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微微
宜賓: 撬動港口經濟新支點
·本刊記者 張微微

宜賓港新貌。圖/田為
初夏的清晨,長江首港宜賓港碼頭志城作業區已經是一派忙碌,紅彤彤的朝陽下,一個個集裝箱從這里裝船起航,沿江而下。雖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是在去年,積極探索轉型升級的宜賓港集裝箱吞吐量還是已經突破20萬標箱。
處于大開發、大建設時期的宜賓港,正在抓緊啟動和推進一系列重大產業、港航和城市開發項目建設。
依托港口優勢,臨港產業園應運而生。2013年初,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全力打造產業港、開放港、創新港,以“以港興產、以港興城、產城相融”的理念構建產業集群。目前,臨港開發區開始了以先進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為主導,以現代港航物流和高端成長型服務業為配套,以文化休閑和都市產業為輔助的供給側改革。
目前臨港開發區已經成為宜賓供給側改革的前沿陣地,在這里,有已經投產的恒旭機械園、天原新材料產業園、西部磁電產業園和正在加緊建設的騰川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中環環保產業園等,這些項目既有本地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有新興成長型產業的引進。不久后,每年還將有13000輛新能源汽車、1500架無人機、20套垃圾等離子氣化發電裝備、40臺套海水淡化設備等高端產品從臨港開發區銷往海內外。
長江首港——宜賓港,港區規劃面積4.1平方公里,目前已具備集裝箱50萬標箱吞吐能力,二類水運口岸、進境糧食指定口岸已經建成投運,231畝保稅物流中心(B型)成功獲批,也將在今年上半年開始運營。在位于長江起點的產業生態新港城,創業創新得到孵化。
目前,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浙江大學研究生院合作共建了臨港浙大創客空間,“首期我們將設立不低于1000萬元產業孵化基金吸引浙大導師、在校學生、全球校友等共同參與,構建 ‘創新—創業—孵化—產業化’為一體的完整鏈條,積極吸引創新型企業、人才落戶開發區,為臨港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動力。”臨港開發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
與此同時,宜賓市委市政府借助港口經濟優勢,創新創先開發建設模式,綜合運用總部經濟、產業扶持基金、創新創業引導基金、代建代購和PPP等有效機制,充分激發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政府與社會資本的融合與對接,實現社會資本主體驅動和政府資本有效撬動的聯動,共同推進結構性改革。
在中央和省委關于供給側改革有效政策的支持推動下,宜賓抓緊推進川南城際鐵路、進港鐵路、渝昆高鐵、臨江老工業基地改造、汽車商貿園二期等一大批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等重點重大項目,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從供給端提升拉動經濟發展。(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