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入籃”是對國際金融治理體系的完善,特別是在穩定國際金融架構等方面,將帶來積極作用。“入籃”也意味著人民幣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和接受,人民幣將在世界范圍內行使貨幣功能,可以分散過度依賴美元產生的系統性風險。同時,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國內金融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
今年10月1日,包含人民幣在內的特別提款權(SDR)新貨幣籃子將正式生效。此前的2015年11月3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
目前已經加入SDR貨幣籃子的共有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等4個。作為第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貨幣,人民幣權重將達10.92%,成為第三大儲備貨幣。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一個新的里程碑。
在不久前閉幕的G20杭州峰會上,有關SDR的討論作為重要內容列入議程,擴大SDR使用被視為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部分。人民幣“入籃”是對國際金融治理體系的完善,特別是在穩定國際金融架構等方面,將帶來積極作用。
“入籃”后,人民幣將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承擔更多責任,進一步推動IMF治理機制改革。“入籃”也意味著人民幣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和接受,人民幣將在世界范圍內行使貨幣功能,可以分散過度依賴美元產生的系統性風險。
“入籃”還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國內金融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人民幣“入籃”后,在國際貨幣體系作用更加突出,影響力也將與我國的經濟實力更加匹配。這將賦予人民幣更多的積極因素,促進國內金融改革,尤其是將倒逼我國資本賬戶開放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反過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有助于推動現行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的再平衡。9月初,世界銀行在我國發行首期SDR計價債券,豐富了我國債券市場交易品種,促進我國債券市場開放與發展。
人民幣“入籃”,我國外匯交易業務因利率、匯率市場化將取得新突破,人民幣打破窄幅波動、單邊升值的趨勢,資本賬戶開放將持續推進;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主權機構和其他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的比例會顯著提高,我國跨境資本市場業務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其中以熊貓債、離岸人民幣債券和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等業務將取得新的突破。
人民幣“入籃”,將進一步擴大貨幣互換范圍和規模,吸引國際資本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穩定匯率的作用。未來,市場將在匯率形成機制中發揮更大作用,央行將可能進一步放寬匯率的波動區間,最終實現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目前,人民幣匯率政策重點仍將是保持匯率相對穩定,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幅度會進一步加大。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戰略深度推進,中國企業“走出去”越來越多。人民幣“入籃”后,國際貿易結算更加便利,將對這些外向型企業帶來更多利好。人民幣在短期內可能依然會呈現貶值的趨勢,對于依賴出口業務的企業是難得的發展機遇。貶值對這些企業意味著能夠以相對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從而提升回報率。而隨著我國資本賬戶的進一步開放和更多中外服務貿易協定的推進,銀行業跨境金融業務將獲得長足的發展空間。
其實,近些年來商業銀行已經紛紛走出去,借助“入籃”東風,他們將為我國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海外金融服務。“入籃”之后,不少國家會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而“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海外人民幣結算等服務需求的增加,我國金融企業在海外將會有更好的發展機遇。
過去十多年,我國“走出去”的企業主要集中在貿易和直接投資領域。人民幣“入籃”后,我國資本賬戶開放將邁向新階段。“走出去”的銀行,其服務對象將拓展到越來越多的個人客戶,特別是高凈值客戶群體。未來,銀行可為企業及個人客戶提供資金匯兌、現金管理、外匯交易、全球化資產配置。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我國外匯管制逐步放松,人民幣結算區域不斷擴大,很多國家和地區人民幣的兌換和使用相當普遍,國內居民出境旅游、探親、留學等不用像以前那樣換外匯。
而隨著人民幣計價功能的擴大,國際貿易中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大宗商品使用人民幣計價,不僅能夠規避匯率波動對國內通脹的影響,而且能減少因結匯、購匯等帶來的交易成本,進而進一步降低老百姓消費這些商品的生活成本,增強老百姓的有效購買力,給老百姓帶來實惠。(感謝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供稿,本文作者董希淼,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近著《有趣的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