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毛芳芳+吳昊林+李瀟晗+喬璐
摘要:以云南省耿馬縣勐撒鎮撒馬壩珠芽魔芋種植基地為例,對珠芽魔芋特性和種植基地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滇西南熱區海拔800~2500 m區域為珠芽魔芋的適生區,在適生區內應以混交和套種為主營造適度遮蔭的珠芽魔芋生長環境,并盡快通過品種選育推出適宜不同熱區珠芽魔芋仿生環境利用模式的優良品種,以此構建滇西南熱區珠芽魔芋仿生環境利用模式。
關鍵詞:珠芽魔芋;仿生環境;滇西南
中圖分類號:S63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1-0035-03
1 引言
魔芋(Amorphophallus)是一種特殊的經濟作物,富含葡甘露聚糖[1],魔芋精粉是魔芋的主要加工產品,廣泛應用于工業、食品和醫療等眾多行業。我國是魔芋的生產大國也是魔芋精粉的主要出口國[2]。魔芋在我國有較長的種植歷史,其中以花魔芋(A.konjac)和白魔芋(A.albu)的種植為主,已經培育出了多個栽培品種,并總結了完善的種植管理技術[3]。但是在云南南部熱帶亞熱帶地區,由于氣候條件與花魔芋和白魔芋的原產區有較大差別,引種種植花魔芋和白魔芋軟腐病感染情況突出,致使魔芋產業發展受到阻礙[4]。珠芽魔芋泛指葉片著生有珠芽的魔芋種類,在我國的種植時間較短,目前栽培的原生種有A. bulbifie,A. muelleri及A. yuloensi等[5]。種質資源主要來源于印度、孟加拉、緬甸和泰國等地,適于熱區種植,生長速度快,對軟腐病具有較強的抗御能力[6]。顯著的抗軟腐病特征,促進了珠芽魔芋在云南南部熱區山地的快速發展,目前,珠芽魔芋在云南省臨滄、版納、德宏等地市已具有一定種植規模,成為該省魔芋種植業在熱區山地中不可替代的新類群[7]。
2 研究地概況
為深入研究滇西南熱區珠芽魔芋的種植模式,本文選取撒馬壩珠芽魔芋種植基地為研究地。種植基地位于云南省耿馬縣勐撒鎮,隸屬臨滄滇晟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占地面積800余畝,珠芽魔芋種植面積150畝。種植基地地理坐標為東經99°45′~99°55′,北緯23°27′~24°。海拔1328.3 m,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4 ℃,常年最熱月平均氣溫22.4~23.6 ℃,最冷月平均氣溫9.6~14.7 ℃,年平均降雨量1644.3 mm,相對濕度78%~90%,年日照時數2011~2363 h,無霜期315 d。大于等于10 ℃的活動積溫為6385 ℃。干濕季分明,11月至次年4月為干季,5~10月為雨季。基地土壤有機質含量0.13%,pH值5.3,土壤屬輕壤,質地中粘性,屬魔芋種植的適宜區。
3 珠芽魔芋特性
3.1 生物學特性
珠芽魔芋屬于大型魔芋種,葉單生為羽狀復葉,葉柄光滑多數為深綠色或褐色有不同形狀的斑點,葉柄分叉處有氣生珠芽著生,花為佛焰花,開花有異臭味[8]。以氣生珠芽做繁殖材料一般1年生植株高可達60 cm,冠幅50 cm×55 cm,肥力條件較好時地下球莖可達1 kg左右。地下球莖呈球形或扁球形,通常為粉紅色,表皮為棕色或灰黑色,內部肉質為白色、淡粉紅色或淡黃色等[9]。繁殖材料主要為地下球莖、氣生珠芽和種子。只是這個“種子”不是植物學意義上的種子,它沒有經過授粉和配子的融合,是一種具有繁殖能力的特化細胞孢子,孢子脫離植物體后,在適宜的條件下直接萌發可形成植株[10]。
3.2 生態學特性
珠芽魔芋生長在溫暖濕潤的森林環境中,在中國云南南部、緬甸、老撾和泰國北部以及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地區常發現野生種的生存[11]。熱帶雨林氣候是珠芽魔芋最適宜的生長環境,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中表現出較強的耐性和抗病性。但珠芽魔芋不耐強光,葉片怕高溫烈日暴曬,多生長在森林林冠覆蓋下適度遮陰的環境中[12]。珠芽魔芋不僅植株高大,而且還有多苗接力生長和換頭生長等現象,因此人工種植時除要施足底肥和基肥外,還應加強肥水管理,以滿足珠芽魔芋的生長需要,同時要稀播,促進地下球莖膨大,提高產量[13]。
4 撒馬壩珠芽魔芋種植基地發展現狀
4.1 科學分析基地環境條件,引種珠芽魔芋種植
撒馬壩種植基地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拔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2013年最初發展魔芋產業時主要選擇種植傳統的花魔芋,但經過1年的實踐發現花魔芋主要適應的是高海拔的冷涼氣候,在低海拔熱區種植易受病蟲害感染,且一旦受到感染會出現大范圍倒苗現象,地下球莖也會發生腐爛。因此在2014年基地開始從緬甸、泰國等地引進珠芽魔芋種植,珠芽魔芋原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溫暖濕潤的地區,熱帶雨林氣候是其最適宜的生長環境,因此珠芽魔芋更適應基地的環境條件,引種種植后表現出較耐高溫高濕、抗病能力強、產量高的特點,引種種植至今還未爆發過大范圍的病蟲害感染現象。
4.2 結合珠芽魔芋生物學特性,探索仿生環境利用模式
珠芽魔芋雖喜溫暖濕潤的環境但不耐強光,葉片懼高溫烈日暴曬,多生長在林冠覆蓋下適度遮陰的環境中,因此人工進行種植時必須有遮陰的條件。種植基地引種珠芽魔芋后,經過幾年不斷實踐總結經驗,將珠芽魔芋與基地原有的板栗和蓖麻等進行套種,科學開展珠芽魔芋林下種植,不但利用林下天然遮蔭環境降低了珠芽魔芋種植成本,又可以在同一塊種植地塊獲得魔芋和經濟林雙重收入提高單位土地的產值。探索出在當地海拔1000 m附近可推廣應用的板栗與珠芽魔芋混交和蓖麻與珠芽魔芋套種兩種仿生環境利用模式。
4.3 搭建現代化大棚苗圃基地,實行珠芽魔芋規范種植
由于目前國內珠芽魔芋種源較少,且無已認定或審定的優良品種,種植基地發展珠芽魔芋大部分依靠從緬甸、老撾等東南亞國家進口野生魔芋種質資源,繁殖材料屬性不清,種源安全無法保障。為解決種植基地種源問題,2014年基地搭建現代化大棚2畝作為苗圃基地,并逐漸將基地目前已種植的通過形態學特征辨別發現的20余種不同珠芽魔芋品種繁殖材料收集,再經過科學育苗后,在基地分品種規范種植,進一步總結不同栽培品種的特性。
5 建立滇西南熱區珠芽魔芋仿生環境利用模式
5.1 滇西南熱區海拔800~2500 m區域是珠芽魔芋的適生區
與花魔芋和白魔芋等傳統種適應冷涼的氣候條件不同,珠芽魔芋原生長在溫暖濕潤的熱帶雨林環境中,其生物學特性更適應熱區低海拔高熱量的環境條件。云南南部臨滄、版納、德宏一帶是云南主要的熱區,氣候以熱帶雨林、季雨林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而珠芽魔芋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0~25 ℃,所需>10 ℃的活動積溫和有效積溫分別是4279.8 ℃和1089.3 ℃,與這些地方的環境條件相一致。因此在滇西南熱區海拔800~2500 m區域附近的山區、半山區,均可利用當地的環境資源適地適樹選擇引種珠芽魔芋種植。
5.2 以混交和套種為主營造適度遮蔭的珠芽魔芋生長環境
珠芽魔芋不耐強光,葉片怕高溫烈日暴曬,原生長在有林冠層適度遮蔭的地方,因此人工種植珠芽魔芋必須采取遮蔭措施。除在海拔1000 m附近區域可與板栗和蓖麻套種外,在滇西南熱區還可將珠芽魔芋與其經濟林和經濟作物進行合理的混交或套種,例如在海拔800~1500 m附近區域可推廣玉米套種珠芽魔芋和橡膠林下種植珠芽魔芋的模式,海拔1500~2500 m附近區域可推廣核桃和澳洲堅果林下種植珠芽魔芋的模式,營造適宜珠芽魔芋生長適度遮陰的仿生環境。但若沒有混交和套種的條件則必須搭建遮蔭網遮蔭,這會在一定程度提高種植成本。
5.3 選育適宜不同熱區珠芽魔芋仿生環境利用模式的優良品種
珠芽魔芋既能利用地下球莖和實生種子繁殖,也能利用在葉柄分叉處著生的氣生珠芽來進行繁殖。另外珠芽魔芋為三倍體,這種特性克服了傳統栽培品種有性繁殖極弱的障礙,奠定了珠芽魔芋可以通過開花來進行育種[14]。若能利用相應專利技術對珠芽魔芋進行人工誘導開花,則可實現規模化育種,解決魔芋繁殖系數低的難題[15]。針對目前珠芽魔芋種植過程中出現的種植品種雜亂,優良繁殖材料稀缺的現狀,應從分子生物學和細胞學方面深入研究完善其分類系統,同時著重研究不同品種的珠芽魔芋特性及在不同仿生模式下與其它植物共同生長的適宜性。選育出若干適應滇西南熱區珠芽魔芋仿生環境利用模式、抗病性強、生長快的優良品種,并向種苗管理部門申請品種審定或認定,盡快建立標準化珠芽魔芋良種繁育基地,為今后珠芽魔芋在熱區的大規模發展提供優良繁殖材料。
6 展望
珠芽魔芋主要分布在中緬邊境一帶和東南亞熱帶雨林中,多數為野生狀態,當地居民尚未意識到保護性開發珠芽魔芋資源的重要性,常常是見魔芋植株即采挖,常年進行破壞性開發,導致野生鮮芋成熟度不夠,幼芋破壞嚴重,造成了野生資源的極大浪費[11]。在我國的珠芽魔芋種植歷史不長,人們對珠芽魔芋的認識也非常有限,至今尚無珠芽魔芋登記的栽培品種,也沒有珠芽魔芋種植的技術規范。隨著珠芽魔芋種植業的快速發展,關于珠芽魔芋優良品種的選育、良種的培育會大量出現。
參考文獻:
[1]劉佩瑛.魔芋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2]張盛林,牛 義,劉佩瑛.中國魔芋粉市場回顧與展望[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6(3):78~81.
[3]刁 英,滕彩珠.魔芋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學通報,2006,12(6):137~139.
[4]張東華,汪慶平.緬甸魔芋資源分布及產業基本概況[J].熱帶農業科學,2013,33(4):46~51.
[5]張風潔,劉海利.珠芽魔芋資源研究進展[J].南方農業,2013,7(8):64~67.
[6]張東華,汪慶平,駱桂英.魔芋膠與瓜膠未來產業競爭態勢分析[J].熱帶農業科學,2014,34(12):118~124.
[7]張東華,汪慶平.中國魔芋種植業如何應對日本重返緬甸[J].熱帶農業科學,2015,35(7):76~80.
[8]解松峰,宣 慢,張百忍,等.魔芋屬種質資源研究現狀及應用前景[J].長江蔬菜,2012(2):7~12.
[9]張東華,張 禾.突破魔芋產業“瓶頸”的希望之星——珠芽魔芋[J].農村實用技術,2005(1):21~22.
[10]周玉紅,孫晨子,周光來.珠芽魔芋核型分析[J].現代園藝,2011(17):8~9.
[11]張東華,趙建榮,周 凡,等.中緬邊境一帶發展潛力巨大的魔芋新品種——珠芽魔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5,21(2):56~58.
[12]張東華,趙建榮.珠芽魔芋良種繁育及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2005(2):20~21.
[13]張東華,汪慶平,楊妹霞.珠芽魔芋種子5苗接力生長當年形成商品芋技術[J].資源開發與技術,2010,26(4):229~301.
[14]張東華,汪慶平,段志柏,等.東南亞珠芽魔芋多苗接力生長特性及應用前景[J].資源開發與技術,2009,25(8):682~684.
[15]張東華,周 凡,趙建榮,等.珠芽魔芋人工誘導開花無性育種方法[P].中國專利:200510048637,200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