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雷怡安
成都:大城市有大作為
·本刊記者 雷怡安

圖/晏恒
富饒的地域優勢、開放的區位優勢,讓處于長江上游的天府之國——成都在西部大開發以后一直領跑于西部其他城市,位居首位。而在全省經濟發展大格局下,成都平原經濟區的發展又是帶動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5月16日,成都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從促進融資、拓展市場、降低成本、增強供給、優化環境五個方面,推出20條專項支持政策,促進成都實體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供給側改革的成都實踐正式拉開了大幕。
從“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到“天塹變通途”,四川的交通線路早已不再是單一的放射性直線,在交通供給側改革推動中,取而代之的是環繞式、立體式網狀交通線路。
成都第三繞城高速繼第一、第二繞城高速建成通車后又開始全面建設,預計2020年通車。成都第三繞城高速公路全線經過彭山、簡陽、中江、德陽、什邡、都江堰、大邑、邛崍,再連接蒲江,串聯起整個成都經濟區,所以又稱為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
“以后到簡陽吃羊肉,到蒲江吃櫻桃都在一個小時內就可以辦到了。”對于大成都范圍內的市民來說,這條繞城高速的開通不僅串起了沿線城市的聯系,也串起了市民們的多樣生活節奏。
2016年新年伊始,成都人鐘平用了15天時間將自己的生意做到了華沙。“和海運、空運相比,蓉歐快鐵為我提供了貨運時間和價格的最優選擇。”鐘平說,蓉歐快鐵的開通為生意人帶來了走向國際市場的性價比超高的選擇。
2013年9月,成都直飛倫敦航線開通,比中轉航程節約 6-8 個小時。作為國內航空第四城的成都,在建設成為面向全世界的轉運中心和門戶樞紐上已初具雛形。
需求側引發供給側,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成都的新建商住樓盤市場幾近過剩。如何將現有房產庫存量合理地去庫存?
在成都的戰略里,“商品房庫存降到合理水平,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需要的住房制度逐步完善”成為了關注的熱點。今年年初,首付降低、契稅降低……買房利好政策紛至沓來,在成都市房地產發展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看來,成都房地產去庫存效果明顯。
據悉,成都將建立居住證入戶積分制度,達到一定積分的外地來蓉人員可以申請常住戶口登記證等,這個辦法加快了外地來蓉務工人員的市民化過程,也對成都房地產去庫存帶來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成都將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快建立購租并舉住房制度,積極釋放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成都在供給側改革上發揮著更大的能量:分類設立270億元產業投資基金,企業上市最高補助500萬元,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各項服務費減半,取消工業企業廠房高度上限和綠地率下限,“蓉歐快鐵”省內段運費全額補貼……
成都,首位城市的光環已然閃耀西部,而如何在供給側改革中將已有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帶來更大的作為,這是成都在未來改革發展中需要進一步探究的。(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