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權
摘要:指出了為了滿足市場供給,緩解國際壓力,推進林業強縣,應大力發展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基于此,分析了國家儲備林建設的意義,探討了基地建設要點,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意義;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1-0097-02
1 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意義
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是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具體實踐,是森林資源培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育以優質木材為主的林業有形產品的同時,還有效的增加了生態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增加了經營收入,體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良好結合,是建設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的重要載體。通過儲備林基地建設,既有利于森林資源保護,又有利于森林資源培育,通過項目的實施,將大幅度度提高林地利用率,生產力水平,增強森林生物多樣性。使森林三大效益進一步發揮。同時能增加國家木材資源的戰略儲備,增強市場供應,促進社會就業,提高林場及當地林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林區的生態經濟效能,促進森林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此外對樹立國家形象贏得更大發展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1.1 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林業正處于向生態文明建設加速轉型期。近年來,建筑、家具、裝飾裝修以及特種用材等行業,對優質木材的原料和大徑材的需求急劇增長。另外,隨著世界各國森林資源保護力度的加強,原木和珍稀材出口的限制越來越多,珍稀材和大徑級原木長期依靠進口將難以為繼。所以要加強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進行自主的木材儲備十分必要。
1.2 珍稀大徑級用材林建設緩慢,使木材供給結構性短缺的局面日益嚴重
珍稀大徑級材過去主要來源于天然林,近年來,隨著天然林資源的銳減,森林資源結構的變化,天然林生產的珍稀大徑級材數量極為有限。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珍稀大徑級材的需求日益增加,單純依靠天然林提供已不大可能。所以要改變理念,改變經營模式,大力培育儲備林基地建設。這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將是林業工作者的首要任務。
1.3 以培育珍稀大徑級材為抓手,建立國家儲備林制度是林業發展的重要機遇與途徑
從提高林分質量看,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較高,但森林質量較差。除了生產率水平低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樹種方面,當前培育目標以中小徑材為主,培育年限短,導致經濟效益低。中小徑材一是生產數量低,二是價格普遍賣不上好價,導致森林沒有發揮它的最大效益。如果將傳統的經營模式改成培育大徑級材,通過對此可知,培育中小徑級材(按杉木)一畝一般能生產木材10 m3,按現在市場價1000元/m3,每畝利潤1萬元。而培育大徑級材一般一畝能生產木材40 m3左右,按市場價2000元/m3,每畝利潤8萬元。顯而易見,培育大徑材是培育中小徑級材的利潤的幾倍。所以在新時期林業發展的趨勢下,應以培育大徑級材為抓手,建立國家儲備林制度。
2 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技術要點
在劃定范圍內,通過現有林改培,提高國家儲備林質量,增加珍貴樹種大徑級材資源儲備,以達到緩解我國木材供需結構性矛盾,保護種質資源與生物多樣性,優化人工林樹種結構,提高碳匯貯備的目的。根據林分郁閉度和林木密度將技術模型分為間伐補植型和間伐型。間伐補植型:在立地條件良好,土壤深厚肥沃的林地,選擇人工營造杉木純林,郁閉度0.7以下(含0.7),密度每畝110株以下(含110株)的林分,通過間伐干擾木,促進保留的目標樹生產,每畝保留目標樹30株,培養目標為40 cm杉木大徑材。在林下補植珍貴闊葉樹,每畝不低于20株。加強撫育管理,逐步形成異齡復層針闊混交林。間伐型:在立地條件良好,土壤深厚肥沃,選擇人工營造杉木純林郁閉度0.7以上,密度每畝110株以上的林分,通過間伐干擾木,促進保留的目標樹生長,每畝保留目標樹30株,培養目標為40 cm杉木大徑材,暫不進行補植。間伐補植型和間伐型技術要領和技術措施是一致的。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2.1 目標樹選擇和標記
(1)目標樹。林分中符合森林經營目標,長勢好,質量好,價值高,發揮生產性和穩定性功能,保留到主伐齡級或培養目標后,采伐利用的林木。
(2)選擇方法。樹干通直,不能是雙叉木,樹冠發育良好,不偏冠,分枝高,樹枝細,沒有因為生物或非生物因素造成的損傷。
(3)選擇數量。每畝保留目標樹25~30株,株行距約5 m×5 m。
(4)標記方法。在選定的目標樹樹干1.5 m處,用白色涂料沿樹體水平方向畫圈標記,使林內各方向都能看見目標樹。
2.2 干擾樹選擇與采伐
(1)干擾樹。林分中直接影響目標樹生長,需要在本次經理期或下一期采伐利用的林木。
(2)選擇。與目標樹競爭陽光和向上生長空間,影響目標樹生長的林木,生長緊靠目標樹,兩者樹冠接觸形成競爭,且比目標樹更高或與之等高的林木。
(3)采伐利用。優先考慮伐除干擾木,以促進目標樹的生長,但根據林分情況和允許的采伐量可能在近期,也可能在下一個經理期采伐。
2.3 補植闊葉樹
間伐補植型的需補植闊葉樹,間伐型的暫不進行補植。
(1)林分條件。郁閉度小于0.7,天然更新沒有目的樹種的林分。
(2)補植方法。經過間伐后,在小班留下的天然更新不足的林窗或林中空地中,見縫插針,適當補植耐蔭珍貴闊葉樹,如浙江楠、閩楠、珍貴樹種木荷、檫樹、櫸樹等,以充分發揮林地的生產潛力,改善林分的樹種結構,提升森林的生態功能和生產力,補植密度每畝20~25株。
2.4 撫育
目標樹撫育:清除影響目標樹生長的萌條,藤條和灌木;補植幼苗的撫育:割灌、除草、培土促進苗木生長。間伐型的沒有補植幼苗就沒有幼苗的撫育。
3 結語
在當前林業快速發展的形式下,建設國家儲備林基地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在未來的工作中,應當基于實施國家儲備林基地建設的技術規程,努力建設國家木材戰略儲備基地,完善國家儲備林制度,為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許傳德.關于建設國家木材戰略基地幾個問題的探討[J].林業經濟,2014(9).
[2]周根土,張 均,查朝生,等.安徽省國家儲備林林分結構特征分析[J].安徽林業科技,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