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克儉 趙閱
擴大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資金規模。
擴大中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按照“整合存量、安排增量”的思路,整合各類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財政專項資金,增加專項資金總量,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效應,集中用于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擴大民營企業應急周轉金規模。可按照“指定用途、有償使用、到期收回、循環運行”的思路,由管理機構通過受托銀行發放,解決企業臨時性資金周轉困難。
擴大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規模。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效應,完善銀擔合作和風險分擔機制,增加補償擔保公司代償損失總量,鼓勵銀行開發中小微企業定制化金融產品,向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政府可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向中小微科技企業發放“科創紅包”,對企業向非關聯單位購買檢驗檢測認證、知識產權代理、研發設計、科技評估咨詢、創新產品推廣及其他科技創新服務進行資助,降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創新創業成本。
大力撬動民間資金。發揮政府資金的作用,引導社會資本設立產業投資、創業和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等投資基金,支持創新創業型企業加快發展。
進一步完善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體系。
完善企業融資風險分擔機制。落實好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補償政策,對金融機構向中小微企業發放的信用貸款損失,由財政按政策給予一定比例的風險補助。
加大對擔保機構的財稅支持力度。增加對擔保公司的保費補貼,增強擔保機構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積極性;增加對擔保公司代償損失的補貼金額,提升擔保公司代償承受能力;提高對擔保公司業務補助標準,引導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擔保機構創新擔保方式,擴大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擔保規模。
推動中小微企業直接融資。
推動上市融資。建立中小企業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庫,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報審一批、掛牌一批”的思路,創新企業掛牌上市培育服務,完善掛牌上市配套政策,有序推進中小企業掛牌上市。
發行集合債券。按照“企業自愿、集合發行、分別負債、統一擔保、統一組織、市場運作”的方式,組織效益好、償債能力強的重點中小微企業,捆綁發行中小微企業集合債券、增信集合債券、中小微企業集合票據等新型債務融資產品,企業既可分攤信用評級、擔保、承銷等費用,又可回避中小微企業資產規模、融資規模等與企業債發行指標存在差距的問題,也能有效降低融資成本和融資風險。
開展信托融資。拓寬信托平臺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渠道,采取信托貸款融資、信托租賃融資、票據貼現信托融資、股權信托融資等方式,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多元化融資服務。
加強中小微企業專項資金監管。
完善管理辦法。相關職能部門可建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資金池”資金和民營企業應急周轉金等管理辦法,明確運行方式,完善月報制度,加強資金監管,提升中小微企業專項資金使用效益。
強化風險管控。管理機構、受托銀行、擔保公司應共同做好中小微企業專項資金監管,強化專項資金回收和催收。
加強審計監督。財政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應接受財政局、經信委、審計局等部門和第三方中介機構審計監督,及時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和應急周轉金使用情況,確保專款專用。
(摘編自《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