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雷怡安
一個開放式社區的探索之路
·本刊記者 雷怡安

樂山柏楊社區。圖/廉鋼
社區怎樣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怎樣構建社區治安防控網絡?當農村居民變成城市居民時,社區基層黨組織在其中起了哪些作用?……
一個個問題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突顯出來。樂山市以在社區黨建創新中激發的創新性動力,回答了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其中,分享他們的“開放”與“和諧”之道。
在樂山市市中區通江社區走一走,就會驚喜地發現這個社區走在了時代的“前端”。將近5萬人的超大社區竟然是開放式的:社區里的路連著外面的路,外面的車可以隨意從社區的北面進,再從南面開出。
“我們通江社區正符合前段時間提出來的開放式小區建設。”社區黨委書記江金洪樂呵呵地說道。可想而知,對這樣一個開放式的萬人社區的管理曾是一樁多難的事。在江金洪來社區之前,關于這個社區的歷史背景已經耳聞,“由農村改成社區,社區里人員構成非常復雜,社區內環境比較惡劣……”社區里有許多五層高的樓房,然而這些樓房并不是政府建立,而是當地農民自己修建的。當地的農民在修建了這些高樓后就開始出租,因為地段較好、房價又合適,這里吸引了很多外來戶,導致治安問題時有發生。
這樣一個由農轉居的社區,亟需一個“核心”來規范管理。在整合社區黨組織后,通江社區大黨委應運而生,建立6個單位黨支部和10個黨小組,同時將萬人社區分成20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組長和一名工作人員。從2014年開始,通江社區進入了規范化管理。
社區網格化管理的目的就是將諾大的社區分成多個小區域,每個區域配備專門人員進行專門服務,同時運用網絡將整個社區人員信息統計起來,這樣一種精準服務的工作方式對一個萬人社區的治理意義格外不同。
41歲的吳紅梅是第17網格的工作人員,她也是當地的農民。問到吳紅梅對于網格化管理的看法時,她感觸很深:“以前沒有網格化管理,當地的居民大小事都不知道找誰去說,更不知道誰能夠幫他們解決。如今,一走到我所服務的17網格通江老街區,那里的人都認識我,都知道找我就找對了。”
為了方便網格管理人員隨時處理以及反映管理事務,社區還專門給每人配備了一個手機。手機信息直接聯通社區網格中心、街道網格中心和區上的網格中心。一次,通江老街一戶人家的房屋被一棵大樹壓住屋頂,房屋居民找到吳紅梅尋求幫助。考慮到砍樹這個行為超過了自己的權限,吳紅梅趕緊將此事通過手機傳到網格中心的網格平臺上,很快,相關工作人員來到居民屋外了解了情況,并作了妥善處理。
目前,樂山市259個社區已建成網格化服務管理站194個,建立起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社區五級信息平臺736個。截至2015年底,通過網格化四級服務體系處理事件近30萬件,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和認可,有效解決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通江社區服務站。圖/廉鋼
“社區這么大,流動人口又如此多,怎樣才能做到人員信息全知情呢?”面對記者的疑問,江金洪將記者帶到通江社區警務室,區公安分局民警周鈺鋼在這里辦公,他將電腦打開,在桌面的信息平臺上,當地居民的基本信息通過搜索查找后一目了然。
“看看我的信息吧。”周鈺鋼輸入了自己的名字,在人口基本信息里他的姓名、年齡、戶籍所在地、現居住地,職務等都清晰可見。社區就是通過社區與公安局內網聯網的方式,將社區常住人口、暫住人口的信息全部記錄在此。
如果當地住戶想把自己的房子租給流動人員居住,那么流動人員只需到社區進行自己的基本信息登記就可以了。由于網絡和公安局內網聯網,因此只要信息一登記,就會看到此人的基本信息。如果有犯罪記錄或者不良記錄的,社區就會格外關注,以保障出租人的權利。
樂山市創新推進的社區治安防范網建設,將全市的社區警務室進行全面規劃,在城區設置了93個專職社區警務室,一個社區配備1名民警和2名輔警,整合力量,讓社區民警進入社區班子,任社區副主任和網格管理站副站長。
另外,社區成立了“紅袖標”群防群治隊伍。這支隊伍由社區民警和社區自主選聘的群防群治隊員組成。由于通江社區的情況比較復雜,又屬于開放式社區,他們組建的隊伍會經常性地在社區巡邏。
為了盡量減少社區矛盾,幫助當地居民處理好糾紛,樂山市還實行“三官一律”進社區服務,即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進社區服務,每個月他們都必須來社區至少一次,主要的工作就是負責幫助居民進行法律問題的解答、矛盾的調節和宣傳法律知識等。這一做法讓社區工作人員受益匪淺,“很多專業知識其實我們也不太懂,有了‘三官’,老百姓就能享受到更專業的服務”。
社區內外的有效合作,突顯了通江社區治理的開放態度和和諧共生的良好態勢。
通江社區因為人員情況的復雜特殊,在從農民轉化為市民的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搭建起一條和諧開放的社區治理之橋,內生性的學習和培養成了整個社區在基層治理中尋找的重要突破口,辦新市民學校讓居民參與基層治理更加地明朗化。
走進社區黨校,“新市民法治學校”幾個大字醒目地出現在眼前。這里的教室和學校的教室一樣,講臺、黑板、課桌椅、課程表等都一應俱全。課程表清晰地排列出2016年通江社區新市民法治學校的教學安排:區安監局講授的安全生產新要求及案例分析、消防大隊講授的消防安全管理、區法院講授的《反家庭暴力法》……一系列的授課,讓社區居民了解了更多和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及生活知識。
然而,課堂一次性最多容納七八十人,社區那么多居民如何才能同步接收到這些知識呢?黨委書記江英洪一班人考慮到這個問題,他們決定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社區里每個網格的黨員每節課必須到課,黨員聽了課認真做了筆記,回到自己所在網格片區,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傳達和講授。這樣的做法不僅能有效提高社區居民的素質,也極大地增強了社區黨員的凝聚力。
閱讀室的建立是另一種激發居民內生動力的方式。據閱讀室管理員介紹,越來越多的居民放棄了不良嗜好,喜歡來這里看書。一到了暑假寒假,來這里看書的學生更多。同時,社區還設立起愛心銀行、愛心超市、愛心小屋等黨員志愿服務點。綜觀整個樂山市,已建成163個平安社區、300多個平安小區,大大豐富了服務民生的內涵。(責編:裴佩)