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軍+熊潤桂+楊馥寧+晁得旺
摘要:指出了舒瑪櫟是源自美國的紅櫟樹種,從種子儲藏、催芽、輕基質容器介質、播種及撫育管理的措施等方面介紹了舒瑪櫟這個紅櫟樹樹種的輕基質容器育苗技術,并探討了其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舒瑪櫟;輕基質;容器育苗;播種
中圖分類號:S792.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1-0055-02
1 引言
櫟樹又稱做橡樹、柞樹,是殼斗科(Fagaceae)櫟屬(Quercus Linn)樹種的統稱,是溫帶至亞熱帶闊葉林的重要組成樹種。大多數櫟樹耐干旱瘠薄,是荒山造林的優良先鋒樹種。舒瑪櫟(Q.shumardii)是櫟樹的一種,也稱沼生紅櫟,是著名的紅櫟樹樹種之一。
舒瑪櫟(Q.shumardii)葉片秋季變成紅色或鮮紅色,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葉片顏色也隨之有豐富的變化,新奇優美,樹形高大挺拔,樹蔭濃密,是優良的觀賞樹種,既可以單植于庭院、廣場、公園中,又可以叢植成片林或用作道路的行道樹,其景觀效果不輸于楓香、銀杏、烏桕等秋色葉植物。此外,櫟類樹種木材堅硬,是優良的高級家具、農具用材,也是建筑、地板的上等良材,還可以作為茶葉筒等工藝品用材,用途十分廣泛。舒瑪櫟這個國外櫟類樹種在南昌引種尚屬首次,種植前景十分光明,希望引種成功,為廣大造林綠化企業或林農多提供一個優良樹種的選擇。
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南昌市進賢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秋冬冷而干燥,夏季熱而潮濕,春夏之交多雷雨,伏秋之間長久晴。春季(3月下旬至5月下旬)氣候溫和、陰雨連綿,日照少,冷暖空氣交鋒頻繁,平均氣溫為17 ℃,日照時數占年日照的19%。夏季(5月下旬中后期至9月中旬)是全年最長季節,初夏氣候溫暖,降水多而集中,故稱“霉雨”季節。盛夏高溫少雨,天氣炎熱,常出現干旱。7月份為最熱月,月平均氣溫達29.8 ℃,月日照時數平均為285 h。
3 材料與方法
3.1 引種材料和來源
項目組于2014年11月底,從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科學研究所引進舒瑪櫟種子,并在南昌市林業科學研究所進賢試驗基地進行輕基質容器育苗。
3.2 種子的貯藏
舒瑪櫟種子碩大,長有2~3.3 cm,卵形,帶有淺的茶盤狀被鱗殼斗,千粒重可達5 kg。種子貯藏是舒瑪櫟育苗工作的關鍵環節,種子貯藏需要的環境條件為涼爽、潮濕,切忌悶熱潮濕,那樣會讓種子提前發芽腐爛,可以用以下方法進行貯藏。
首先將干種子在涼水中浸泡24 h,然后去水,待種子表皮陰干以后進行冷藏,把種子與5倍濕沙攪拌均勻,裝入通氣透水的編織袋中,編織袋底部架空,以利于排水透氣。然后把編織袋放置在庫房的陰暗環境中,每2~3 d給編織袋灑透水。
冷藏期間每隔7~10 d要開袋檢查一次,如果發現編織袋中的沙子過濕或過干均需及時處理,并撿出變質種子。冷藏期間還要防止老鼠偷吃種子。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種子雖然看起來已經出芽干枯,但經過冷藏,春季播種后仍能正常出芽生長。
3.3 種子的催芽
種子的催芽首先要做好催芽用的沙床,沙床宜做在背風向陽處,沙床材料用清潔無雜質的河沙,寬120~130 cm,深30~40 cm,上方用塑料薄膜和竹片搭置小拱棚,沙床在種子放入前用0.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另備適量消毒的河沙用于蓋種。
等到3月上旬,氣溫升高,將種子從濕藏的沙子里篩出,去除已經發霉變質的種子,并用清水沖洗干凈,等種子晾干后再倒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20倍液標準溶液中浸泡24 h,藥物浸種對種子的出芽和幼苗的護理都很有幫助,可以有效減少幼苗病蟲害的發生。然后將種子均勻播撒在預先準備好的沙床上,再在其上蓋上一層厚約5 cm經過消毒的濕沙,然后用竹片搭好拱架,蓋上塑料薄膜,使沙床溫度保持在25~30 ℃,如果白天氣溫太高,在中午期間可以打開塑料薄膜,通風透氣,以降低溫度。3~5 d種子就開始發芽,當觀察到有約1/3的種子發芽時,便可以進行撿種播種,撿種是應注意保護好已發芽種子的芽,不要弄斷,同時要把撿種是翻出的沒發芽的種子及時用濕沙覆蓋好。撿種一般每2~3 d進行1次,經3次以后,發芽的種子可達85% 以上。
3.4 輕基質容器介質
輕基質容器介質成分為:草炭55%、腐植土15%、珍珠巖25%、過磷酸鈣5%。介質應該在移植前20 d左右預先配制好。基質容器采用12 cm×16 cm(上口徑12 cm,深16 cm)的無紡布容器袋,有利于根系伸展和發育,且后期不需要去除容器袋,能自然降解,生態環保。將預先配置好并經消毒處理的介質裝入無紡布容器袋內。灌裝時,要注意以裝滿容器深度的9成為宜,因為如果裝得太滿,后續操作時介質會溢出,造成原料的浪費。用0.5%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基質消毒,用辛硫磷消滅基質害蟲。介質灌裝消毒后放到底部有鏤空的塑料框中,前期容器袋可以緊挨放置,到幼苗長出半年后就注意不能放得太擠了,要每個容器袋要間隔1 cm左右,能很方便的轉動,方便后期苗木的根系長長了進行空氣修根,增加小苗的須根數量,提高后期栽植的成活率。裝容器袋的塑料框下部用磚塊或石塊在兩側墊高,排列整齊。
3.5 播種
3月中旬開始播種,先將從沙床中撿出的種子置于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中消毒5 min,然后取出,在盛有少量清水的容器內排放整齊,用干凈的濕毛巾蓋好備用。播種時先將容器袋用水澆透,用筷子在容器介質的中央挖一小孔,大小比要播種的種子直徑大0.5 cm,將種芽向下播種到容器袋中,種芽的根部放入時一定要舒展,不可彎曲。在孔內覆土厚3 cm,稍加鎮壓、蓋嚴。播種后也要防止老鼠禍害,15~17 d后舒瑪櫟種子開始出苗,一般30 d左右基本能出齊,種子出苗率能達到97.8%。
3.6 撫育管理
由于舒瑪櫟幼苗怕曬,當大部分種子出土后,所以中午要適當遮蔭,待幼苗出齊稍微老化后,再逐漸去掉遮蔭。為防止舒瑪櫟小苗遭受病蟲的危害,出苗后要重點做好防治根腐病和莖腐病的工作,一般每7 d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一次。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性。另外,由于舒瑪櫟小苗喜濕潤的環境,因此補水需要適當勤一些。
因為容器內介質含養分較少、平衡能力較差,出苗2個月后,每10 d需要進行葉面施肥一次。肥料種類為復合肥和尿素,濃度為0.1%~0.3%。隨著苗木的生長,濃度可適當增加。葉面施肥宜在陰天或早晚進行,切忌高溫時施用。
種子發芽半年左右,注意觀察容器袋側邊,看是否有根系長出容器袋,如果發現有,就要及時挪動一下容器袋,并旋轉一下容器袋,注意這時候各個容器袋之間不能再相互接觸,應保留一定空隙,進行空氣修根,增加小苗的須根數量,以提高后期栽植的成活率。10月進行苗木調查,正常情況下,當年苗高30~50 cm,基徑0.3~0.5 cm,苗干充實,不分枝。
11月上旬可移植到大田,時間宜選擇在陰天或雨后,切忌在太陽太大的天氣移植苗木。移植到大田后,視天氣情況,每10 d澆水1次以確保苗木成活。管護措施得當,移植成活率可以達到98%以上。移植當年不需要給苗木施肥,次年開春再施肥,以促進苗木生長。幼樹年均高增長能達到1~1.3 m,地徑1.2~1.5 cm。
4 應用前景
舒瑪櫟這種紅櫟樹在美國廣泛用于城市綠化,還可用于植被恢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在北美地區和歐洲,包括舒瑪櫟、納塔櫟在內的多種紅櫟樹被廣泛栽植在草地、公園、高爾夫球場和街道的兩側,樹形高大挺拔,特別適合大面積栽培。在公園中的道路以及家庭庭院中,紅櫟樹濃密的樹冠都可以給人們提供一片濃蔭。其特點是移栽成活率高,并且對周邊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可以媲美我國南方的樟科植物。在我國,紅櫟樹的種植才剛剛開始,舒瑪櫟在城市園林綠化和林業荒山造林等方面都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喬艷輝,王太明,吳德軍,等.北美紅櫟的播種育苗技術及園林應用[J].山東林業科技,2007(1).
[2] 高正偉,蘇永茂,胡維軍.北美楓香育苗技術[J].山東林業科技,2006(3).
[3] 陳葉平,趙 穎,徐嘉科,等.舟山海島3種國外櫟樹引種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3(20).
[4] 黃利斌,楊 靜,何開躍,等.納塔櫟和南方紅櫟2年生苗耐水濕試驗[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