出打工。拉架子車,給人家送貨;當泥瓦工,給人家蓋樓房;做木工,給人家做家具;干油漆工,給人家油漆家具。收廢品,走村串戶、到商場租柜臺,賣衣服、到摩托商行幫人家賣摩托,到別人家干雜活……總之,出力掙錢,有啥活干啥活,端人家的碗,服從人家管,體會人生,理解人生,自然在人生道路上,也學會駕馭人生。打工者,靠汗水和體力拼搏,淚水、無助、痛苦、掙扎,這些辛酸,又有幾人能懂得!在日記里他寫下一篇篇感悟:“掩淚輟學別母親,天涯海角去應聘,日西勞作如霜打,萬千離恨為脫貧?!薄皫锥嚆皭澏赛S昏。淚凝訴衷發短信,異鄉校外兒八歲,留守田間母六旬。”“滄桑日月荏苒渡,何日天涯返故屯,勞苦年終囊羞澀,心恐無顏見鄉親。”母親也常常告誡留斌:“無志山壓頭,有志人搬山”“只要自己上進,不怕人家看輕”“ 與其悲嘆自己的命運,不如相信自己的力量”“ 不擔三分險,難練一身膽”。 母親在人生道路上久經磨難,也是在歷次磨難中拼殺過來之人,母親這些人生教誨,一直在激勵著他。
高留斌在外打拼的這些年來,從最初天真不諧世事的孩子,逐漸變成看慣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之人,認識到:一個人活著,就是要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怕每天進步一點點,哪怕是百分之一。那么,一年就會成長365倍。只要你不斷循序漸進,不懈努力,不斷地發揮潛能,就一定能夠活出一個最精彩的自己。
經過多年在外打拼,高留斌覺得然自己腦袋里經驗豐富了,理財思路、理念、境界都上了一個新的層次。
金石為開
人生在世非常短暫,如果你總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過去留下的只有悔恨懊惱。只有雙手涂滿了勤勞的色彩,才能描繪出一副美麗的畫卷;敢拼才有機遇,愛拼才會贏,任何事情,只有勇于拼搏,才能發現機遇,把握機遇,才能取得人生的勝利。高留斌在這次改革大潮中,大膽把握時機,找到人生定位。有一次一個要好的商界朋友知道高留斌是個有主見之人,就主動找上門來,說他手里有一批抵債的摩托車發動機,請他幫助處理銷售出去。高留斌也曾參與過摩托車經營,對于城鄉市場短期形成的摩托車是了如指掌,興奮不已。當時農村在經濟改革大潮的初發期,運輸遠遠滯后,急需交通運輸工具改變目前的經濟狀況。高留斌確實心動,但面對眼前這個局面,一無廠房、二無設備、三無資金,完全超出預料,是件可想而不可及的事情。機會是少有,不可錯過,但實際局面怎樣改變?高留斌想起從小立下的鴻鵠大志,決心把握這個人生際遇,去尋找自己新的希望。他常講:“一個沒有雄心大志或老想湊合過日子的人,他一生不可改變自己的現狀。”“沒有播種,何來收獲;沒有辛勞,何來成功;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挫折,何來輝煌。”“理念產生信心,信心產生熱忱,而熱忱則征服世界。”“只要精神不退卻,辦法總比困難多?!备吡舯笠闳粵Q然橫下一條心,寧肯犟死牛,不讓車回頭!有條件要上,無條件,就是創造條件也要上!
缺少資金,走親戚,串朋友,東挪西借;沒廠房,就在自家的院子里先干起來;沒設備,先土法上馬,沒技術,急用現學,邊學邊干,干什么,就組織工友學什么。硬是在這困難的條件下,在全國一位知名老專家具體指導下,重質量,貼民意,終于生產出第一輛“永盛牌”農用三輪摩托車。高留斌欣喜若狂但并沒張揚,而是走出第一步,想著第二步,謀劃著第三步。第一臺以6300元賣給鄰村一農戶。而這臺農用三輪摩托車就是一部無形的廣告,農家通過使用,勁大、靈活、便宜、人性化,很適合農村、農民使用。遠近鄉親鄉鄰都上門求購。開始一天生產二、三臺,后來十幾臺??偸菨M足不了用戶的需求。這樣自家的院子生產無法施展,就租賃了原來“生產大隊隊部”一所院子,后又承包村中三畝地,砌墻壘院、擴建廠房、建起門面。沒幾年“永盛摩托車廠”就擴大到30多畝地的規模。
點石成金
洛陽地處豫西山區,地貌以山區丘陵居多,交通不便,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國家交通部、省市扶貧部門幫助下,交通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廣大農民兄弟開始走出大山,尋找致富門路了。豫西畢竟是地廣人稀、山高坡多,政府著重道路建設,山區農民兄弟打開視野,著重經濟擴展,隨著經濟收入的提高,開始選擇物美價廉、適合山區行駛的農用三輪車。永盛農用三輪車廠的研發工作,自然瞄準這個大市場。1996年9月的一天,有四位嵩縣人來到永盛廠,核心人物是一位有見識的漢子,叫賀春現,因擔心產品質量,提出讓高留斌派人連人帶車把他們送回嵩縣。在路途中賀春現的車發動機出現故障,他為此焦慮不安,甚至急得眼淚都快掉下來。就在此時,永盛廠維修人員快馬趕到,迅速排除故障,而對方“老板有交待,要我們按時趕到,讓您滿意,就是小毛病也給你換個發動機”的一番話語更是讓賀春現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感動不已的他在以后的生活中逢人便說 :“買車就要買好車,買好車就買永盛車!”就這樣,“永盛”品牌逐漸為大家所知,一輛輛“永盛”農用三輪摩托車也順利進入嵩縣千家萬戶,為山區百姓們帶去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也將“永盛”品牌誠信可靠的真金品質真正根植于廣大山區人民的心中,為“永盛”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先講信譽,后談生意,往好處做,往壞處想”,今天的企業家總愛感嘆生意難做,機遇不再,遺憾未能趕上改革開放時期的下海大潮。事實上,就算他們身處那個大浪淘金的年代,也很難向前一步。無處不機遇,關鍵在于如何識別并牢牢把握,這其中就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高留斌憑借誠實守信的經營原則順利打開了山區市場,消費者空前高漲的購買熱情讓“永盛”一下成為了十里八鄉炙手可熱的追捧品牌。面對隨之而來的可觀經濟效益,他并未被初戰告捷沖昏頭腦,而是在此基礎上努力完善提升產品品質,堅持誠信的企業理念,“人人都是消費者,消費者都想貨真價實,沒有好的產品質量,企業的誠信就無從談起?!边@句時常掛著高留斌嘴邊的話,讓他一直把“品質、誠信”的理念始終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全過程中。永盛公司內部有一句警言 :“請把不合格產品帶回自己家?!币粋€果園里,誰能保證沒有一個壞果子?彼時的三輪車,產品技術制造工藝均存在一定局限,但高留斌始終堅持對“永盛”三輪車質量的高追求,原料選擇、質量檢驗、技術配置等方面他都一一親自嚴格把關。如今的永盛摩托已經初具市場規模,正以氣勢如虹的發展態勢進軍大中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