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莎莎
2015年底,酉陽縣涂市鄉。
“給我一輛三輪車,明年就能脫貧!”村民李世林信誓旦旦地說。
40歲的李世林有點跛腳,家里三個娃兒要上學,靠十來畝菜園子維持生計。
由于腿腳不便,李世林只能坐等菜販子上門收購。
“價格壓得很低!”李世林很無奈。
“你可以‘借錢買輛三輪車!”村干部給他支招。
2016年春節前,李世林拿著從鄉里“借”來的5000元錢,把一輛嶄新的農用三輪車開回了家。
2016年11月,扶貧干部再次走訪李世林。
“菜賣到了縣城,價格翻了一倍,菜園子也擴大到20畝,正準備‘貸款修農家樂!”李世林干勁十足。
先“借”后“貸”,李世林的產業蓬勃發展起來。
李世林命運的改變,源自酉陽縣對金融扶貧路徑的創新。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酉陽縣緊扣脫貧攻堅任務,學以致用,開辟出一條金融扶貧的全新路徑。
以學“析”貧
2015年4月的一天,酉陽縣金融扶貧調研座談會召開。
會上,金融機構代表與各鄉鎮(街道)領導相對而坐。
“銀行‘嫌貧愛富,老百姓貸款難!”一鄉鎮領導說。
“老百姓不講信用,扶貧信貸收回難!”銀行代表發言。
…………
雙方各述難處。
對此,酉陽縣扶貧辦、金融辦的干部們并不陌生。
“這些矛盾長期存在,讓金融扶貧之路舉步維艱!”酉陽縣金融辦副主任庹興旺說。
以往,很多地方都將有限的產業扶貧資金,以補助形式平攤到戶。
“像這樣‘撒胡椒面,對產業培育起不了什么作用!”庹興旺說。
躊躇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系列講話為扶貧干部們送來了“及時雨”,“扶貧先扶志”“精準扶貧”等良策逐漸內化于心。
而認真“學”,是為了更好地“做”。
“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改是我們的目的!”酉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劉玉平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以后,酉陽縣委要求,黨員干部必須圍繞中心工作,堅持問題導向、邊學邊改、邊做邊改。
“經過學習研討,我們發現原來采取的救濟性、生活性幫扶效果有限,必須創新路徑,培養貧困戶的志氣和干勁。”酉陽縣扶貧辦主任陳勇說。
以學“析”貧,一場關于金融扶貧模式的創新開始在酉陽醞釀。
開對“藥方”
2015年7月,庹興旺接到一個任務——起草金融精準扶貧方案。
“吃透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是我起草方案的重要依據!”庹興旺說。
兩個月后,《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關于提供金融扶貧支持的實施方案》正式出臺。
“方案的核心是兩大信貸政策。”庹興旺說。
一是精準扶貧到戶貸款工程,即對建卡貧困戶發放“5萬元以內、3年以下、基準利率、免抵押物、免擔保費”的貸款。
“財政資金全額按月貼息,資金放大了近10倍,加大了對具備自我脫貧潛力的貧困戶的支持力度!”庹興旺說。
二是“改補為貸”產業扶貧貸款,即對吸納建卡貧困戶就業的涉農經濟組織,按每個建卡貧困戶5萬元的標準給予貸款授信。
“這間接支持了創業能力弱的貧困戶就業!”庹興旺說。
同時,為了防控金融風險,方案還出臺了三項配套措施——
一是實施財政貼息政策,降低貧困戶融資成本。
二是實施農業保險政策,防控貧困戶產業風險。
三是建立“政府+擔保+銀行+保險”的損失分擔機制,縣政府一次性籌集專項風險補償金5000萬元,存入縣興農融資擔保公司。
“出現不良貸款后,保險公司承擔70%、財政風險補償金承擔25%、承辦銀行承擔5%,為銀行‘貸得出、收得回松了綁。”庹興旺說。
方案既出,接下來就是要“做”。
邊做邊改
2015年10月,庹興旺率隊奔赴鄉鎮(街道),宣講金融扶貧政策。
“我們集結了銀行、擔保、保險等行業專業人員開展宣講。”庹興旺說。
宣講持續了一個月,一個問題跳了出來。
“政策雖好,貧困戶卻沒有啟動資金。”庹興旺說。
為此,縣扶貧辦和金融辦聯手,商討應對之道。
“商討結果是,實施‘借款啟動、獎補鞏固、貸款提升舉措,為39個鄉鎮(街道)發放借款3500萬元,再加上村級互助資金1080萬元,打造借款資金池。”庹興旺說。
這就是說,貧困戶創業啟動前,可以到鄉鎮“借”來2萬元以內的啟動資金。
2015年11月,新方案開始在8個鄉鎮試點。
其間,金融辦又發現了新問題——一些貧困戶相關證照不全,一時又很難補齊。
為此,縣金融辦立即召集金融機構,簡化辦理手續,優化審批程序。
邊做邊改間,酉陽金融扶貧“改補為借”“改補為貸”政策逐漸完善。
“貸動”脫貧
如今,在酉陽縣可大鄉吳家村,村民宋先權成了“風云人物”。
“現在共存欄肉牛17頭!”宋先權雙手比劃著說。
“按照每頭牛年長80斤計算,預計每年收入在5萬元左右。”當地干部說。
原來,2015年底,宋先權從鄉政府借款基金池中“借”了4萬元。
“通過‘四審批兩擔保借款流程,一周時間就辦好了!”宋先權說。
利用借款,宋先權一家人建了牛圈,購買了種牛10頭。之后,宋先權又申請到3萬元免抵押、全額貼息產業貸款,發展起了牛肉產業。
2016年5月,在宋先權的帶動下,以前怕借債、不敢發展的兩戶貧困戶也加入到肉牛養殖中來。
宋先權就這樣當上了致富帶頭人。
得益于借貸資金支持,越來越多的貧困戶也行動起來。
在板溪鎮三角村,42歲的劉玉俊貸款3萬元搞起了專業養殖,形成17頭牛、8頭豬的養殖規模。
在黑水鎮馬鹿村,養羊合作社理事長張宗衛以“借羊還羊”模式,帶動了30戶貧困戶就業,他也因此拿到70萬元的政策貸款用于擴大自己的養殖產業。
…………
截至目前,酉陽已為1575戶貧困戶發放小額貸款4751萬元,通過“改補為貸”政策,累計提供政府支農貼息貸款16375萬元,帶動建卡貧困戶1138戶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