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亮+宋金慶
摘要:文章從電網建設施工人員與工作人員的安全管理和考勤管理入手,介紹了道本致遠公司基于RFID技術的施工人員和工作人員“同出同入”管理系統的目標和意義,闡述了該系統的特點及組成,通過對比其他同類先進技術,描述了基于RFID技術的人員“同出同入”管理系統的優勢,最后對基于RFID技術的人員“同出同入”管理系統的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RFID技術;輸電施工現場;“同出同入”;人員管理;電網建設施工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33-019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33.095
1 概述
隨著施工人員與工作人員的安全管理和考勤管理長期以來受到有關方面的重視,由于工程環境復雜、人員眾多,帶來了很多管理不便,在保證人員有效管理和成本有效降低的同時,推出基于RFID技術的人員“同出同入”管理系統可以對施工人員及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減輕了人工考勤的壓力,避免人情考勤等方面的弊端。
人員管理系統是以現代的自動識別技術為基礎發展而來的針對人員管理的一種手段、方法。隨著RFID技術的發展,人們對人員管理也日益重視。
人員從早期的人工考勤到門禁出入管理,其管理的方式和理念呈現出不斷深化和復雜的發展趨勢,技術手段也從最初的人員考勤打卡到門禁卡刷卡出入,發展到現在使用的非接觸式RFID射頻技術。本公司為客戶打造了一套非接觸式RFID人員無障礙出入管理系統,該系統可以實現人員的考勤管理、進出時間管理,對于非法進入工作區域、無卡、多卡等現象做到有效的管理,并對打卡人員無需進行刷卡操作,實現無障礙通過,解決了人員通道閘機需要人員刷卡等待的時間,更好地節省了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
2 主要用途
通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對電子RFID標簽信息進行讀取和驗證,更新持有標簽人員的考勤情況數據,管理RFID標簽和用戶信息。考勤管理以人員進出門信息記錄為基礎,達到自動、智能和安全管理目的,同時將超長時間永久性地保存所有信息,兼具手工備份與自動備份功能。
每天施工現場工人上下班隨身攜帶電子標簽卡片。本卡片采用先進無線射頻技術,讀卡器的讀取范圍為2米。
2.1 上班
現場施工人員隨身攜帶電子標簽卡至施工現場門口,施工現場入口處設置讀卡器,員工持卡至讀卡器能夠識別的范圍之內,讀卡器自動讀取員工卡片信息,相應的數據經過網絡上傳至管理后臺,管理后臺對人員信息進行核實,確認為本施工現場員工,系統將該員工的入場時間自動錄入。若沒有按規定時間到達施工現場,則記錄遲到。通過此種方式生成施工現場人員月度考核表。
此卡片芯片支持長距離通訊,施工人員無須刻意刷卡,最大讀取標簽數為200個,大大提高了進廠的效率。
2.2 下班
現場施工人員隨身攜帶電子標簽卡至施工現場門口,施工現場入口處設置讀卡器,員工持卡至讀卡器能夠識別的范圍之內,讀卡器自動讀取員工卡片信息,相應的數據經過網絡上傳至管理后臺,管理后臺對人員信息進行核實,系統將該員工的出場時間自動錄入。如果現場人員早于規定時間提前離開,則記錄早退。
3 建設目標和意義
3.1 落實“外包內管、同出同入”要求
通過無源RFID的應用,可以監督人員考勤情況,落實“同出同入”要求,對在場施工人員進行嚴格管理,避免人員缺位導致的現場失控,消除安全和質量隱患,保證項目建設如期完成。
3.2 直接降低現場檢查時間成本,間接降低經濟成本
通過信息化平臺,可以監控現場人員情況:各參建單位人員現場人員數量及時掌握;出勤人員胸卡證佩戴情況;迅速核對現場人員信息準確性等。
3.3 規范行為、劃分區域,降低施工安全風險
通過裝配式電子信標對施工現場各個區域進行劃分,建立危險等級,與施工人員工種匹配,利用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短信平臺,對各種誤入非本工種可以進入區域的人員進行現場和短信實時提醒,并可進行記錄,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從而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安全
風險。
3.4 提升工程建設質量管理水平
建設單位通過手持設備,可以進行施工人員身份抽查,核對現場施工人員與分包單位上報施工人員是否相符,避免了冒名頂替情況的發生,有效保證現場人員施工水平,提升施工工程安全與質量水平。
3.5 綜合統計分析分包隊伍情況,有效培育分包隊伍骨干力量
嚴格落實分包人員準入門檻,未培訓合格不得進入現場;對施工人員整體年齡、學歷、技能水平、違章記錄進行統計分析;進行分析分包隊伍人員穩定性情況,培育分包隊伍骨干力量。
4 建設內容和實施方案
4.1 建設內容
4.1.1 利用內部局域網建立一套施工(含分包)人員信息臺賬,將單位名稱、人員信息、工種及技能等級、違章記錄等記錄在內。
4.1.2 為每位施工(含分包)人員授權RFID標簽。根據設計、監理、施工及各個分包商,系統自動記錄人員出勤情況,落實監理、施工項目部與分包作業人員“同出同入”。
4.1.3 通過手持終端設備的開發,實現電子照片與現場人員抽查對比,保證各個參建單位上報人員情況與現場施工人員情況相符。
4.1.4 合理劃分施工區域危險等級,建立“裝配式”電子信標。梳理各道工序所需施工人員的種類和技能要求的水平,將其與各個危險區域進行對應,嚴格限制無關人員進入區域,誤入時現場能夠自動報警。
4.2 實施方案
4.2.1 建立施工現場人員工作管理臺賬,對電子標簽卡授權并進行試驗驗證。
4.2.2 梳理、建立施工現場區域劃分原則,建立施工人員技能等級與作業區域對應關系。
4.2.3 研制“裝配式”電子信標,與RFID標簽
結合。
4.2.4 研制施工人員管理臺賬、RFID標簽與“裝配式”電子信標三者之間的集成方法。
5 系統特點
(1)實時管理、易于操作,詳盡記錄日志,便于管理;(2)應用自動識別技術,支持長距離、高精度、抗擾性強,適應環境能力強;(3)按照層級公開相關信息,嚴格控制使用權限,明確管理層級;(4)通過指紋實現系統數據與硬件的綁定加密,模塊數據間以加密形式進行傳輸;(5)系統采用獨立的編碼方式加密,信息避免泄露,數據高效融合;(6)督促和監管能力極強,強制施工人員遵從操作流程和系統規則,有利于領導進行督促檢查和實時管控;(7)實行人性化的管理,有效避免沖突的發生,能夠及時報警和預警;(8)針對安全信用和工作采用獨特量化管理和統計,利于量化考核;(9)結構采用分布式,可機動部署,便于組網和范圍擴展;(10)模塊化程序設計,實現特殊模塊程序定制化,支持功能應用擴展;(11)使用先進環保的太陽能系統進行供電,并配備3天以上無陽光日照情況下繼續使用該系統,如果該設備放置在室內的情況下本系統可以提供電池作為后備電池使用,在市電斷電的情況下也可使用該系統,保證用戶的最大使用率。
6 本技術與同類先進技術應用比對分析情況
(1)與應用手機定位方式相比,具有定位準確,一次性投入,大幅度降低分包商成本,卡片可以反復使用等特點;(2)與條形碼應用方式相比,可有效防止造假,使用方便,倒如避免因為施工工人雙手拿著工器具而無法掃描的情況;(3)與門禁系統應用方式相比,可有效杜絕一人多卡、多人一卡的現象,同時具有拆裝方便的特點,可隨時在不同施工現場使用。
7 推廣應用情況及前景
本方案在國網天津城南供電公司承建的黃臺35千伏電源線工程中進行了實際應用,確保了施工現場安全規范,深化了基建施工現場全過程質量工藝管理,實現了基建工程安全質量管理的事前預防、事中管控和事后考核,高效推進全面完成今年基建任務和安全質量目標。
施工現場“同出同入”管理是通過紅外線、人臉識別技術、二維碼、芯片等技術條件分辨人員信息、胸卡信息,作業人數的統計,對區域內分包人員進行智能化識別;借助RFID及GPS定位等技術手段,實現對現場分包人員的“同出同入”管理。該項管理有效規范施工現場人員行為,劃分安全與危險區域,降低施工安全風險;直接降低檢查人員現場檢查時間成本,間接降低經濟成本;實現了分包隊伍綜合統計分析,利于培育骨干分包隊伍。
參考文獻
[1] 黃晶晶,閆惠芳,張錚,詹龍.RFID在電力輸電線路 巡檢應用研究[J].工業C,2016,(4).
作者簡介:許亮(1979-),男,天津人,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副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電網建設及運行。
(責任編輯:周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